姚源忆故人 赴黄醮赠道众

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原文

寻神救苦酬予愿。
海角天涯心遍。
暗诱人离火院。
物外真修炼。
寻思地狱心寒颤。
救拔亡灵经念。
枷锁自然脱免。
总赴蓬莱宴。

诗词问答

问:《姚源忆故人 赴黄醮赠道众》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救苦

见“ 救苦救难 ”。

海角天涯

天涯海角。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唐· 白居易《浔阳春三首》

诱人

(1).诱导人。《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北齐 刘昼 《新论·赏罚》:“故君者赏罚之所归,诱人以趣善也。”《老残游记》第九回:“其同处在诱人为善,引人处於大公。”

(2).对人有吸引力。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果子颜色大半还是青的,间或有几个染了一些诱人的红色。”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二章:“热闹的叫卖声,使那些食物,增添了格外诱人的香味。”

火院

(1).苦海;苦恼的境界。 唐 吕岩 《沁园春》词:“今年不了,又待来年,有限光阴,无涯火院,只恐蹉跎老却贤。”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三折:“我奈家贫也那亲老,穷火院怎生熬。”《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一怕火院锁牢缠,二怕家眷受熬煎。”

(2).指 * 。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偌来大穷坑火院,只央我一身填。”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自火院深沉向未彻,怎管的閒花风月自冤业。”

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真修

精诚修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对 章子厚 数语暗嘲,顿起 琼崖 祸祟,仍在京师寄住,还期浄土真修。”

寻思

想;思考

地狱

(1) 某些宗教的说法,指人死后灵魂在地下受折磨的地方,跟“天堂”相对

(2)

(3) 比喻受苦受难的地方

(4) 黑暗、喧闹、混乱和坏人无法无天的地方

寒颤

见“ 寒战 ”。

救拔

拯救;解救。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乃共搆合虚诬,中伤清德,瑕累横生,莫敢救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追荐亡灵,救拔先考。”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六:“我打算干点儿新的工作,我想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从绝境救拔出来。”

亡灵

死者的灵魂。《后汉书·方术传·刘根》:“汝为子孙,不能有益先人,而反累辱亡灵,可叩头为吾陈谢。”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我岂敢惮烦恼?岂敢惮劬劳?同去拜你爹,拜你娘,亲把坟塋扫,也使地下亡灵安宅兆。” 巴金 《关于<龙·虎·狗>》:“但愿有人为这一对亡灵摘去沉重的‘帽子’,让他们在泉下得到安息。”

枷锁

旧时的两种刑具。比喻所受的压迫和束缚

自然

(1) 宇宙万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自然界

改造自然

自然之理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择于自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2)

(3) 属于或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于或产生于自然界的、非人为的

自然现象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4) 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

他的动作很自然

复得返自然。(指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自然蛾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听其自然

(6) 当然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鲁迅《朝花夕拾》

脱免

脱身免祸或免罪。 唐 杜甫 《入衡州》诗:“久客幸脱免,暮年渐激昂。”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你着我怎动转?怎脱免?”《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次子 留儿 ,因去寻亲戚商议,先不在家,亦得脱免。” 清 曾国藩 《母弟温甫哀词》:“杀而榜诸衢,前后死者百辈,无得脱免。”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