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樊秀才归安州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送樊秀才归安州原文

开元有谪仙,酒隐向安陆。
子尝慕其人,文字不拘束。
月下每醉吟,落纸辄数幅。
今当安陆归,白酒村中熟。
一名犹未成,双亲泪盈目。
切莫苦衔杯,无心不择禄。
去去烟水间,野禽嗥古木。
闻声不得名,将投山舍宿。
此趣自可嘉,非口走尘毂。

诗词问答

问:送樊秀才归安州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送樊秀才归安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13—741)

开元天宝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谪仙

亦作“ 謫僊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 中 会稽 钟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 东方朔 ,大隐 金门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 吴彩鸞 ,世传謫仙也。”

(2).专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 知章 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僊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诗:‘ 黄鹤楼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见“ 謫仙 ”。

酒隐

谓因不得志而寄情于酒。亦指这样的人。 宋 陆游 《野外剧饮示座中》诗:“悲歌流涕遣谁听,酒隐人间已半生。” 宋 陆游 《百岁》诗:“屠钓论交成酒隐,山林高卧得天游。”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拘束

不自在,拘谨而显得不自然

他已不再感到拘束,开始笑起来

月下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落纸

落笔。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张旭 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宋 曾巩 《答葛蕴》诗:“想当经营初,落纸有如神。”《红楼梦》第十二回:“ 贾瑞 道:‘这怎么落纸呢?’”

酒村

指有酒店的村庄。 唐 罗邺 《南行》诗:“鱼市酒村相识遍,短船歌月醉方归。”

中熟

见“ 中孰 ”。

双亲

父亲和母亲

切莫

务必不要。 南唐 冯延巳 《应天长》词:“同心牢记取,切莫等閒相许。” 宋 梅尧臣 《闻欧阳永叔谪夷陵》诗:“ 黄牛 三峡 近,切莫听愁猨。”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正要告诉你呢:你这几天切莫到我寓里来看我了。”

衔杯

亦作“ 衔盃 ”。亦作“ 衔桮 ”。口含酒杯。多指饮酒。 晋 刘伶 《酒德颂》:“捧甖承槽,衔杯漱醪。” 唐 李白 《广陵赠别》诗:“繫马垂杨下,衔盃大道间。” 唐 司空图 《重阳阻雨》诗:“重阳阻雨独衔桮,移得家山菊未开。” 明 徐渭 《仲兄墓志铭》:“素忘分,日与兄衔杯。” 郁达夫 《晨发名古屋》诗之二:“一曲《阳关》人隔世,衔杯无语看山明。”

见“ 衔杯 ”。

亦作“ 啣盃 ”。衔杯。谓饮酒。 清 曹寅 《送亮生南还兼寄些山先生》诗:“风廊微照两啣杯,能待城闉簇骑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漉沙者步水中如鷺,亭上人啣盃望之,彼则自顾其业耳。”

见“ 啣杯 ”。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不择

(1).不拒绝。《韩非子·大体》:“ 太山 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秦 李斯 《上秦始皇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不躱避。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践蛇茹蛊不择死,忽有飞詔从天来。”

(3).不区分。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4).不挑选。《韩非子·难三》:“不择日而庙礼太子。”《旧唐书·裴行俭传》:“ 行俭 尝谓人曰:‘ 褚遂良 非精笔佳墨未尝輒书,不择笔墨而妍捷唯予及 虞世南 耳。’” 陶铸 《松树的风格》:“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时随处茁强地生长起来了。”

去去

越去越远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宋· 柳永《雨霖铃》词

烟水

亦作“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野禽

(1).指野生的鸟。 汉 路乔如 《鹤赋》:“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 清 陈炳 《寻马山人不遇》诗:“曲径吠寒犬,短篱鸣野禽。”

(2).泛指野生的鸟兽。《汉书·蒯通传》:“语曰:‘野禽殫,走犬亨;敌国破,谋臣亡。’”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彖飞 诗渐倾於政事,盖知革命将兴,不期而感,犹野禽之识地震也。”

闻声

(1).听到声音。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 《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

(2).听到消息。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声名。《南史·任昉传》:“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绅闻声。”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山舍

山中住宅;山中的房舍。《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京产 请 瓛 至山舍讲书,倾资供待。” 唐 李商隐 《题李上謩壁》诗:“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 宋 梅尧臣 《送樊秀才归安州》诗:“闻声不得名,将投山舍宿。”

自可

(1).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 瑯琊 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2).犹自许。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 许 汴 之间,寡言自可,不与人交,众推以为鉅人长者。”

尘毂

指车马。 宋 梅尧臣 《送樊秀才归安州》诗:“此趣自可嘉,非如走尘轂。”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二:“不信僊隐地,当此尘轂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