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大雨戏呈无咎四首

作者:邓忠臣 朝代:宋代

初伏大雨戏呈无咎四首原文

大明放朝官避暑,长廊倏倏绝尘土。
汉家宫殿敞千门,紫阁拖云洒甘雨。
雷帡电笑洗蒸郁,荡荡青天滑流乳。
忆昨三年田舍中,六月正服农家苦。
岂望生还直旧庐,得见张晁说新语。
初听钧天骤窃抃,正似声闻躩起舞。
喜乘初凉与晤歌,不忧庭潦垫垣户。
径携斗酒相就醉,更置双鲤充君俎。

诗词问答

问:初伏大雨戏呈无咎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邓忠臣
问:初伏大雨戏呈无咎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邓忠臣的名句有哪些?答:邓忠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大明

(1).指日。《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李鼎祚 集解引 侯果 曰:“大明,日也。”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晓,一气熏而万物春。” 宋 文天祥 《发陵州》诗:“大明朝东出,皎月正在天。”

(2).指月。 唐 李白 《古朗月行》诗:“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3).泛指日、月。《管子·内业》:“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鉴於大清,视於大明。” 尹知章 注:“日、月也。”

(4).指君主。《魏书·张衮传》:“今大明临朝,泽及行苇,国富兵强,能言率职。”

放朝

(1).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 唐 制,后朝因之。 唐 白居易 《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旧唐书·文宗纪论》:“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 明 李东阳 《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朔望朝参》。

(2).谓群臣朝参毕退朝。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

(3).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进止有度。伏见常参文武官每日趋朝,并早赴待漏院,候开内门齐入,今以辰漏上始放朝,故多后时乃入。”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宫门未放朝。”

避暑

(1) 到凉爽的地方度过炎热的暑期

(2) 避免中暑

长廊

(1) 一般为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通道

(2) 有顶的游廊

(3) 北京颐和园的游廊

倏倏

(1).光彩鲜明貌。《广雅·释训》:“倏倏,光也。”参见“ 儵儵 ”。

(2).象声词。 潘漠华 《迴栏下》诗:“夜风倏倏地吹动沐浴在星光里的绿叶们。”

绝尘

超绝尘路,即与人世隔绝

许由务光非绝尘也。—— 清· 黄宗羲《原君》

汉家

即汉朝

汉家山东二百州。—— 唐· 杜甫《兵车行》

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宫殿

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

紫禁城是 明朝和 清朝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

千门

(1).犹千家。 宋 韩维 《和景仁元夕》诗:“簫鼓千门沸,弓刀万马腾。” 陈三立 《十月十四夜饮秦淮楼感赋》诗:“狼嘷豕突哭千门,溅血车菌处处村。”

(2).众多宫门。亦借指众多宫殿。 汉 班固 《西都赋》:“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闔。”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元年》:“流血千门,僵尸万计。” 胡三省 注:“ 汉武帝 起 建章宫 ,度为千门万户,后世遂谓宫门为千门。”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四:“千门听击 冯夷 鼓,六博看投玉女壶。”

(3).佛教语。谓种种修行的法门。千,言其多。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

紫阁

(1).金碧辉煌的殿阁。多指帝居。 汉 崔琦 《七蠲》:“紫阁青臺,綺错相连。” 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孙夐墓铭》:“紫阁咸趋,朱轩既履。” 明 高启 《送王哲判官之上党》诗:“朝辞紫阁下,暮宿 黄河 壖。”

(2).指仙人或隐士所居。 晋 陆云 《喜霁赋》:“改 望舒 之离毕兮,曜六龙於紫阁。” 唐 张籍 《寄紫阁隐者》诗:“紫阁气沉沉,先生住处深。”

(3). 唐 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 唐 元稹 《酬卢秘书》诗:“梦云期紫阁,厌雨别黄梅。”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紫阁名公,黄扉元宰,三槐位里排列。”

甘雨

对农事特别适时的雨;甘霖

久旱逢甘雨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尔雅·释天》

电笑

《神异经·东荒经》:“ 东荒山 中有大石室, 东王公 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矫出而脱悮不接者;天为之笑。” 张华 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炤灼,今天上不雨而有电光,是为天笑也。”后即以“电笑”借指 *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七:“电笑何妨再一回,忽逢玉女諫书来。 东王 万八千驍尽,为报投壶乏箭材。” 刘逸生 注:“作者拿‘电笑’、‘投壶’代指 * 。”

蒸郁

(1).谓热气郁勃上升。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三川震》:“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鬱以糜百物。”《埤雅·释木》:“今 江 、 湘 、二 浙 ,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鬱成雨,其霏如雾,谓之梅雨。”

(2).亦作“ 蒸欝 ”。闷热。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之一:“风从南来非雨候,且为疲人洗蒸鬱。”《金史·杨伯雄传》:“六月不知蒸欝到,清凉会与万方同。” 清 黄景仁 《大雷雨过太湖》诗:“晓来风日颇蒸鬱,气似盛夏非初冬。” 力扬 《射虎者及其家族》诗:“向日葵低垂着被阳光灼伤的叶子,静止的,蒸郁的园地喷散出牛粪与辣蓼的气息。”

荡荡

浩大貌;空旷貌。《韩诗外传》卷二:“盪盪乎其义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劌也。”《汉书·郊祀志下》:“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终之药……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盪盪如係风捕景,终不可得。” 颜师古 注:“盪盪,空旷之貌也。”

(1).广大貌;博大貌。《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论语·泰伯》:“大哉 尧 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朱熹 集注:“荡荡,广远之称也。”《汉书·礼乐志》:“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 颜师古 注:“荡荡,广大貌也。” 元 揭傒斯 《赋得海上云送良上人归径山》:“荡荡无边涯,悠悠何所之?”

(2).心胸宽广貌。《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荡荡然,是父兄之容也。”

(3).水奔突涌流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荡荡,言水奔突有所涤除。”《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东西南北,驰騖往来。” 吕延济 注:“荡荡,流貌。”《晋书·孙绰传》:“中夏荡荡,一时横流,百郡千城,曾无完郛者,何哉?”

(4).恣纵貌;无所约束貌。《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吴子·料敌》:“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旗旌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君不名教,臣不名谋,民不名使,官不名事,国中荡荡,无有政令。”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可得而量也。”

(5).飘荡貎;吹拂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乙编卷六:“今枯骨朽腐……化为朽壤,荡荡游尘,岂能与生者相感,以致祸福乎?”《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风荡荡,翠飘红,忽南北,忽西东。”《白雪遗音·起字呀呀哟·逛花园》:“和风荡荡春日暖,碧桃枝头鸟声喧。”

(6).空无所有貌。《东观汉记·马援传》:“譬如婴儿头多蟣蝨,而剃之荡荡,蟣蝨无所復依。”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终之药……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繫风捕影不可得。”

(7).光亮明净貌。《史记·滑稽列传》:“漆城虽於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宋 苏轼 《庐山二胜·开先潄玉亭》诗:“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闕,沉沉水精宫。” 清 龚自珍 《天琴颂》:“ 重华 在堂, 周公 在下,荡荡有日月而无风雨。”

青天

(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舍中

(1).犹家中。《后汉书·祭遵传》:“当备 祭遵 !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2).指家中人。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六月

《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 宣王 北伐也。”《国语·晋语四》:“ 秦伯 赋《六月》。” 韦昭 注:“《六月》,道 尹吉甫 佐 宣王 征伐,復 文 武 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 重耳 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梁郊祀乐章》:“白日体无私,皇天辅有德。七旬罪已服,六月师方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於是竿木羣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鋭。”

正服

(1).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 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

(2).服正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 秦始皇帝 冕旒正服,手携 胡亥 ,出现于窗口。”

(3).端正衣冠。 晋 裴頠 《女史箴》:“浴者振衣,沐者弹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

谓正朔与服色。《史记·孝文本纪论》:“廪廪乡改正服封禪矣,谦让未成於今。”《汉书·郊祀志上》:“是后, 文帝 怠於改正服鬼神之事。” 颜师古 注:“正,正朔也。服,服色也。”

农家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2.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还直

亦作“ 还值 ”。偿还价值。《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詔 益 凉 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卖者无还直。”《宋书·颜延之传》:“坐启买人田,不肯还直。”《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又一日,真人分付 赵昇 往市上买绢十匹。 赵昇 还值已毕,取绢而归。” 清 石钧 《刈麦行》:“向人称贷过残年,许到春收倍还直。”

新语

(1).新鲜的话题;新颖的语句。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六:“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鯿。”

(2).新的语词。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寻检雅詁,废语多有可用为新语者。”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他们的新语,方言,常见于小说中,而没有完备的字典,只能问 日本 人,这可就费事了。”

钧天

(1).天的中央。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吕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钧天。” 高诱 注:“钧,平也。为四方主,故曰钧天。”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记》:“钧天无人帝悲伤,謳吟下招遣 巫阳 。”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赋》:“叚金版以制人兮,媚上帝於钧天。”

(2).引申为帝王。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岁费金钱亿万计,以储钧天之选。”

(3).“钧天广乐”的略语。指天上的音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钧天九奏,既其上帝。” 元 傅若金 《次韵元日朝贺》:“小儒未得随冠冕,遥听钧天隔綵霞。”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

声闻

(1).亦作“ 声问 ”。音信。《国语·越语上》:“寡君 句践 乏无所使,使其下臣 种 ,不敢彻声闻於天王。”《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 、 沉尹茎 相与友, 叔敖 游於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汉书·苏武传》:“前发 匈奴 时, 胡 妇适产一子 通国 ,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北史·儒林传下·刘炫》:“ 炫 与妻子,相去百里,声闻断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丁晋公 之逐,士大夫远嫌,莫敢与之通声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 北庭 节度使 李元忠 、 安西 四镇留后 郭昕 率将士守境,与朝廷声问中断。”

(2).亦作“ 声问 ”。名声。《荀子·大略》:“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韩非子·内储说上》:“子闻寡人之声闻,亦何如焉?”《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南阳 宋仲子 於 荆州 与 蜀郡 太守 王商 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州耆旧传》:“ 商 字 文表 , 广汉 人,以才学称,声问著於州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论师﹞少好学,有才辩,声闻遐被,法俗归心。” 宋 沉辽 《真觉开堂》:“自诸祖述作已达者,皆著声问。”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行识自来矜色相,声闻何惜证飞仙。”参见“ 声闻过情 ”。

梵文意译。佛家称闻佛之言教,证四谛之理的得道者。常指罗汉。《大乘义章》卷十七:“观察四諦而得道者,悉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从佛声闻而得道者,悉名声闻。”《敦煌变文集·维摩经押座文》:“五百声闻皆被訶,住相法空分取证。”

起舞

亦作“ 起儛 ”。1.起身舞蹈。《国语·晋语二》:“ 驪姬 许诺,乃具,使 优施 饮 里克酒 。中饮, 优施 起舞。”《隋书·五行志上》:“ 武帝 讲於 重云殿 ,沙门 誌公 忽然起儛歌乐,须臾悲泣。” 宋 王安石 《后元丰行》:“ 吴 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太宗 起舞,诸王等更迭奉觴。”

(2).“闻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时奋发,刻苦磨炼。典出《晋书·祖逖传》。 宋 苏辙 《中秋月望十六终夜如昼》诗:“冷澈登临倦,衰慵起舞迟。”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州聚雁图>》词:“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应中宵起舞到鷄鸣,练腰脚。”参见“ 闻鸡起舞 ”。

初凉

谓刚开始凉爽。 唐 白居易 《西风》诗:“新霽乘轻屐,初凉换熟衣。” 后蜀 毛熙震 《菩萨蛮》词之二:“残暑晚初凉,轻风渡水香。”

晤歌

相对而歌。《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郑玄 笺:“晤,犹对也。言淑姬贤女,君子宜与封歌,相切化也。” 高亨 注:“晤歌,相对而歌。” 宋 王安石 《送石赓归宁》诗:“裹饭北城阴,永怀从晤歌。”

斗酒

亦作“鬭酒”。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清 陈维崧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相就

(1).主动靠近;主动亲近。 唐 元稹 《蟆子》诗之一:“将身远相就,不敢恨非辜。” 宋 秦观 《雷阳书事》诗:“蚩氓托丝布,相就通慇懃。”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江寧 一书生,宿故家废园中,月夜有艷女窥窗,心知非鬼即狐,爱其姣丽,亦不畏怖,招使入室,即宛转相就,然始终无一语。”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捕房律师 王耀堂 以被告诱未满十六岁之女子,虽其后数次皆该女自往被告家相就,但按法亦应 * 罪论,应请讯究。”

(2).会面。 明 李贽 《送汪鼎甫南归省母序》:“丁酉岁余住 西山 极乐精舍 ,而 鼎甫 復来京师,与余相就。”

更置

(1).重新设立。《韩非子·亡征》:“出君在外而国更置,质太子未反而君易子,如是则国携,国携者,可亡也。”

(2).变动;变换。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本兵新任,颇惑於昔年南兵坐食之言,传闻汹汹,遂谓将有所更置,僕知而譬晓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读卷官取状元》:“若状元卷,则必出揆地所读,方得居首,间有出上意更置前后者,十不一二也。”

双鲤

(1).两条鲤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 ( 王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2).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鬚致双鲤。”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宋 张辑 《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双鲤》:“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言耳,非真烹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