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圣庵欲过圆通

作者:释正觉 朝代:宋代

资圣庵欲过圆通原文

我初浮舟济九江,幽寻兰若山苍龙。
王摩诘画倚栏槛,谢灵运诗开绮窗。
艾禅高谈肖琢玉,法身雅论非枯樁。
梦回便是圆通路,月冷上方钟一撞。

诗词问答

问:资圣庵欲过圆通的作者是谁?答:释正觉
问:资圣庵欲过圆通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正觉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正觉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浮舟

(1).行船。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浮舟江海,捐弃楫櫂。”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浮舟千仞壑,揔轡万寻巔。” 唐 杜甫 《王阆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别之作》诗:“浮舟出郡郭,别酒寄江涛。”

(2).漂在水上的船。 唐 杨炯 《浑天赋》:“天如倚盖,地若浮舟。”

兰若

寺庙,即梵语“阿兰若”的省称

兰若山高处,烟霞障几重。——杜甫《谒真谛寺禅师》

苍龙

(1)

(2) 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

(3) 太岁星,古时以为凶神,今比喻极其凶恶的人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 * 《清平乐·六盘山》

摩诘

(1). 维摩诘 (梵语vimalakīrti)的省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维摩经》中说 维摩诘 是 毘耶离城 中一位大乘居士,和 释迦牟尼 同时,善于应机化导。曾经以称病为由,向 释迦佛 遣来问讯的 舍利弗 及 文殊师利 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 宋 苏辙 《谢人惠千叶牡丹》诗:“天女要知 摩詰 病,银瓶满送 洛阳 春。” 宋 陆游 《病中作》诗:“ 摩詰 病説法, 虞卿 穷著书。”

(2).指 唐 王维 。 维 字 摩诘 。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按画家分南北二宗, 摩詰 为南宗创始。”

倚栏

亦作“ 倚阑 ”。凭靠在栏干上。 唐 赵嘏 《宿灵岩寺》诗:“倚栏香径晚,移石 太湖 秋。” 宋 周邦彦 《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 安夏 《杂兴》诗:“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

谢灵运

(385—433) 南朝宋诗人,曾任永嘉(现在浙江省永嘉县)太守,喜欢游览,擅长写山水诗,有《谢康乐集》

绮窗

雕刻或绘饰得很精美的窗户。《文选·左思<蜀都赋>》:“开高轩以临山,列綺窗而瞰江。” 吕向 注:“綺窗,彫画若綺也。” 唐 李商隐 《瑶池》诗:“ 瑶池 阿母 綺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宋 刘子翚 《闻筝作》诗:“月高夜鸣筝,声从綺窗来。” 清 黄景仁 《减兰·中秋夜感旧》词之二:“綺窗人静,露寒今夜无人问。”

高谈

亦作“ 高谭 ”。1.侃侃而谈,大发议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高谭变白马,雄辩塞 飞狐 。” 明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蟹羹鱼炙行日夕,高谈话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谈‘男女之大防’的,岂非就是他这班‘社会的栋梁’么?”

(2).不切实际的议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灵 听圣言而数惊, 秦孝 闻高谈而睡寐。”

(3).高明的谈吐;高尚的言谈。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 宋 秦观 《送乔希圣》诗:“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 尧 禹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高谭羣儿惊,健笔小儒怍。”

法身

(1).佛教语。梵语意译。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知如来法身,长存不变易。” 隋 慧远 《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他国》:“尝闻佛説,知诸法空,体诸法性,是则以慧眼观法身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圣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法身魁岸,相好庄严,眉毛紺垂,颅骨圆耸。”

(3).旧指修炼得道之身。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俞氏 则谓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后,法身则然,岂可以血肉之躯投畀水火乎?”《西游补》第十六回:“ 行者 一时难忍,现出大闹天宫三头六臂法身,空中乱打。”

雅论

犹高论,雅正之论。亦用为敬词。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若如雅论,宜不验也。今试其小者,莫不効焉。”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此乃形神俱尽之证,恐非雅论所应明言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故人持雅论,絶塞豁穷愁。”

梦回

见“ 梦迴 ”。

亦作“ 梦回 ”。从梦中醒来。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梦一道士赤衣乘龙,诣 中宣 ,言:此镜乃水府至寳,出世有期,今当归我矣。 中宣 因问姓氏,但笑而不答,持镜而去。梦迴,亟视篋中,已失所在。” 南唐 李璟 《摊破浣溪沙》词之二:“细雨梦回 鸡塞 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依阑干。” 宋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径曲梦迴人杳,闺深珮冷魂销。” 巴金 《静夜的悲剧》:“有时我午夜梦回,竟然觉得我在滴血或者我的生命跟着水在滴。”

便是

(1).即是,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2).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通路

(1) 交通大道

(2) 泛指通过的途径

上方

(1).前面。《史记·滑稽列传禇少孙论》:“﹝臣﹞窃不逊让,復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阴阳五行家指东方和北方。《汉书·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姦邪,辰未主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谓北与东也,阳气所萌生,故为上。”

(3).天上;上界。《云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阳空虚之内,无色无象,无形无影。” 元 郑廷玉 《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説法。”《 * 词话》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儿·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叶疏鐘下界闻。”

(4).住持僧居住的内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诗:“瑞塔临初期,金舆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凉寺》诗:“白寺荒湾略艤舟,携笻来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归寺》诗:“暝色延归路,云中见上方。” 潘飞声 《题孝耕崇效寺楸阴感旧图》诗:“南来弹指又沧桑,斜日疏鐘听上方。”

(5).上邦,大国。《西游记》第二八回:“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当小可的。”

(6).上级。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们以为她应当马上向上方报告,不应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汉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储藏、供应帝王及皇宫中所用刀剑、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汉书·佞倖传·董贤》:“下至 贤 家僮僕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8).同“ 尚方 ”。泛指宫廷中主管膳食、方药的官署。《明史·徐阶传》:“帝察 阶 勤……召直 无逸殿 ,与大学士 张治 、 李本 俱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饌。”《红楼梦》第五七回:“彼时 贾母 又命将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各样上方秘制诸药,按方饮服。”

(9).上方剑的简称。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军威奋激人心痒,前旌未至声至往。” 清 陆次云 《圆圆传》:“时 闯 师将迫畿辅矣,帝急召 三桂 对平臺,锡蟒玉,赐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关 。”参见“ 上方剑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