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经尚书详解六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陈经尚书详解六韵原文

帝王行事具心中,挈要一言迥鲜同。

数彼专通难偻指,得兹详解足治躬。

卷成五十能探奥,书秘半千未发蒙。

大典阙收诚惜漏,休阳复购可称功。

新兴教化为根本,古壁精微与扩充。

诗义云烟谁过眼,珍斯片羽愿研穷。

诗词问答

问:题陈经尚书详解六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陈经尚书详解六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陈经尚书详解六韵是什么体裁?答:七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排律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七

2. 檃括经发题语

参考注释

帝王

帝国的君主或最高统治者,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清· 黄宗羲《原君》

行事

(1) 办事;做事

(2) 行为

心中

心里

一言

(1).一个字。《论语·卫灵公》:“ 子贡 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汉 班固 《 * 通·谥篇》:“謚或一言或两言,何?文者以一言为謚,质者以两言为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2).一句话;一番话。《书·立政》:“时则勿有间之,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孙炳华 《重赏之下》三:“ 林启达 每天都要到车间转转,到机床边上看看,一言不发,看一会就走。”

(3).谓陈述一次。《穀梁传·昭公四年》:“ 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语·屈节解》:“遽发所爱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单父 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

(4).众口一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 鲁国 之羣臣以千百数,一言於 季氏 之私。”

偻指

屈指而数;屈指。《荀子·儒效》:“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五:“大抵僂,曲也,未能僂指,言未能曲指以一二数也。” 明 宋濂 《生生堂记》:“僂指计之,诚甲子一周矣。”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岁十万人出此关,僂指来归十无四。”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此类可歌文,尤不胜僂指,红簫铁板,异曲同工已。”

详解

(1).推断和解释。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大家记了这隻曲子,回到家中,慢慢的详解就是。”《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我这点《易》学却也有几分自信,怎的今日卜得这一卦,我竟有些详解不来?”

(2).详细注释。

治躬

犹治身。《礼记·乐记》:“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半千

(1). 唐 员馀庆 的别名。《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 员半千 ,本名 餘庆 …… 义方 嘉重之,尝谓之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 半千 。”

(2). 金 雷渊 的别号。《金史·雷渊传》:“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箠杀之。至 蔡州 ,杖杀五百人,时号曰‘ 雷半千 ’。”

发蒙

启发蒙昧,后也指教儿童、少年开始识字读书

大典

(1) 重要的典籍

(2) 国家重要的典章、法令

(3) 盛大隆重的典礼

开国大典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鲁迅《祝福》

阳复

(1).犹言一阳来复。《宋书·礼志三》:“太常 顾和 表曰:‘ 泰始 中,合二至之祀于二郊。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或以夏至,或同用阳復。’” 明 高启 《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復座销寒。”参见“ 一阳来復 ”。

(2).比喻政治清明。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但政本未清,倖门未窒,殊未有以见阳復之效。”

称功

衡量功劳,与功绩相比。《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今臣罢四国之兵,而王乃与臣五乘,此其称功,犹嬴胜而履蹻。”

新兴

新近建立的;处在生长或发展时期的

新兴工业

教化

(1) 使能从事,习于或适应家内生活

给受教化的女囚犯以家政教育

(2) 从中指导传教或做传教工作

根本

(1) 完全

我根本就不赞成你的主张

(2) 简直;从来

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

这种事我根本没干过

(3) 彻底

必须根本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

微与

谓不应该这样。《礼记·檀弓下》:“ 曾子 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郑玄 注:“微,犹无也。无与,止其狂狷之辞。” 孔颖达 疏:“微与者,微,无也;与,语助。言饿者无得如是与!”

扩充

扩大充实,使增多

扩充实力

扩充设备

诗义

诗的含义。 唐 韩愈 《赠张籍》诗:“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

云烟

烟气和云雾,形容虚无飘远的东西或事物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出没于云烟。——明· 顾炎武《复庵记》

过眼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 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

(2).过目,略加看视。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

片羽

传说中神马吉光的小片毛。喻指残存的少量珍贵品。《史通·古今正史》“十六国春秋” 清 浦起龙 通释:“世徒以国史为正,然 频 书幸留片羽, 孝标 亦在 唐 前,詎不足当互证之资耶?”参见“ 吉光片羽 ”。

研穷

(1).详细追查审问。 宋 范仲淹 《答窃议》:“而 梁坚 弹奏 滕 使过钱十六万贯,有数不明。及置狱研穷,才用三千餘贯,復有所归,无分毫入己,是未见贪吏之状也。”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投至我勘问出强贼……你教我怎研穷,难决断。这其间详细索用心机,要搜寻百谋千计。”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鞫狱》:“今之鞠狱者,不欲研穷磨究,务在广陈刑具,以张施厥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 王 力审所自。女曰:‘不必研穷,既以为神,朝夕供养,自无殃咎。’”

(2).深入钻研。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缁黄杂记》:“﹝ 陈体常 ﹞又有颂六首……其一云:‘密坐研穷省细微,到头须是自忘机。’” 明 李贽 《圣教小引》:“因得友朋劝诲,翻閲贝经,幸於生死之原窥见斑点,乃復研穷《学》《庸》要旨,知其宗贯,集为《道古》一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