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行登贺兰山

作者:吴鸿功 朝代:明代

巡行登贺兰山原文

潦倒浮生莫问年,相看意气贺兰边。

深林隐映豺狼舞,峭壁嶙峋云日悬。

九日神州落杖底,一声长叹震胡天。

飘然我欲遗身世,萝月松风乞大还。

诗词问答

问:巡行登贺兰山的作者是谁?答:吴鸿功
问:巡行登贺兰山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巡行登贺兰山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注释

潦倒

(1) 举止散漫,不自检束

几分潦倒模样

(2) 颓丧,失意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3) 衰老

龙钟潦倒

(4) 反常;颠倒

言语潦倒

浮生

语本《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人生为“浮生”。 南朝 宋 鲍照 《答客》诗:“浮生急驰电,物道险絃丝。”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诗:“自言行乐朝朝是,岂料浮生渐渐忙。”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浮生回首如驰影,能消几度閒愁闷。” 茅盾 《追求》三:“永别了!如梦的浮生,谜一样的人生!”

相看

亲自观看(多用于相亲)

明日接迎春家去住两日,以备人家相看。——《红楼梦》

意气

(1) 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志趣

意气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贺兰

(1).见“ 贺兰山 ”。

(2).国名“荷兰”的旧译。 清 汪仲洋 《杂感》诗:“ 贺兰 佛郎机 ,楼船屡捍拒。”

(3).复姓。 北周 有 贺兰祥 。见《周书》本传。

深林

茂密的树林。《荀子·宥坐》:“夫芷兰生於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唐 贾岛 《咏怀》:“ 中岳 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绕山走去,多是深林,仰不见天。” 叶圣陶 《倪焕之》五:“银杏和柳树都已绿叶成荫,树下有深林幽壑那样美妙。”

隐映

掩映

奇花异卉互相隐映

豺狼

(1) 豺和狼

(2) 比喻贪婪残忍的人

峭壁

陡峭的山崖

嶙峋

(1) 形容山石峻峭、重叠

岭巆嶙峋,洞无涯兮。——《汉书·扬雄传》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司空图《诗品》

怪石嶙峋

(2) 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瘦骨嶙峋

云日

(1).云和日。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

(2).有时偏指日光。 唐 裴迪 《茱萸沜》诗:“云日虽迴照,森沉犹自寒。”

(3).偏指太阳。 宋 苏轼 《巫山》诗:“徘徊云日晚,归意念城市。”

(4).时光。 唐 杨炯 《和崔司空伤姬人》:“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

(5).借指高空。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二:“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赵幼文 校注:“造,至也。云日形容高峻。” 晋 傅玄 《鼓吹曲辞·晋鼓吹曲·伯益》:“和鸣栖庭树,徘徊云日间。”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铭》:“若夫鸣虵之洞,深谷隐於苍天;飞猿之岭,乔树参於云日。” 宋 利登 《水调歌头》词:“云日空濛里,玉鹤任西东。”

(6).对封建帝王的美称。《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渊 表 权 曰:‘仰此天命,将有眷顾,私从一隅,永瞻云日。’”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誓守愚衷,重扣云日,如蒙恩宥,实生之幸。”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谢除兖海观察使表》:“忽拥隼旟,竟辞龙闕。犹赖云日未远,关城不遥。”

(7).鸩鸟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渴者之资口於云日之酒,饥者之取饱於鬱肉漏脯也。”

九日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 * 。”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神州

(1) 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地

(2) 指京城

春风杨柳万子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 * 《送瘟神》

长叹

悠长的叹气

长叹一声

胡天

(1).亦称“ 胡天神 ”。 北朝 时称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信奉的神。《魏书·后妃传·宣武灵皇后胡氏》:“后幸 嵩高山 ,夫人、九嬪、公主已下从者数百人,昇于顶中。废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列。”《隋书·礼仪志二》:“﹝ 后齐 ﹞ 后主 末年,祭非其鬼,至於躬自鼓儛,以事胡天, 鄴 中遂多淫祀,兹风至今不絶。 后周 欲招来西域,又有拜胡天制,皇帝亲焉。其仪并从夷俗,淫僻不可纪矣。”参阅 陈垣 《火祆教入中国考》第三章。

(2).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官》:“北风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 常建 《塞下曲》:“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胡天朔漠杀气高,烟云万里埋弓刀。” 明 徐祯卿 《寄华玉》诗:“胡天白雁南飞尽,千里相思那得闻。” 姜可生 《甲寅秋初凭吊张煌言遗祠》诗:“隻手直欲挽狂澜,伤心未捉胡天月。”

飘然

(1) 形容飘摇的样子

(2) 形容轻飘飘像要飞扬的样子

飘然欲仙

(3) 形容心情轻松的样子

遗身

(1).超然物外;避世隐居。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恬虚乐古,弃事遗身。” 晋 成公绥 《啸赋》:“邈姱俗而遗身,乃慷慨而长啸。” 明 刘基 《招隐》诗之四:“我生不偶俗,遗身在蒿蓬。”

(2).犹舍身。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宋书·袁淑传》:“自非达义之至,识正之深者,孰能抗心卫主、遗身固节者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子昔起广大心,发弘誓愿,孤游异域,遗身求法。”

(3).遗迹。 明 王士性 《广志绎·两都》:“ 桃源 三叉庙 有老 黄河 故道, 武宗 南幸,欲两岸牵挽龙舟,始塞泯之,今遗身犹隐隐存。”

(4).即遗体。如:将军的遗身弃于村外荒冢间,群众铲开积雪将其掩埋了。参见“ 遗体 ”。

萝月

藤萝间的明月。 南朝 宋 鲍照 王延秀 等《月下登楼连句》:“髴髣萝月光,繽纷篁雾阴。” 唐 沉佺期 《入少密溪》诗:“相留且待鸡黍熟,夕卧深山萝月春。” 清 陆培 《摸鱼儿》词:“等萝月圆时,林枫染候,共尔説幽胜。”

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大还

(1).谓全军撤回。《左传·襄公十四年》:“ 伯游 曰:‘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 秦 禽。’乃命大还。”

(2).即大迁,日至于女纪之称。《淮南子·天文训》:“﹝日﹞至於鸟次,是谓小还;至於 悲谷 ,是谓餔时;至於女纪,是谓大还。”参见“ 大迁 ”。

(3).大还丹。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 唐 马湘 《诗》之二:“时人若觅长生药,对景无心是大还。” 清 冯桂芬 《和朱兰坡师重游頖宫元韵》:“朗鉴无花推眼老,大还有药驻颜童。”

(4).死之婉称。 宋 楼钥 《宜人杨氏挽词》诗:“一昨闻微恙,寧知竟大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