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和屡言别而未归颐斋有诗戏之次韵奉寄

作者:胡仲参 朝代:宋代

原文

几度西郊饯马尘,曾将尺素托文鳞。
荷杯酌尽开怀酒,柳线萦回有脚春。
瘴海自多流落客,阳关少见别离人。
出门有碍何为者,徒风江湖老大身。

诗词问答

问:《王用和屡言别而未归颐斋有诗戏之次韵奉寄》的作者是谁?答:胡仲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仲参的名句有哪些?答:胡仲参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胡仲参王用和屡言别而未归颐斋有诗戏之次韵奉寄书法作品欣赏
王用和屡言别而未归颐斋有诗戏之次韵奉寄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郊饯

在郊外饯行。《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郊饯有坛,君举有礼。” 李善 注:“ 薛君 《韩诗章句》曰:‘送行饮酒曰饯。’”一说,为祭祖。 张铣 注:“郊饯,谓祭祖也。”

马尘

奔马扬起的尘土。 元 萨都剌 《燕姬曲》:“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尺素

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函绵邈于尺素。——陆机《文赋》

文鳞

(1).鱼鳞形花纹。《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玢豳文鳞,赤瑕驳犖。” 吕延济 注:“玢豳、文鳞,玉文理也。”

(2).指鱼。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文鳞瀺灂,朱羽頡頏。” 唐 柳宗元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诗:“浮暉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清 彭孙遹 《苏幕遮》词:“欲倩文鳞传尺素, 娄水 无情,不肯西流去。”

荷杯

即荷叶杯。 唐 戴叔伦 《南野》诗:“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緑。”参见“ 荷叶杯 ”。

开怀

畅开襟怀,无所拘束

开怀畅饮

柳线

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故名。 南朝 梁 范云 《送别》诗:“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唐 孟郊 《春日有感》诗:“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 元 郑光祖 《塞鸿秋》曲:“雨餘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緑,日融桃锦堆红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你看梅钱已落,柳线才黄,软软浓浓,一院春色。”参见“ 柳丝 ”。

萦回

回旋环绕

山上石径曲折萦回

瘴海

(1).指南方海域。 唐 翁绶 《行路难》诗:“双轮晚上铜梁雪,一叶春浮瘴海波。” 明 杨慎 《宿金沙江》诗:“岂意飘零瘴海头, 嘉陵 回首转悠悠。” 清 张际亮 《迁延》诗:“舟山鬼泣君知否,无数楼船瘴海间。”

(2).指南方有瘴气之地。《旧唐书·萧遘徐彦若等传论》:“逐 徐 薛 於瘴海,置 綮朴 於巖廊。” 唐 卢纶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诗:“瘴海寄双鱼,中宵达我居;两行灯泪下,一纸 岭 南书。”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诗:“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

自多

(1).自满;自夸。《国语·吴语》:“今天降衷於 吴 , 齐 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寔式灵之。”《韩非子·说难》:“彼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也。”《后汉书·仲长统传》:“ 干 雅自多,不纳其言, 统 遂去之。”《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贼凭恃山川,二祖劳於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哉。”

(2).犹言原来就多。 明 吴梦旸 《送胡孟弢邑博之沅江》诗:“畏路身难定,骚人怨自多。”

流落

穷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乡

阳关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后入 齐 。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偏东而南约六十里。《左传·襄公十七年》:“ 高厚 围 臧紇 于 防 。师自 阳关 逆 臧孙 ,至于 旅松 。”

(2).古聚落名。在今 河南省 禹州市 境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将数千兵,徼之於 阳关 。” 李贤 注:“聚名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 潁水 东南流,逕 阳关聚 ,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二土城也。”

(3).古关名。在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南 古董滩 附近,因位于 玉门关 以南,故称。《汉书·地理志下》:“ 敦煌郡 …… 龙勒 。有 阳关 、 玉门关 ,皆都尉治。”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 阳关 好像有意不开门。”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元 顾瑛 《发阊门》诗:“ 閶门 西去是 阳关 ,迭迭秋风迭迭山。”

(5).古关名。 战国 时 巴国 三关之一。 三国 蜀 刘备 又置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东逕 阳关 巴子梁 , 江 之两岸,犹有梁处, 巴 之三关,斯为一也。 延熙 中, 蜀 车骑将军 邓芝 为 江州 都督,治此。”

(6).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上兰橈。” 清 姚鼐 《送演纶归里》诗:“金尊斟緑醅,为唱古《阳关》” 郁达夫 《奉赠》诗之一:“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少见

(1).谓所见不多。《荀子·修身》:“少见曰陋。”《汉书·匡衡传》:“盖聪明疏通者戒於大察,寡闻少见者戒於雍蔽。”

(2).罕见;难得遇见。《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这样值钱的东西,二百二百的帮人,真是少见!”

(3).谓不常见面。如:一向少见,你好!

别离

(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老大

(1) 年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少小离家老大回。——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老大嫁作商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兄弟姊妹中的年长者

老大务农,老二当兵

(3) 〈方〉∶指木船的船主或船夫

(4) 很大,非常

老大不快

老大吃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