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题景星观

作者:万侣 朝代:元代

踏莎行·题景星观原文

洞接桃源,桥横柳渡。

苏仙旧日经行处。

翩翩骑鹤几时还,空馀怪石参天树。

独倚亭栏,谁论心素。

乱山堆叠青无数。

试从西北望长安,断云争逐飞鸿去。

诗词问答

问:踏莎行·题景星观的作者是谁?答:万侣
问:踏莎行·题景星观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万侣的名句有哪些?答:万侣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注释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称。 南朝 陈 徐陵 《山斋诗》:“桃源惊往客,鹤嶠断来宾。”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桃源内,益嘆身世拙。” 明 张煌言 《赠卢牧舟大司马》诗:“ 并州 正有来苏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邹韬奋 《萍踪忆语》二八:“他们缺乏相当的娱乐, * 也是一条出路。所以有许多都在这里面寻觅他们的桃源。”参见“ 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赠长安小主人》诗:“仙路迷人应有术,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题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长恨因缘误。”参见“ 桃源洞 ”。

(3). 宋 时 临安县 嘉会门 外 泠水峪 ,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 桃源 ,为都人游集之地。 苏轼 《介亭饯杨杰次公》诗“丹青明灭 风篁岭 ,环佩空响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潜说友 《咸淳临安志》:“ 泠水峪 在 嘉会门 外,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为城南胜概,旧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

苏仙

指 苏轼 。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出遨》:“还作遨头惊俗眼,风流文物属 苏仙 。” 宋 范成大 《夜行上沙见梅记东坡作诗招魂之句》诗:“ 苏仙 上宾天,妙意终难陈。” 宋 朱熹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 罗浮山 下 黄茅村 , 苏仙 仙去餘诗魂。”

旧日

过去的日子;从前;往日

旧日并无深交

经行

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

雁荡经行云漠漠。——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鹤几

画鹤为饰的几案。 唐 王勃 《乾元殿颂》:“自我 唐 太陵 迁构,均五方於鹤几之前;中野凝图,调六气於虬牀之下。”

怪石

(1).似玉的美石。《书·禹贡》:“ 岱 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 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陆德明 释文:“怪石,碔砆之属。”《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宋 苏轼 《后怪石供》:“ 苏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诸石。”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参天

高耸到空中

参天古树

论心

(1).研究思想。《荀子·非相》:“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2).谈心,倾心交谈。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九:“抚臆论心,有时而谬。” 宋 王安石 《相送行》诗:“忆昔论心两绸繆,那知相送不得留。”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六:“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

堆叠

一层一层地码起来

案上堆叠着一摞新教材

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西北

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断云

片云。 南朝 梁简文帝 《薄晚逐凉北楼迥望》诗:“断云留去日,长山减半天。” 宋 赵师秀 《会景轩》诗:“断云分树泊,饥鹤下田行。” 明 边贡 《出郭将访希准郡伯薄暮而返却寄》诗:“断云低白雁,斜日近青山。” 王横 《春感用黄仲则韵》之二:“彩凤倦飞求木集,断云恋岫绕山行。”

争逐

争竞,竞逐。《汉书·冯奉世传》:“即封 奉世 ,开后奉使者利,以 奉世 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於夷狄。” 颜师古 注:“逐,竞也。” 宋 朱淑真 《新春二绝》诗之一:“多少园林正萧索,纷纷争逐趁时开。”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飞鸿

(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2).虫名。《逸周书·度邑》:“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指音信。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