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原文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醆深。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诗词问答

问: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诗韵

(1) 做诗所押的韵

(2) 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

绮罗

(1).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汉 徐干 《情诗》:“綺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蓬门未识綺罗香,拟托良媒益由伤。”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引狎》:“谩话綺罗,休説珍羞,端不趁儂心苗。” 清 唐孙华 《戏为友人代忆》诗之四:“生小调丝竹,由来足綺罗。”

(2).指穿着绮罗的人。多为贵妇、美女之代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綺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 前蜀 韦庄 《江亭酒醒却寄维扬饯客》诗:“满坐綺罗皆不见,觉来红树背银屏。”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人主好声色,则 燕 赵 之粉黛, 吴 越 之綺罗,不问而进太子之前矣。”

(3).形容诗风华丽柔靡。 宋 吴坰 《五总志》:“﹝ 贾岛 ﹞尝於 宣城 謁 紫微 ,不遇,乃曰:‘我诗无綺罗铅粉,宜其不售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词至 东坡 ,一洗綺罗香泽之态,寄概无端,别有天地。”

(4).指华美的帷帐。 明 徐渭 《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先以三绝见遗癸丑冬检旧札见之因赋七绝》:“华堂日晏綺罗开,伐鼓吹簫一两迴。”

(5).指繁华的生活。 鲁迅 《无题》诗之二:“ 六代 綺罗成旧梦, 石头城 上月如钩。”

从许

依从允许。《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南史·刘瓛传》:“昔人有以冠一免,不重加於首,每谓此得进止之仪。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先朝为此,曲申从许,故得连年不拜。”

弦管

(1).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乐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此必为至乐,不可託之於瞽史,必须圣人理其弦管,尔乃雅音得全也。” 唐 崔亘 《春怨》诗:“妾有今朝恨,君无旧日情。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依乐府题以製辞,而其声不被弦管者,若 子建 、 士衡 所作是也。”

(2).泛指歌吹弹唱。 唐 李商隐 《思贤顿》诗:“内殿张弦管,中原絶鼓鼙。”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一:“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絃管:亦作“ 絃筦 ”。 1.弦乐器与管乐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功可象於图画,德可刻於金石,声可託於絃管,名可留於竹帛。”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诸乐絃管尽备,其鸟再拜,女郎举酒,众乐具作,萧萧泠泠,杳入神仙。” 宋 韩维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词:“辛夷花谢早梅开,应须次第调絃管。”

(2).指弹奏丝竹;丝竹乐声。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一:“满楼絃管,一曲离肠寸寸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德行》:“教以歌舞絃筦六博之艺,饰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 明 谭贞良 《楼桑先主庙》诗:“枌榆存旧社,絃管尚纷纷。”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诗:“直待满城絃管歇,渐分清影上屏山。”《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新人坐在花轿里,但听得大吹大擂,絃管喧杂。”参见“ 弦管 ”。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可惜

怜惜;爱惜

他不愿吃那些零七八碎的东西,可惜那些钱。——老舍《骆驼祥子》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无嫌

(1).无可嫌疑处;没有疑忌。《礼记·坊记》:“子云: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列,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 郑玄 注:“嫌,嫌疑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以﹝ 毕諶 ﹞为相”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此上下相疑之秋也,虽以无嫌待之,犹惧未信;如有所除,则谁不自危?” 唐 杜甫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诗:“皇华吾善处,於汝定无嫌。” 宋 曾巩 《过介甫归偶成》诗:“结交谓无嫌,忠告期有补。”

(2).犹无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鱼鲊》:“作裹鮓法……有茱萸、橘皮则用,无亦无嫌也。”

酒醆

见“ 酒盏 ”。

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此时

这时候。《后汉书·刘玄传》:“﹝ 韩夫人 ﹞輒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唐 白居易 《琵琶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此时已经四更天光景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