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棋客黄尤工象棋

作者:张明中 朝代:宋代

赠棋客黄尤工象棋原文

黑甜政饱谁剥啄,手提楸枰敲软玉。
浩浩胸中龙虎韬,冷笑局边人射鹄。
粤昔尝闻黄石公,圯桥一卷岂易通。
报韩孺子未传者,秘谋犹有在江夏。
君今寓意在弈棋,计画何止六出奇。
长驱席卷容易取,不羡宣城与别墅。
皇家今欲复土疆,烦公赤手缚鬼章。

诗词问答

问:赠棋客黄尤工象棋的作者是谁?答:张明中
问:赠棋客黄尤工象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明中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明中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黑甜

(1).酣睡。 宋 苏轼 《发广州》诗:“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餘。”自注:“俗谓睡为黑甜。”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玉公子》:“ 秦 已黑甜,摇之不觉。” 郭沫若 《星空》诗:“美哉!美哉!我醉后一枕黑甜,天机却永恒在转!”

(2).指鸦片。鸦片色黑,吸后有快感,故称。 许地山 《女儿心》七:“再前便是那抽鸦片的客人,手拿着烟枪,仰面打鼾,烟灯可还未灭,黑甜的气味绕缭四围。”

剥啄

亦作“剥琢”。1.象声词。敲门或下棋声。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门前听剥啄,烹鱼得尺素。” 清 钱谦益 《观棋绝句》之六:“疎帘清簟 楚 江秋,剥啄丛残局未收。” 清 阮升基 《修宜兴县旧志》:“是日宿戚 袁氏 家,闻剥琢声,出视无所见。”

(2).可重迭使用。 唐 韩愈 《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

亦作“剥琢”。1.叩击,敲打。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欹斜。”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向山西行七八里,果见丛树中,有茅屋数椽,门悬韦箔,绕以笆篱。方将剥啄,而老人已扶笻出。”

(2).谓用喙刮啄。 郭沫若 《山中杂记·菩提树下》:“鸡雏啾啾地在她脚下争食,互相挤拥,互相践踏,互相剥啄着。”

楸枰

棋盘。古时多用楸木制作,故名。 唐 温庭筠 《观棋》诗:“闲对楸枰倾一壶,黄华坪上几成卢。” 宋 陆游 《自嘲》诗:“遍游竹院寻僧语,时拂楸枰约客棋。” 元 无名氏 《一枝花·棋》套曲:“闲展楸枰,初布势求全胜,后分途起战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安 故好棋,楸枰尝置坐侧。”

软玉

(1) 一种致密的透闪石或阳起石,构成次一级的贵重玉石,早年佩带作为医治肾病之用

(2) 一种特硬、致密、细粒、绿或蓝色的次级宝贵玉石,以前佩带此种玉石作为防治肾病的征象

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虎韬

古代兵书《六韬》之一。分军用、三陈、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等十二篇。亦泛指兵书。《胭脂血弹词》第六回:“[武旦唱]想臣 若安 是,釵荆裙布一村娇,那识戎机与虎韜。此日捨身惟为国,凭仗那,一团热血励同胞。”参见“ 六韜 ”。

冷笑

含有轻蔑、讥讽、无可奈何、愠怒等意味的笑

边人

亦作“邉人”。1.指驻守边境的官员、士兵等。《国语·鲁语上》:“ 晋 人杀 厉公 ,边人以告。” 韦昭 注:“边人,疆埸之司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张天锡 世雄 凉州 ,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 唐 王建 《送人》诗:“边人易封侯,男儿恋家乡。” 明 刘基 《关山月》诗:“愿得驰光照明主,莫遣边人望乡苦。” 清 李基和 《登代郡城晚眺》诗:“西风落日声颼颼,风吹沙起边人愁。”

(2).指边民。《汉书·匈奴传下》:“又边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 唐 张籍 《陇头行》:“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边人父子夫妇,得免於兵死,而中国之人,安逸蕃息。”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三:“ 宋 二帝北狩, 金 人徙之 云州 ,一日夜宿林下,时磧月微明,有边人吹笛,其声呜咽。”

射鹄

箭靶。《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又闻得 沉经歷 文武全才,都来合他去射箭。 沉鍊 教把稻草扎成三个偶人,用布包裹,一写‘ 唐 奸相 李林甫 ’;一写‘ 宋 奸相 秦檜 ’;一写‘ 明 奸相 严嵩 ’。把那三个偶人做个射鵠。”《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 潘党 教他那七层坚甲,綳於射鵠之上。”

黄石公

亦称 圯上老人 。相传 张良 于 博浪沙 (今 安徽省 亳州市 )刺 秦始皇 失败后,逃亡至 下邳 (今 江苏 睢宁 北),在圯上遇见一老父。老父授 张良 以《太公兵法》,并言称十三年后,到 济北 穀城 山下,见到一块黄石,那就是他。十三年后, 张良 从 刘邦 过 济北 ,果在 穀城 山下得黄石。 良 死,遂与黄石并葬。事见《史记·留侯世家》及《汉书·张良传》。后因称圯上授 张良 《太公兵法》的老父为“黄石公”。 宋 邵雍 《题留侯庙》诗:“ 黄石公 传皆是用, 赤松子 伴更何为。” 宋 张孝祥 《浣溪沙·母氏生朝老者同在舟中》词:“ 黄石公 传三百字, 西王母 授九霞丹。” 明 何景明 《张良》诗:“一遇 黄石公 ,还从 赤松子 。”

圯桥

指 秦 末 张良 与一老父相遇并受《太公兵法》之桥。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桥后毁废,故址在今 江苏省 邳县 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沂水》:“一水逕城东,屈从县南,亦注 泗 ,谓之 小沂水 。水上有桥, 徐泗 间以为圯,昔 张子房 遇 黄石公 於圯上,即此处也。”因称此桥为 圯桥 。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圯桥 取履,早见兵书;竹林逢猿,徧知劒术。”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吕望 垂竿於 渭 涘,道峻匡 周 ; 张良 授策於 圯桥 ,功崇佐 汉 。” 唐 李白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 圯桥 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 黄石公 。” 明 李贽 《答袁石公》诗之五:“路逢进履者,定知过 圯桥 。”

一卷

一排。《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只见里面是小小的三间两捲房子。前一捲三间,通连左右两铺,靠窗南炕;后一捲,一明两暗。”

孺子

(1) 小孩子

吾父王威镇江淮数年,岂可一旦称臣于孺子,贻笑于后世?——《英烈传》

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闺门。——宋· 苏轼《教战守》

(2) 古代太子的妾的名目

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汉书·外戚传上》

谋犹

计谋,谋略。犹,通“ 猷 ”。《诗·小雅·小旻》:“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朱熹 集传:“犹,谋。”

寓意

寄托或蕴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远

弈棋

下棋

计画

(1).计虑,谋划。古人计事必用手指画,使其事易见,故称。《战国策·秦策三》:“ 昭王 新説 蔡泽 计画,遂拜为 秦 相,东收 周 室。” 三国 魏 曹操 《请爵荀彧表》:“自在臣营,参同计画,周旋征伐,每皆克捷,奇策密谋,悉皆共决。”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明白以后,这才可以计画别样的工作。”

(2).计策。《史记·韩长孺列传》:“及杀 吴 相 袁盎 , 景帝 遂闻 诡胜 等计画,乃遣使捕 诡胜 ,必得。” 唐 柳宗元 《故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柳公行状》:“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

何止

不止;岂止

中华大地,英才何止万千

出奇

不同寻常

热得出奇

长驱

指军队迅速地向远方挺进

长驱千里

席卷

(1) 形容卷东西像卷席子一样

三秦如席卷, 燕赵一齐休。——《三国志平话》

席卷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

(2) 迅速有力地掠过

飓风席卷该岛屿,摧毁了岛上所有的建筑物

容易

(1) 可能性大

容易上当

(2) 不费什么力或没什么困难

不是这么容易能下来的

(3) 轻松自在地;流畅地

现在糊墙纸很容易撕下来

不羡

不过分。《淮南子·精神训》:“无天下不亏其性,有天下不羡其和。” 高诱 注:“羡,过;和,适也。”

别墅

在风景区或在郊区建造的供休养的住所

皇家

(1) 皇室

(2) 国王或女王的家室

土疆

领土;疆界。《诗·大雅·崧高》:“王命 召伯 ,彻 申伯 土疆。” 三国 魏 曹植 《汉武帝赞》:“威振百蛮,恢拓土疆。”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军赏罚》:“国家所取,惟土疆尔。”《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海疆一带,小民不安……主上因我熟悉土疆,命我前往安抚。”

赤手

空手,徒手。 宋 苏轼 《送范纯粹守庆州》诗:“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五:“赤手能擒虎,红头看烂羊。” 陈毅 《水晶坡又阻雪》诗:“下马敲冰图寸进,赤手攀援如刀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