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文宗南洲别墅落成之作·其一

作者:朱浙 朝代:明代

原文

重访南洲路转迷,閒居底用定幽溪。

晚田石溜穿渠水,老木烟村入望低。

已分迂疏供白眼,不嫌粗粝有黄齑。

洲前风物无羁管,一一还君自品题。

诗词问答

问:《和吴文宗南洲别墅落成之作·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朱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朱浙的名句有哪些?答:朱浙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参考注释

晚田

指秋季作物。《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此后便就一点雨也不下,直旱到六月二十以后方才下了雨,哄得人都种上了晚田。”

石溜

(1).亦作“ 石留 ”。指贫瘠多石之地。《战国策·韩策一》:“ 成皋 ,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二:“石留,言大地多石,如人之有留结也。”

(2).亦作“ 石霤 ”。岩石间的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 唐 王维 《栾家濑》诗:“颯颯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宋 苏辙 《万杉寺》诗:“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遶寺开。”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泛月》:“试听殿铃隐隐,石溜潺潺,总把游情逗。” 闻一多 《祈祷》诗:“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 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 黄河 又流着和谐?”

渠水

(1).指 吴王 夫差 所开的 邗沟 。《汉书·地理志下》:“ 江都 ,有 江水祠 。 渠水 首受 江 ,北至 射阳 入湖。” 王先谦 补注引《水经注·淮水》:“昔 吴 将伐 齐 ,北霸中国,自 广陵城 东南筑 邗城 ,城下掘深沟,谓之 韩江 ,亦曰 邗溟沟 ,自 江 东北通 射阳湖 ,《地理志》所谓 渠水 也。”

(2).沟渠中的水。 唐 杜牧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诗:“悠悠渠水清,雨霽 洛阳城 。” 宋 朱熹 《答王无功》诗:“渠水经夏响,石苔终岁青。”

烟村

亦作“ 烟邨 ”。亦作“烟村”。指烟雾缭绕的村落。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水市通闤闠,烟村混轴轤。” 宋 李纲 《梅花赋》:“含芳雪径,擢秀烟邨。” 宋 刘一止 《喜迁莺·晓行》词:“迤邐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郭小川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诗:“哦,没有住宅区,没有野店,没有烟村。”

入望

进入视野。 唐 刘德仁 《监试莲花峰》诗:“ 太华 万餘重,岧嶤只此峯。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五代 孟贯 《冬日登江楼》诗:“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 元 陈雷 《寄刘仲原经历》诗:“ 鸳鸯湖 水漾晴暉,镜里遥峰入望微。” 冰心 《往事二》六:“水底看见黑云浮动,湖岸上的秋叶,一丛丛的红意迎人,几座楼台在远处,旋转的次第入望。”

迂疏

亦作“ 迂疎 ”。亦作“迂踈”。犹言迂远疏阔。 唐 权德舆 《自杨子归丹阳初遂闲居聊呈惠公》诗:“蹇浅逢机少,迂疏应物难。”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臣立性褊直,有不可移之资;临事迂疎,无必能成之策。” 明 刘基 《遣兴》诗之六:“迂踈乏世用,矫情非所安。” 清 顾炎武 《春雨》诗:“年老更迂疏,制行復刚褊。” 清 厉鹗 《郑筠谷太史挽诗》之二:“平生笑语乐通怀,亦抱迂疎与俗乖。”

白眼

朝上或朝两边看时露出的白眼珠。用白眼看人,表示轻蔑或厌恶

遭人白眼

粗粝

(1).糙米。泛指粗劣的食物。 唐 杜甫 《有客》诗:“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水浒传》第九七回:“﹝ 乔道清 ﹞与十五、六个军士,藏匿在 神农庙 里,与本庙道人借索些粗糲充飢。”

(2).形容食物的粗劣。 丁玲 《奔》:“另外也有人啃着从家里带出来的粗粝的大饼。”

黄齑

亦作“黄虀”。亦作“黄韲”。1.咸腌菜。 宋 朱敦儒 《朝中措》词:“自种畦中白菜,醃成瓮里黄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见舂了几升陈米,煮下半瓮黄虀。”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月·时品》:“冬笋新来,黄虀纔熟。”

(2).常借指艰苦的生活。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可不乾费了十载青灯,枉捱过半世黄齏?”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散疫》:“辱抹煞逢掖威仪,咳,支支却怎生捱过了半世黄韲。”

风物

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羁管

亦作“羇管”。拘禁管束。《宋史·高宗纪四》:“丁酉,左朝奉郎 孙覿 坐前知 临安府 贜污,贷死除名, 象州 羈管。” 明 王錂 《寻亲记·贿押》:“ 周羽 * 构祸胎,违条犯法临边界,他妻羈管方正家。”《明史·刘基传》:“责 基 擅威福,羇管 绍兴 。”

一一

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品题

评论人物,定其高下

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后汉书·许劭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