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堂

作者:舒岳祥 朝代:宋代

寄子堂原文

知君不寂寞,禅悦只空房。
书卷依经藏,吟声绕寺廊。
早霜狸面白,新酒菊花黄。
共此山家景,西峰隔夕阳。

诗词问答

问:寄子堂的作者是谁?答:舒岳祥
问:寄子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舒岳祥的名句有哪些?答:舒岳祥名句大全

舒岳祥寄子堂书法欣赏

舒岳祥寄子堂书法作品欣赏
寄子堂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禅悦

佛教语。谓入于禅定,使心神怡悦。《维摩诘经·方便品》:“虽服寳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復饮食,而以禪悦为味。”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非服名香,但资禪悦。” 宋 黄庭坚 《赋盐万岁山中仰怀外舅谢师厚》诗:“禪悦称性深,语端入理近。”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旧业堂文钞>序》:“至被诬废弃之后,其能放情山水,逃心禪悦者,已为越絶流俗。”

空房

腾出的房

古旧空房

书卷

书籍,因古时书籍多为卷轴形,所以叫书卷

书卷不离手

经藏

(1).梵文的意译。佛教经典的一大类。与律藏、论藏合称三藏。《华严经·净行品》:“自归於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博寻经藏,搜採註説;条别流分,各以类附。” 清 洪昇 《长生殿·私祭》:“嘆夜来风雨催衣葬,洗心仔细翻经藏。”

(2).寺院存放佛经处。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凡有欲分亡苾芻物,律具广文……所有经典章疏皆不应分,当纳经藏。” 唐 李邕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被甲律仪,下帷经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到经藏北,法堂西,厨房南面,鐘楼东里。”

吟声

吟诗之声。 唐 白居易 《宣州崔大夫忽以近诗见示因成长句寄题郡斋》诗:“ 谢玄暉 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閒。”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书迹临 汤 鼎,吟声接 舜 絃。” 宋 戴复古 《豫章东湖避暑》诗:“行坐自徜徉,吟声绕屋梁。”

早霜

每年秋末所降的几次霜

面白

当面直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叉》:“ 叉 刚直,能面白人短长,其服义则又弥缝若亲属然。”

菊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有的品种可入药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 太极殿 前作虎视。”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明 高启 《一剪梅·闲居》词:“竹门茅屋槿篱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风物似山家。”

(2).隐士。 宋 梅尧臣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诗:“一获山家赠,令吾媿汝曹。”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见后亦还之。 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作山家之宝,亦以 郑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见《宋史·隐逸传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愿,休信山家吉与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同去山家走一遭……实不相瞒,学生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宋代佛教》:“意见终于不能一致,而分裂为两派, 知礼 等称为山家,即称 晤恩 等为山外。”参见“ 山家宗 ”。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