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沟晓月(此下四首皆代言之作)·其四·南

作者:李贤 朝代:明代

原文

南郊八月天气清,囿中万木皆秋声。

灵台灵沼足萧爽,似游阆苑登蓬瀛。

长堤迤逦疏杨袅,十里芙蓉香不了。

翠柏阴摇辇路凉,碧梧影动行宫晓。

麋鹿呦呦雉兔肥,鸥鹭浮沈鸿雁飞。

兰菊总芳时可乐,稻粱正熟农无饥。

时哉游豫民心喜,缅想周文可同轨。

惜哉汉武纵高歌,不知耕敛真徒耳。

诗词问答

问:《芦沟晓月(此下四首皆代言之作)·其四·南囿秋风》的作者是谁?答:李贤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贤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贤名句大全

注释

1. 此下四首皆代言之作

参考注释

南郊

(1).都邑南面的地区。《书·甘誓》:“ 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 孔颖达 疏引 汉 马融 云:“ 甘 , 有扈 南郊地名。” 唐 李庾 《西都赋》:“ 隋苑 广袤,罝笼 南山 ,占地万顷,不为人间, 齐门 失耕,禽游兽闲,代谢物移,繚垣不完。此南郊之事也。”

(2).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穀梁传·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为之緇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明史·英宗后记》:“五年春正月庚戌,大祀天地於南郊。”

(3).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南史·宋少帝纪》:“秋九月丁未,有司奏 武皇帝 配南郊, 武敬皇后 配北郊。”《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今因南郊,宜推旷恩,以示绥怀之意。”

天气

在较短时间内特定地区的大气状况;气象情况

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灵台

(1) 指心;心灵

不可内于灵台。——《庄子·庚桑楚》

(2) 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

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灵沼

(1).《诗·大雅·灵台》:“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毛 传:“灵沼,言灵道行於沼也。”后喻指帝王的恩泽所及之处。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游鳞萃灵沼,抚翼希天阶。” 宋 欧阳修 《谢致仕表》:“虽伏櫪之马,悲鸣难恋於君轩;而曳尾之龟,涵养未离於灵沼。”

(2).池沼的美称。《文选·班固<西都赋>》:“神池灵沼,往往而在。” 吕延济 注:“称神、灵,美之。” 唐 张登 《醉题》诗:“闲游灵沼送春回,关吏何须苦见猜。” 宋 柳永 《破阵乐》词:“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萧爽

(1).清净闲适。 唐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四:“人来多爱此,萧爽似仙家。” 金 元好问 《少林》诗:“云林入清深,禪房坐萧爽。” 清 汪懋麟 《早过南坞》诗:“东华满尘垢,萧爽是城西。”

(2).凉爽;凄清。 宋 陆游 《感秋》诗:“秋堂露气清,萧爽入毛骨。” 元 刘祁 《游西山记》:“见白云数缕出东山,延布南岭上,状如飞龙蜿蜒,山中露气萧爽。” 明 李东阳 《谢谢方石惠石棋子》诗:“空堂无人石枰响,病骨先秋觉萧爽。”

(3).萧洒自然。 宋 周密 《图画碑帖续钞》:“ 伯时 为 米芾 作《山阴图》,精神萧爽,令人顾接不暇。”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诗极萧爽,或传 吕纯阳 所作。”

(4).犹萧飒。风吹树木的声音。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树丛茂以倾倚兮,纷萧爽而扬音。”

阆苑

阆凤山之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旧时诗文中常用来指宫苑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红楼梦》

登蓬瀛

犹登瀛洲。 明 高启 《感旧训宋军咨见寄》诗:“大欲干万乘,献策登蓬瀛。”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不了

(1).不明了;不明白。《春秋·庄公二四年》“ 郭公 ” 晋 杜预 注:“自 曹羈 以下,《公羊》、《穀梁》之説既不了,又不通之於 左 氏,故不採用。”

(2).未完;没完。《晋书·庾纯传》:“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后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王翁 夫妻﹞虽不知这些情头,晓得冤债不了,惊怖恍惚成病,不多时,两个多死了。”《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象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毬,每日淘气不了。” 赵树理 《套不住的手》:“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

(3).常置动词后,强调动作的不可能。 唐 韦应物 《温泉行》:“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 杜陵 一男子。” 张天翼 《最后列车》:“不干鬼子咱们活不了!”

(4).谓不能了结。 清 薛福成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夫壹意欲战,则将使彼不能转圜,兵连祸结,致成不了之局。”

翠柏

(1) 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

(2) 翠柏属的各种植物的统称

辇路

天子车驾所经的道路。《文选·班固<西都赋>》:“輦路经营,脩除飞阁。” 李善 注:“輦路,輦道也。” 宋 陆游 《韩太傅生日》诗:“珥貂中使传天语,一片惊尘飞輦路。” 张怀奇 《颐和园词》:“輦路生禾思故宫,山家献麦悲新饼。”

碧梧

(1).绿色的梧桐树。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八:“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明 刘基 《调笑令》词之二:“帘捲,帘捲,人与碧梧俱晚。”

(2).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 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鸞鵠停峙,能守其业者也。” 清 许思湄 《与赵南湖书》:“久不见碧梧翠竹之姿,每於月白风清,輒深神往。”

动行

施行;走动;行动。《国语·楚语上》:“节制义以动行之,恭敬以临之。”《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动行不知所务,止立不知所定。”《后汉书·寇荣传》:“閶闔九重,陷穽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

麋鹿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呦呦

鹿的叫声

呦呦鹿鸣

雉兔

野鸡和兔子。亦指猎取野鸡和兔子。《孟子·梁惠王下》:“ 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浮沈

亦作“ 浮沉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鸿雁

一种鸟(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芳时

良辰;花开时节。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諐。” 宋 欧阳修 《减字木兰花》词:“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 明 刘基 《感遇》诗之二:“芳时良可惜,此物何足数。” 瞿秋白 《赤都心史》八:“芳时易过,驹隙年光。”

可乐

令人喜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德行可象,声气可乐。” 晋 陆机 《文赋》:“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 宋 苏轼 《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稻粱

稻和粱,谷物的总称。《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史记·礼书》:“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空秽君之园池,徒慙君之稻粱。” 唐 杜甫 《重简王明府》诗:“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 宋 曾巩 《鸿雁》诗:“长无矰缴意自闲,不饱稻粱心亦足。”

游豫

(1).指帝王出巡。春巡为“游”,秋巡为“豫”。语本《孟子·梁惠王下》:“ 夏 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汉 王粲 《羽猎赋》:“遵古道以游豫兮,昭劝助乎农圃。”《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适》:“凡天子饗会游豫,唯宰相及学士得从。”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国朝承 五代 荒残之弊,事从简略,每鸣鑾游豫,仅同藩镇,而尽去戈戟旌旗之制。”

(2).游乐。《文选·卢谌<赠崔温>诗》:“逍遥步城隅,暇日聊游豫。” 李善 注引 曹植 《蝉赋》:“始游豫乎芳林。” 清 曹寅 《观打鱼歌》:“漫夸游豫逐时闲,苦似爬搔除背痒。”

亦作“ 游预 ”。1.犹游乐。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赵岐 注:“豫亦游也。”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日四十韵》:“ 仙亭 日登眺, 虎丘 时游预。” 元 圆至 《次韵陪星子胡主簿游报先寺》:“良时一游豫,能不念民疾。” 清 顾炎武 《杭州》诗:“两国罢干戈,君臣日游豫。”

(2).犹豫,迟疑不决。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復何从。”《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即欲向前从乞食,心意怀疑生游豫。”

民心

人民的思想、感情、意愿等

民心所向

民心稍安。——《广东军务记》

缅想

见“缅怀”

周文

即 周文王 。《后汉书·桓帝纪》:“今京师廝舍,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甚违 周文 掩胔之义。”《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周文 启龟,以卜良佐。” 晋 张协 《杂诗》之六:“ 王阳 驱九折, 周文 走岑崟。” 唐 孙公辅 《新修夏邑县城门楼记》:“ 周文 缓而 灵臺 成, 汉文 约而露臺捨。”

同轨

(1).车辙宽度相同。《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2).引申为同一、一统。《汉书·韦玄成传》:“四方同轨,蛮貊贡职。” 颜师古 注:“同轨,言车辙皆同,示法制齐也。”《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 胡三省 注:“天下混一,则车同轨·书同文。” 清 王韬 《亚洲半属欧人》:“如图富强之术,而使东西之同轨合辙者,要不外乎此。”

(3).指古代 华夏 诸侯国。《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 杜预 注:“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 汉 班固 《 * 通·崩薨》:“天子七月而葬,同轨必至。”《旧唐书·李珏传》:“今遵同轨之会,适去於中邦;告远夷之使,未復其来命。”

(4).谓同路而行。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东都湖城东遇孟云卿因为醉歌》:“岂知驱车復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

(5).比喻方法、法则等相同。《韩非子·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文选·班固<幽通赋>》:“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李善 注引 刘德 曰:“人道既然,仰视天道,又同法也。” 南朝 齐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葢闻佛之兴世也,古昔一法,万界同轨。”

汉武

汉武帝 刘彻 的省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唐 李白 《大猎赋》:“虽 秦皇 与 汉武 兮,復何足以争雄?” 鲁迅 《坟·看镜有感》:“ 汉武 通 大宛 、 安息 。”

高歌

放声歌唱;高唱

高歌猛进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耕敛

耕种与收获。语出《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宋 曾巩 《王陟臣马珫户部员外郎制》:“耕敛补助之法,沟防通塞之政,郎於省闥,典领尤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