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日上公献寿

作者:李竦 朝代:唐代

长至日上公献寿原文

候晓金门辟,乘时玉历长。
羽仪瞻上宰,云物丽初阳。
汉礼方传珮,尧年正捧觞。
日行临观阙,帝锡洽珪璋。
盛美超三代,洪休降百祥。
自怜朝末坐,空此咏无疆。

诗词问答

问:长至日上公献寿的作者是谁?答:李竦
问:长至日上公献寿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长至日上公献寿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李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竦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81_2

参考注释

金门

(1).见“ 金马门 ”。

(2).见“ 金明门 ”。

(3).代指富贵人家。《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綺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4).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封神演义》第六五回:“玉殿金门两扇开,乐声齐奏下瑶臺。”

乘时

乘机;趁势。 晋 左思 《吴都赋》:“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宋史·王晏传》:“今 契丹 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 鲁迅 《三闲集·“皇汉医学”》:“ 日本 人 汤本求真 做的《皇汉医学》译本也将乘时出版。”

玉历

(1).见“ 玉历 ”。

(2).见“ 玉沥 ”。

(1).亦作“ 玉歷 ”。原指正朔,引申为历数、国运。 汉 焦赣 《易林·屯之蒙》:“山崩谷絶,大福尽竭。 涇渭 失纪,玉歷尽已。”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庆改号启》:“窃以皇衢永謐,则玉历惟禎;国庆方夷,则绳泽式茂。” 明 夏完淳 《大哀赋》:“三百年玉历昼尽,十六世金铺夜烬。”

(2).历书。 唐 白居易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诗:“是时岁二月,玉历布春分。” 宋 陆游 《添字浣溪沙》词:“玉历今朝推戊已,住啣泥。” 明 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诗:“朝会宝灯沉转漏,授时玉历罢班春。”

(3).玉膏。传说中的仙药。 北周 庾信 《蒙赐酒》诗:“金膏下帝臺,玉历在 蓬莱 。” 倪璠 注:“玉历,疑作‘玉沥’。 郭璞 《山海经注》所谓‘白玉膏’是也。”参见“ 玉膏 ”。

羽仪

(1).《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孔颖达 疏:“处高而能不以位自累,则其羽可用为物之仪表,可贵可法也。”后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汉书·叙传上》:“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於上京。”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成帝 时, 班况 女为倢伃,父子并在京师为朝臣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以宗室羽仪,允膺嘉选。” 唐 韩愈 《燕喜亭记》:“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於天朝也不远矣。”

(2).犹翼翅。 晋 左思 《吴都赋》:“湛淡羽仪,随波参差。理翮整翰,容与自玩。”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嵇康<言志>》:“灵凤振羽仪,戢景西海滨。”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更愿生羽仪,飞身入青冥。”

(3).引申为辅翼。 唐 张九龄 《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翰飞戾天,羽仪清朝。” 宋 陈亮 《祭郭德扬文》:“晚值兄疾,赖君羽仪。”

(4).仪仗中以羽毛装饰的旌旗之类。《南齐书·东昏侯纪》:“帝乌帽袴褶,备羽仪,登 南掖门 临望。”《周书·皇后传·武帝阿史那皇后》:“ 纯 等设行殿,列羽仪,奉之以归。”《旧唐书·魏徵传》:“ 徵 平生俭素,今以一品礼葬,羽仪甚盛,非亡者心志。”

(5).指帝王卫队。 唐 樊绰 《蛮书·南蛮条教》:“羽仪亦无员数,皆清平官等子弟充,诸蛮不与焉。常在 云南王 左右。羽仪长帐前管係之。”《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以清平子弟为羽仪,王左右有羽仪长八人,清平官见王不得佩剑,唯羽仪长佩之为亲信。”

上宰

(1).宰辅。亦泛称辅政大臣。 晋 枣据 《杂诗》:“ 吴 寇未殄灭,乱象侵边疆,天子命上宰,作藩于 汉阳 。”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如纶如綍,大君於号令之严;匪朴匪雕,上宰极司存之敬。”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袞衣备物,礼均上宰之崇;土宇分封,位列真王之贵。” 清 顾炎武 《感事》诗之三:“上宰承王命,专征指大江。”

(2).上天,天帝。《隋书·高祖纪上》:“天大地大,合其德者圣人,一阴一阳,调其气者上宰。”

(3).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东蕃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左枢,第二星为上宰。”

云物

(1).云的色彩。《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杜预 注:“云物,气色灾变也。”《新唐书·李元谅传》:“既会, 元谅 望云物曰:‘不祥,虏必有变!’传令约部伍出阵。” 清 刘大櫆 《重修凤山台记》:“古之为臺者以书云物,后之为臺者以作观游。”

(2).云气、云彩。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若夫 善卷 、 巢 、 许 、 管 、 胡 之徒,咸蹈云物以高騖,依龙凤以竦迹。”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诗:“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

(3).景物,景色。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尔乃青春受谢,云物含明,江皋緑草,曖然已平。” 宋 范成大 《冬至日铜壶阁落成》诗:“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 夏曾佑 《丙申之冬入天津洎己亥秋始得归将行赋此》:“从此归帆好云物,分明点点入新愁。”

初阳

(1).古谓冬至一阳始生,因以冬至至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为初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2).指初春。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参阅《史记·天官书》。

(3).朝阳,晨辉。 唐 温庭筠 《正见寺晓别生公》诗:“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朱自清 《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喻盛世。 清 龚自珍 《最录汉旧仪》:“ 宏 事 世祖 作《汉旧仪》,犹 叔孙通 之遇 高祖 也。 应劭 事 献帝 ,亦作《汉官礼仪》,书既成,而代 汉 者起,无所用之。高材识掌故,一丁初阳,一丁蒙氾,幸不幸何如哉!”

汉礼

(1). 汉 代礼法。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 汉 礼方传珮, 尧 年正捧觴。”

(2).汉族礼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谒庙行香》:“如行 汉 礼,唱跪兴四拜;行 满 礼,唱三跪九叩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基础上, 夏国 建立起所谓‘蕃官’与‘ 汉 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同时也存在着‘蕃礼’与‘ 汉 礼’两种不同的文化。”

尧年

(1).古史传说 尧 时天下太平,因以“尧年”比喻盛世。 南朝 梁 沉约 《四时白紵歌·春白紵》:“佩服瑶草驻容色, 舜 日 尧 年欢无极。” 唐 元稹 《赋得数蓂》诗:“ 尧 年始今岁,方欲瑞千龄。” 前蜀 韦庄 《题颍源庙》诗:“临川试问 尧 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2).相传 帝尧 寿一百十六岁,因以“尧年”指长寿。 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一:“大椿灵饵话 尧 年,鍊液升烟日驭前。”

观阙

(1).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汉书·王尊传》:“夫人臣而伤害阴阳,死诛之罪也;靖言庸违,放殛之刑也。审如御史章, 尊 乃当伏观闕之诛,放於无人之域,不得苟免。”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王都观闕双巍巍,腾蹋众骏事鞍鞿。”

(2).代称宫殿。 唐 李竦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日行临观闕,帝锡洽珪璋。”参见“ 两观 ”。

(3).指庙宇。 元 张翥 《壶洲为上清张道士题》诗:“ 锦水 西头观闕青,仙家原不隔沧溟。”

珪璋

(1).玉制的礼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南齐书·礼志上》:“用珪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盖古者相聘,贄有珪璋。及其卒事,则皆还之,以明轻财重礼之义。”

(2).比喻高尚的人品。《后汉书·党锢传·刘儒》:“ 郭林宗 常谓 儒 口訥心辩,有珪璋之质。”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公禀川岳之灵暉,含珪璋而挺曜。”《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

(3).比喻杰出的人材。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贄币浓者,瓦石成珪璋;请託薄者,龙骏弃林垧。”《旧唐书·齐物传》:“故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兼正卿 齐物 ,宗室珪璋,士林楨干。” 宋 苏轼 《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我怀 元祐 初,珪璋满清班。”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玉树秀纷错,姻婭尽珪璋。”

(4).指使节。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一:“觚稜金碧照山高,万国珪璋捧赭袍。” 明 张居正 《圣寿无疆颂》:“万国集兮朝 未央 ,放庭实兮拥珪璋。”

(5).新生子的美称。 南朝 宋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表》:“诞躬紫阁,膺祚朱紱。孤矢夙陈,珪璋攸覿。” 钱振伦 注:“《诗》:‘载弄之璋。’”《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得子》:“贺麒麟一夕飞下天宫,朱扉外弧矢高悬,绣幕中珪璋欢弄。”

盛美

(1).美善。《史记·循吏列传》:“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姦邪,盗贼不起。”《后汉书·徐穉传》:“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周弘正 奉赞大猷,化行都邑,学徒千餘,实为盛美。” 明 李东阳 《定兴王墓瑞芝诗序》:“乃有灵芝产於神道,烂如朶云……咸谓盛美。”

(2).称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 曾子 、 子石 盛美 齐侯 安诸侯、尊天子。”

三代

指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个朝代

洪休

犹洪福。 宋 秦观 《代贺兴龙节表》:“昭哉嗣服,纘六圣之洪休;大矣孝熙,备三宫之至养。”《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年十月初二日》附《记粤东绅民呈送颂牌》:“民歌孔邇,户被洪休。”

百祥

(1).各种吉利的事物。《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唐 权德舆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献替均三壤,贞明集百祥。”

(2).众神。 唐 李峤 《汾阴行》:“回旌驻蹕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自怜

亦作“ 自怜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见“ 自怜 ”。

末坐

亦作“ 末座 ”。座次的末位。《晋书·张凭传》:“会 王濛 就 惔 清言,有所不通, 凭 於末坐判之,言旨深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唐 章碣 《陪浙西王侍郎夜宴》诗:“深锁雷门宴上才,旋看歌舞旋传杯……小儒末座频倾耳,祗怕城头画角催。” 宋 叶适 《台州教授高君墓志铭》:“君少年,能探请深处,语移日,精鋭锋起,同进皆回目盻末座。”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一白髯者南面坐,苍髯者次之,末坐者尤奇伟。”《花月痕》第十回:“不识公门桃李,许我 采秋 追随春风,参入末座否?”

无疆

没有穷尽;无限

万寿无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