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朝天(秦宅作,海棠)

作者:晁补之 朝代:宋代

喜朝天(秦宅作,海棠)原文

众芳残。
海棠正轻盈,绿鬓朱颜。
碎锦繁绣,更柔柯映碧,纤搊匀殷。
谁与将红间白,采熏笼、仙衣覆斑斓。
如有意、浓妆淡抹,斜倚阑干。
夭饶向晚春后,惯困欹晴景,愁怕朝寒。
纵有狂雨,便离披损,不奈幽闲。
素李来禽总俗,谩遮映、终羞格疏顽。
谁采顾,斜风教舞,月下庭间。

诗词问答

问:喜朝天(秦宅作,海棠)的作者是谁?答:晁补之
问:喜朝天(秦宅作,海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喜朝天(秦宅作,海棠)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晁补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补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众芳

(1).草木的香气。《文选·宋玉<风赋>》:“迴穴衝陵,萧条众芳。” 刘良 注:“萧条然散众芳之气也。” 汉 枚乘 《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木散百华,草列众芳。”

(2).百花。 唐 杜甫 《叹庭前甘菊花》诗:“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擷细琐升中堂。”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清 钱澄之 《梅花》诗:“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3).比喻各种贤能的人。《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王逸 注:“众芳,喻羣贤。”《楚辞·离骚》:“虽萎絶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4).比喻一般的人。《文选·宋玉<九辩>》:“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於众芳。” 吕向 注:“乃无异於众人之心。”

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轻盈

(1) 轻柔秀丽

他们那些马穿上铠甲,仍然轻盈、矫健

(2) 姿态、动作轻巧优美

她那柔软纤细的体形、轻盈优美的动作

绿鬓朱颜

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

碎锦

(1).细碎的锦缎;小花纹的锦缎。 晋 潘岳 《射雉赋》:“毛体摧落,霍若碎锦。”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游仙》:“石纹如碎锦,藤苗似乱丝。”

(2).比喻细碎的花朵或波光。 唐 李德裕 《山桂》诗:“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颁新政宣谕》:“百鸟来王於幼主,室闪红光;和风献瑞於 洞庭 ,浪铺碎锦。”

繁绣

谓彩色华美。《淮南子·齐俗训》:“有诡文繁绣,弱緆罗紈,必有菅屩跐踦,短褐不完者。”

柔柯

指柔弱的枝条。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参见“ 柔条 ”。

熏笼

亦作“燻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条被熏笼三。”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一:“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前蜀 薛昭蕴 《醉公子》词:“床上小燻笼, 韶州 新退红。”《红楼梦》第五一回:“ 晴雯 只在熏笼上围坐。”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七:“紈扇秋来惹恨多,熏笼斜倚奈愁何?”

衣覆

犹覆盖。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 阿 紈纂组之饶,衣覆宗国。”

斑斓

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在五彩斑谰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碧野《天山景物记》

有意

(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浓妆淡抹

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参见“淡妆浓抹”。

斜倚

(1) 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

他真地斜倚过去把头靠在她的肩上

(2) 向后靠或向后倾斜

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夭饶

妖娆,娇艳美好。 宋 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之四:“国艳夭饶酒半酣,去年同赏寄僧簷。” 宋 吴大年 《南乡子》词:“遥想晚妆呵手罢,夭饶。更傍朱脣暖玉簫。”

晚春

春季最后的时日

朝寒

早晨寒冷;早晨的寒冷。 汉 刘向 《说苑·臣术》:“ 晏子 侍於 景公 ,朝寒请进熟食,对曰:‘ 婴 非君之厨养臣也,敢辞。’公曰:‘请进服裘。’对曰:‘ 婴 非田泽之臣也,敢辞。’公曰:‘然夫子於寡人奚为者也?’对曰:‘社稷之臣也。’” 宋 楼钥 《白醉》诗:“曲身成直身,朝寒俄失记。”

离披

亦作“ 离翍 ”。1.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离披,分散貌。” 宋 王禹偁 《弊帷诗》:“骏骨欲埋金价直,的颅犹爱雪离披。”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论山鸡离披毛羽,配文鸳固难为对。” 清 何绍基 《山雨》诗:“马上衣巾任沾溼,村边瓜豆也离披。” 庞树柏 《鹣鹣行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南方有鶼鶼,锦翼何离翍。”

(2).盛貌;多貌。《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丽木离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叶,横日路而擢枝。”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阴雾离翍,灵驭摇裔。”一本作“ 离披 ”。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山张敏之拟黄庭词韵》:“自甘贫困元知微,篱边 * 香离披。” 清 金人瑞 《效李义山绝句》之七:“六曲屏风画竹枝, 湘江 风雨夜离披。”

(3).参差错杂貌。 清 姚鼐 《杂诗》之一:“谁植高原树,花叶相离披。” 清 沉廉 《自彝陵州发棹至黄牛峡》诗:“疾风捲水水欲立,纷红骇緑相离披。”《红楼梦》第六七回:“那时已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緑离披。”

(4).衰残貌;凋敝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有閒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 唐 白居易 《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宋 史正志 《史老圃菊谱》:“花瓣扶疏者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维时父老间陈民瘼,而狐鼠实繁,旋行旋沮。庠生 赵善继 者,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固弊,畴咨同类,从者如水。” 清 姚莹 《游榄山记》:“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至此哉!”

(5).分离貌。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苦背却姑亲慈恃,两下离披。” 康有为 《胶旅割后》诗:“八表离披割痛伤,羣贤保国走徬徨。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

(6).摇荡貌,晃动貌。 唐 李德裕 《牡丹赋》:“逮乎的皪含景,离披向风,铅华春而思荡,兰泽晚而光融。” 唐 陆龟蒙 《鹤媒歌》:“媒懽舞跃势离披,似諂功能邀弩儿。”《朱子语类》卷七三:“这便是 康节 所谓‘酩酊离披时候’,如何不忧危谨畏!” 清 纳兰性德 《疏影·芭蕉》词:“ 湘 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再生缘》第二回:“香风飘渺人心爽,桂影离披夜景新。”

不奈

(1).无奈。 唐 李昂 《戚夫人楚舞歌》:“不奈君王容鬢衰,相存相顾能几时。” 宋 范成大 《己丑五月被召至行在》诗:“酒槽不奈青春老,经笥空供白昼眠。” 明 高启 《送衍师还相川》诗:“道心深悟俱浮幻,不奈诗名满世传。”

(2).不耐,忍受不了。 唐 陆畅 《解内人嘲》诗:“须教翡翠闻 王母 ,不奈乌鳶噪鹊桥。” 宋 王安石 《红梅》诗:“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幽闲

(1) 形容安详文雅

目秀眉清,口方耳大,丰姿俊雅,气度幽闲。——《鼓掌绝尘》

(2) 闲适自得

来禽

(1).果名。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或谓此果味甘,果林能招众禽,故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林檎似赤柰,亦名黑檎……一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蜀郡守朱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 宋 陈与义 《清明》诗之一:“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十二札记》:“ 全祖望 《鮚埼亭集外编》云:苹婆、来禽,皆柰之属,特其产少异耳。苹婆果雄於北,来禽贵於南,柰盛於西;其风味则以苹婆为上,柰次之,来禽又次之。”

(2).见“ 来禽青李 ”。

遮映

亦作“ 遮暎 ”。1.掩盖;遮蔽。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 元 张养浩 《朝天曲·锦屏》曲:“故把清风,遮映摇动,水和山俱有声。”《平山冷燕》第十三回:“寻到其地,只见基址虽存,而屋宇俱已頽败,惟有一带寒山高低遮映,几株残柳前后依依。”

(2).掩饰;隐瞒。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诘病》:“打你这牢承,嘴骨稜的胡遮映。” 宋 陈亮 《水龙吟·松》词:“羞将高古,为渠遮暎,鱼盐调度。”

疏顽

亦作“疎顽”。1.懒散顽钝。《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恆恐 子穀 负辱清朝。” 唐 唐彦谦 《八月十六日夜月》诗:“赖将吟咏聊惆悵,早是疏顽耐别离。” 宋 曾巩 《西园席上》诗:“唯慙别乘疎顽甚,满足尘埃更有诗。”《水浒传》第二二回:“ 宋江 疏顽小吏,今日特来相投。” 清 陈确 《祭山阴先生文》:“生夙以疏顽,不省家计。”

(2).指强硬,固执。 清 黄景仁 《送温舍人汝适归广州》诗:“我昔献赋来田间,骨节疏顽性孤鯁。”

采顾

眷顾。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杨镳》:“家姊多幸,蒙 杨郎 採顾,便希迴橈,以成礼也。”

风教

《诗大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后以“风教”指风俗教化。《史记·五帝本纪》:“余尝西至 空桐 ,北过 涿鹿 ,东渐於海,南浮 江 淮 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 黄帝 、 尧 、 舜 之处,风教固殊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文字、风教、货币之用,同 覩货逻国 。”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我们县里,得 王 父台主持风教,使民家女子,也能弹琴,这要算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呢。”

月下

(1).月光之下。 南朝 梁武帝 《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 韦庄 《捣练篇》:“临风縹緲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 文同 《莲赋》:“张翠帷於月下兮,列綵仗於烟际。” 元 刘因 《采石图》诗:“平生曾有 金陵 梦,似记扁舟月下归。”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双逅》:“闪得我月下星前,独自孤单。”

(2).指月下老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月下传言,多蒙作伐,堂前醮酒,权作主婚。”参见“ 月下老人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