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习字原文

间日视阁章,山庄有清暇,有暇亦何为,读书及习射。
书亦六艺一,自古重墨稼,棐几铺玉版,嘉荫就松架。
缮性归平易, 变体祛奇诧,举首瞻奎文,当年此消夏。

诗词问答

问:习字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习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山庄

山中的村庄;别墅

清暇

清静安闲。亦指清闲之时。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解元,趁此清暇,好歹多饮几杯咱。”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四海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万几清暇,瑶编披览惜三餘。” 清 姚鼐 《偕一青仲郛应宿登城北小山至夜作》诗:“情集交悲欢,生得几清暇。”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六艺

(1) 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2) 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也泛指各种经书

(3) 王莽时六种字体。即古文(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

自古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棐几

用棐木做的几桌。亦泛指几桌。《晋书·王羲之传》:“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宋 陆游 《初夏》诗:“细煅诗联凭棐几,静思棋劫对楸枰。” 元 揭傒斯 《和傅与砺近日》之一:“棐几看云凭,衡门罢月关。”

玉版

亦作“ 玉板 ”。1.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韩非子·喻老》:“ 周 有玉版, 紂 令 胶鬲 索之, 文王 不予; 费仲 来求,因予之。”《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刻玉版以为文字。”

(2).特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征祥瑞、盛德或预示休咎的玉片。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帝 尧 在位,盛德光洽, 河 洛 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晋书·慕容儁载记》:“初, 石季龙 使人探策於 华山 ,得玉版,文曰:‘岁在申酉,不絶如綫。岁在壬子,真人乃见。’及此, 燕 人咸以为 儁 之应也。” 唐 李商隐 《为河南卢尹贺上尊号表》:“至化潜融,事光於玉版,元机独运,理溢於瑶编。”

(3).一种光洁坚致的宣纸。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四首》诗:“谿石琢马肝, 剡 藤开玉版。” 元 朱庭玉 《行香子·寄情》曲:“会语应难,修书问候,铺玉版写银钩,寄与娇羞。”《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原来一个 唐六如 的‘地狱变相图’的手卷……上面贴着旧 宣州 玉版的衬纸。”参见“ 玉版纸 ”。

(4).笋的别名。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作偈戏慈云长老》:“﹝ 苏軾 ﹞尝要 刘器之 同参玉版和尚……至 廉泉寺 烧笋而食, 器之 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 东坡 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説法,要能令人得禪悦之味。’于是 器之 乃悟其戏。” 宋 陆游 《村舍小酌》诗:“玉版烹雪笋,金苞擘双柑。” 清 汪懋麟 《张杞园自安丘来访赋四诗为赠》之四:“饱尝玉版惊雷笋,细斫银丝出水鳞。”

(5).鳣的别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鱣,黄鱼,口在頷下,无鳞,长鼻软骨,俗谓玉板,长二三丈, 江 东呼为黄鱼。” 清 方文 《品鱼四十首·鳣》:“玉版浸金膏,允为盘中最。”参见“ 玉版鱼 ”。

(6).美称击节的拍板。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殢 * 荡秋波含情两眸,哄 * 绽樱桃生香小口,玉板按鶯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红牙玉板;怜尔妾命薄,独支永夜寒更。”

(7).喻冰块。 宋 范成大 《爱雪歌》:“长篙斲冰阴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松架

松枝横伸交叉如架。《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庄“郊游”>》:“风散松架险,云鬱石道深。” 吕延济 注:“松横生曰架。”

缮性

涵养本性。《庄子·缮性》:“缮性於俗。” 成玄英 疏:“缮,治也;性,生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璋山》诗:“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清 徐增 《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文章固非吾辈所重耶?即论文章,新小説之感人也亦挚矣。以言其缮性也:常者登山陟水,如《寻亲记》,读之可令人敬;奇者万死一生,如《歷险记》,读之可令人奋。”

平易

(1) 谦逊和蔼

平易近人

(2) 浅近易懂

(3) 妥当简易

其理平易

(4) 平坦宽广

地势平易

变体

(1) 变异的形体、体裁等

(2) 通常表现出轻微不同之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物中的一个;不同形式

一首民歌的各种变体

(3) 同一个词的不同的拼法或不同的发音

(4) 与一定的模式或规范不同的东西;常指举止与社会的准则不同的人

奇诧

惊奇,诧异。 阿英 《盐乡杂信》十:“靠近文化中枢的地方,也竟然保持着这种不卫生的习惯,真是令人奇诧不置。” 王统照 《刀柄》:“这在他人是不会留意的,可是他一看到这里,脸上现出奇诧与骇怖的神色!”

举首

(1).抬头。《管子·形势解》:“ 殷 民举首而望 文王 ,愿为 文王 臣。” 宋 苏轼 《登云龙山》诗:“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 明 袁宏道 《宿西山碧云寺水亭上》诗:“举首见仙人,云中捉松鼠。”

(2).被荐举者中居首位的;科举考试的第一名。《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论》:“ 汉 兴八十餘年矣,上方乡文学,招俊乂,以广儒墨, 弘 为举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 汉文 中年,始举贤良; 鼂错 对策,蔚为举首。” 宋 秦观 《李状元墓志铭》:“其词奥衍,有 汉 唐 之遗风,进御一读,遂为举首。” 明 张居正 《答藩伯吴小江书》:“公以卓行清望,为天下举首。”

(3).检举,告发。《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城内城外,挨户查问女婴。不拘死活,有捞取来献者,赏布帛各三百疋;有收养不报者,邻里举首,首人给赏如数。” 清 林则徐 《速戒鸦片告示稿》:“惟有挨查牌甲,责令举首。”

(4).首领。《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五年》:“ 遵道 知不能行其策,乃弃去,适 潁州 ,为红军(指红巾军)举首。”

奎文

犹御书。 宋 王阮 《同张安国游万杉寺》诗:“ 昭陵 龙去奎文在,万岁灵山守百神。”诗题注:“寺有 昭陵 御书。”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消夏

避暑;用消遣方式度过夏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