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岭至倚晴楼得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过岭至倚晴楼得句原文

山北山南历历游,岭过仍陟倚晴楼。

云徂天朗恰新霁,物色人心向晓秋。

罨画川原遥入望,曝阳禾黍近将收。

新题泐壁邻旧咏,不觉其间岁月流。

诗词问答

问:过岭至倚晴楼得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过岭至倚晴楼得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过岭至倚晴楼得句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三

参考注释

北山

(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

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云徂

云飞行向前。 汉 扬雄 《法言·寡见》:“云徂乎方,雨流乎渊。” 李轨 注:“徂,往也。方,四方。”亦泛指快速行进。 清 何观澜 《西炮台行为提督张公作》:“火礮喧天兀不动,大舰倏忽皆云徂。”

新霁

雨雪后初晴。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 宋 苏轼 《病中大雪数日未尝起观虢令赵荐以诗相属戏用其韵答之》:“寒更报新霽,皎月悬半破。” 郁达夫 《薄奠》下:“起床后第三天的午后,我看看久雨新霁,天气很好,就拿了一根手杖,踏出门去。”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标准去访求

乃令以物色访之。——《后汉书·严光传》

物色人才

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瞅见;看到

免亲友物色

(4) 风物;景色

(5) 各种物品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向晓

拂晓。《晋书·陆云传》:“﹝ 云 ﹞至一家,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 唐 王昌龄 《宿裴氏山庄》诗:“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 宋 柳永 《受恩深》词:“助秀色堪餐,向晓自有真珠露。”

罨画

色彩鲜明的绘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订讹·罨画》:“画家有罨画,杂彩色画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筑物等的艳丽多姿。 唐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画开。” 宋 叶适 《送惠县丞归阳义》诗:“二岭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画绣徘徊。” 金 毛麾 《游河西孙氏园》诗:“亭榭依山水乱鸣,已如罨画障中行。”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一水浓阴如罨画,数峯无恙又晴暉。”

川原

(1).江河之源。《国语·周语下》:“且絶民用以实王府,犹塞川原而为潢污也,其竭也无日矣。”

(2).指江河。《汉书·沟洫志赞》:“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於 四瀆 ,而 河 为宗。”

(3).河流与原野。 唐 陈子昂 《晚次乐乡县》诗:“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4).指原野。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三过黄泛区,走跄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满目凄凉。”

入望

进入视野。 唐 刘德仁 《监试莲花峰》诗:“ 太华 万餘重,岧嶤只此峯。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五代 孟贯 《冬日登江楼》诗:“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 元 陈雷 《寄刘仲原经历》诗:“ 鸳鸯湖 水漾晴暉,镜里遥峰入望微。” 冰心 《往事二》六:“水底看见黑云浮动,湖岸上的秋叶,一丛丛的红意迎人,几座楼台在远处,旋转的次第入望。”

曝阳

晒太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 马 忽携僮僕过 杨 ,值 杨翁 在门外曝阳捫蝨。”

禾黍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 蒙阴山 ,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之者, 宫 不与计,推之而去,由是显名。”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由草料的恐慌,发生了刍秣的栽培;由刍秣的栽培,更发明了禾黍的种植。”

(2).《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宗周 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以“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楸梧远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宫。” 宋 苏轼 《南都妙峰亭》诗:“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千载 吴 宫皆禾黍。嘆故国已无望。” 清 周实 《重九偕吹万天梅亚希哲夫石子平子诸子过明故宫谒孝陵有作》诗之一:“松楸抱恨依残日,禾黍伤心赋变风。”

新题

诗文的新题目。 唐 李商隐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府公能入咏,聊且续新题。” 宋 范成大 《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诗:“潭潭相业堂,新题我所刊。”

壁邻

一壁之隔的邻居;紧邻。 汉 刘向 《列女传·鲁臧孙母》:“ 鲁 与 齐 通壁,壁邻之国也。”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其间

(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