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喜迁莺原文

莫寻玄妙。
我分明说破,修行关窍。
战睡敌魔,忘情绝念,此是圣贤正教。
饮食则定除疑,每日勤修觉照。
莫差了。
待无眠无睡,心方合道。
别有玄和妙。
炼气成神,自有金光罩。
五气朝元,三花聚顶,水火运行颠倒。
九阳结就还丹,射透灵台八表。
功行了。
向长生路上,闲游三岛。

诗词问答

问:喜迁莺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喜迁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喜迁莺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喜迁莺书法欣赏

佚名喜迁莺书法作品欣赏
喜迁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玄妙

深奥微妙

玄妙的学说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说破

把隐秘的事情或意思用话揭示出来

说破真相

修行

(1) 修养德行

(2) 出家学佛或学道;行善积德

关窍

(1).人体的孔穴。 唐 罗隐 《谗书·二工人语》:“土人以为不可:‘神尚洁也,通七窍应胸藏,必有尘滓之物,点入其中,不若吾立块而瞪,不通关窍。’”《云笈七籤》卷五七:“荣气者,所以通津血,强筋骨,利关窍也。”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一为暑气所中不得泄,则关窍皆窒。”

(2).犹诀窍。 明 袁宗道 《答汪提学静峰书》:“此箇密密关窍,惟兄能知之,亦惟兄能行之。”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六折:“其中关窍,不必费丁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

忘情

(1)

(2) 失神;无动于衷

不能忘情

(3) 不能节制感情

忘情地欢唱

贤正

贤良方正的人。 汉 贾谊 《新书·连语》:“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贤正必远,坐而须亡耳,又不可胜忧矣。” 清 唐甄 《潜书·贱奴》:“明示以便进之门,邪曲进,贤正沮矣。”

饮食

(1) 饭菜

含热量低的饮食

(2) 吃喝

每日

天天

我每日都去图书馆

合道

谓合于自然或人事的道理。《史记·曹相国世家论》:“ 参 为 汉 相国,清静极言合道。”《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帝叹息” 裴松之 注引《魏书》:“ 歆 性周密,举动详慎,常以为人臣陈事,务以讽諫合道为贵。”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卷舒唯合道,喜愠不劳神。”

炼气

道家指通过吐纳导引等以求长生的一种方法。 清 袁枚 《新齐谐·挂周仓刀上》:“ 绍兴 钱二相公 ,学神仙炼气之术。”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娄真人》:“真人虽嗣道教,颇不喜言炼气修真之法。”

鍊氣:亦作“ 鍊炁 ”。道家指通过吐纳导引等以求长生的一种方法。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唐 李白 《凤笙篇》:“始闻鍊气餐金液,復道朝天赴玉京。” 唐 李翱 《故处士侯君墓志》:“少为道士,学 黄 老 鍊气保形之术。” 明 刘基 《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神仙,澄心鍊炁守自然。”

金光

(1).指神佛之光。喻神道佛法的力量。《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沛施祐, 汾 之阿,扬金光,横泰河。” 唐 贾岛 《送谭远上人》诗:“金光明本行,同侍出 峨嵋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五:“何处復求龙象力,金光明照 浙 西东。”

(2).金黄色的光辉。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 唐 李白 《明堂赋》:“列寳鼎,敌金光。” 艾青 《花束·大西洋》诗:“粼粼的水波闪着金光。”

(3). 唐 代 长安 京城外郭西面中门名。 元 骆天骧 《类编长安志·京城》:“﹝ 长安 京城外郭﹞西面三门:北曰 开远 ,中曰 金光 ,南曰 延平 。”

(4). 三国 魏 许昌 景福殿 西门名。《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开 建阳 则朱炎艳,启 金光 则清风臻。” 李善 注:“ 建阳门 在东, 金光 在西。”

五气朝元

道教修炼之法。谓炼内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尅制化,朝归于黄庭(脐内空处),叫五气朝元。

三花聚顶

精为玉花,气为金花,神为九花。道家重修炼,以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聚之于顶,可以万劫不侵。 明 张鼎思 《琅邪代醉编》卷三十:“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道家修养之法也。三花落则死矣。三花未落,乘兴来过,言有生之年,未死之日,犹有再会之期也。”《西游记》第十九回:“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水火

指大小便

运行

星球、车船等周而复始地运转

在轨道上运行

颠倒

(1) 反而

好意叫他洗脚,颠倒嫌冷嫌热!——《水浒传》

(2) 又

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3) 究竟;所以

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

九阳

(1).天地的边沿。《楚辞·远游》:“朝濯髮於 汤谷 兮,夕晞余身兮九阳。” 王逸 注:“九阳,谓天地之涯。” 晋 嵇康 《琴赋》:“夕纳景于 虞渊 兮,旦晞干於九阳。” 唐 李白 《明堂赋》:“于是横八荒,漂九阳。”

(2).古代传说的日出处。《楚辞·王逸<九思·遭厄>》:“躡天衢兮长驱,踵九阳兮戏荡。”原注;“九阳,日出处也。”

(3).太阳。《后汉书·仲长统传》:“沆瀣当餐,九阳代烛。” 李贤 注:“九阳,谓日也。” 明 刘基 《淮南王》诗:“虹蜺繽纷夹綵斿,上窥九阳下六幽。”

(4).道家以纯阳为九阳。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振天专以广扫,鼓九阳之洪炉。” 晋 陆机 《列仙赋》:“呼翕九阳,抱一含元,引新吐故,云饮露飡。”

(5).山名。

还丹

(1).道家合九转丹与朱砂再次提炼而成的仙丹。自称服后可以即刻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至之后,爆之鼎,热,内朱儿一斤於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煌煇煇,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昇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可求还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时换骨上宾。” 明 许潮 《同甲会》:“韶光谁可留,还丹自可修。”

(2).中医亦指依方精制的丹药。如:九还丹;小还丹;大还丹。

(3).指炼就这种仙丹,得道成仙。 唐 陈子昂 《题李三书斋》诗:“还丹应有术,烟驾共君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道家有换形法,凡修炼未成,气血已衰,不能还丹者,则借一壮盛之躯,乘其睡与之互易。” 章炳麟 《五无论》:“若夫断便利,絶交会,则与辟穀还丹相似。”

灵台

(1) 指心;心灵

不可内于灵台。——《庄子·庚桑楚》

(2) 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

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八表

又称八荒。指极远地方

功行

(1).功绩和德行。《后汉书·杨震传》:“今 瓌 无佗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时之间,既位侍中,又至封侯。”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天下之欲铭述其先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 韩氏 。” 宋 欧阳修 《<江邻几文集>序》:“余窃不自揆,少习为铭章,因得论次当世贤士大夫功行。”

(2).僧道等修行的功夫。 唐 吕岩 《五言》之十五:“二十四神清,三千功行成。”《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司花女 道:‘ 秋先 ,汝功行圆满,吾已申奏上帝,有旨封汝为护花使者,专管人间百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陶松云》:“吾弟子三十餘人,皆在下界,汝其一也。今命汝以度人为功行,汝其慎之!”

生路

谋生或求生存的办法

另谋生路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守财奴》

闲游

亦作“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闲逛。《 * 词话》第一回:“所以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

三岛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