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海后十首

作者:魏源 朝代:清代

寰海后十首原文

曾闻兵革话承平,几见承平话战争?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
1-1匪拾遗休学社,徒惊绛灌汉公卿。

诗词问答

问:寰海后十首的作者是谁?答:魏源
问:寰海后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寰海后十首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魏源的名句有哪些?答:魏源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兵革

(1).兵器和甲冑的总称。泛指武器军备。《周礼·地官·酇长》:“若作其民而用之,则以旗鼓兵革帅而至。”《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郑玄 注:“兵革,君之武卫及军器也。” 孔颖达 疏:“是国家防卫之器。”《韩非子·解老》:“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战国策·秦策一》:“朞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宋 陈亮 《酌古论四·封常清》:“古之善用兵者,士卒虽精,兵革虽鋭,其势虽足以扼敌人之喉而蹈敌人之膺,而未尝敢轻也。”

(2).指战争。《诗·郑风·野有蔓草序》:“君之泽不下流,民穷於兵革。”《陈书·虞寄传》:“且兵革已后,民皆厌乱。” 宋 苏轼 《策略一》:“国家无大兵革几百年矣。”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 崇禎 末,兵革扰乱,帝於宫中习学骑马,左右扶掖以上,不数步即坠。”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中国 ,干戈之国也。统览数千年之史乘,其三十载不见兵革者殆希。”

承平

太平;持久太平

今累世承平,豪富吏民。——《汉书·食货志》

承平日久

几见

(1).谓见之不久。《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郑玄 笺:“人君内善其身,外修其德,居无几何,可以立功。犹是婉孌之童子,少自脩饰,丱然而稚,见之无几何,突耳加冠为成人也。”

(2).何曾见,少见。 明 高攀龙 《讲义·我未见好仁章》:“几见好富贵的都好得来,恶贫贱的都恶得去……几见有好仁而好不来,恶不仁而恶不去者。”

平话

流传于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文学形式。对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风格产生很大影响,采用说唱方式,宋代达到其水平之顶峰,从韵体、散体发展为单纯散体,例如《三国志评话》

战争

为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战争罪行

羽书

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海国

(1).近海地域。 唐 张籍 《送南迁客》诗:“海国战骑象,蛮州市用银。” 宋 苏轼 《新年》诗之三:“海国空自煖,春山无限清。” 清 何绍基 《沪上杂书》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

(2).临海之国或海外之国。 明 何景明 《送宗鲁使安南》诗:“日月天门逈,星辰海国遥。” 清 卓尔堪 《题刘松年海岛图》:“ 中华 百货资百蛮,海国纷纷估客船。” 清 魏源 《寰海后》诗之九:“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谈兵

议论军事;谈论用兵。 宋 梅尧臣 《夜酌赵侯家》诗:“方与旧将饮,谈兵灯烛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士论兵》:“其次则 沉少林 状元、 董伯念 礼部,并有声艺苑,亦好谈兵。”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十四学击剑,十六能谈兵。”

梦中

(1).睡梦之中。《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 古莽之国 ,阴阳之气所不交,故寒暑亡辨;日月之光所不照,故昼夜亡辨。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南朝 梁 沉约 《别范安成》诗:“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賸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説着,便把他梦中所闻所见,云端里的情节,详细告诉了那 毕生 一遍。” 陶铸 《一室》诗:“ 井冈 晓日 延河 月,莫嘆相逢是梦中。”

(2).比喻懵懂糊涂,受人欺骗。《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 * ;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 跃起拔剑斩之,復上牀睡……惟 修 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3). 梦泽 之中。《左传·宣公四年》:“ 楚 鬭伯比 ……生 子文 焉,使弃诸 梦 中。”

疏草

奏章的草稿。

苍生

(1).草木丛生之处。《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孔 传:“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苍然生草木,言所及广远。”

(2).指百姓。《文选·史岑<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律。” 刘良 注:“苍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明 杨慎 《李光弼中潬之战》:“儒者纸上之语,使之当国,岂不误苍生乎?” 邹韬奋 《经历》三二:“有害尽苍生的党,有确能为大众谋幸福的党。”

(3).骂落第秀才的话。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真大才,衙门面向两扇开。你还不曾会读书,苍生还相见,休要来。”

莺花

亦作“鸎花”。1.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唐 杜甫 《陪李梓州等四使君登惠义寺》诗:“鶯花随世界,楼阁倚山巔。” 宋 杨万里 《丙申岁朝》诗:“仙家风土閒中是,岁后鸎花报早无。” 清 孙枝蔚 《寒食对酒有怀兄弟》诗:“兄弟多年别,鶯花故国思。”

(2).借喻妓女。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谁著你恋鶯花,轻性命,丧风尘?”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十七:“名都鶯花发皓齿,知君眷眷嬋娟子。”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维扬 本鶯花藪泽,自昔 新城 司李,狎主词盟,红桥冶春,香艷如昨。”

稗史

记载民间轶闻琐事的书。与正史有别。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序》:“故自 武德 、 贞观 而后,吮笔为小説、小録、稗史、野史、杂録、杂纪者多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辨<明史纪事本末>非窃书》:“又称 明 季稗史虽多,惟 谈迁 编年、 张岱 列传两家,具有本末。”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国内颇纷纭多事,简直无从说起,生人箝口结舌,尚虞祸及,读 明 末稗史,情形庶几近之。”

拾遗

(1) 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2) 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

拾遗补阙

休学

学生经学校允许,暂时停止学习,但仍保留学籍

绛灌

汉 绛侯 周勃 与 颍阴侯 灌婴 的并称。均佐 汉高祖 定天下,建功封侯。二人起自布衣,鄙朴无文,曾谗嫉 陈平 、 贾谊 等。《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每观书传,常鄙 随 ( 随何 ) 陆 ( 陆贾 )无武, 絳 灌 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人所耻也。”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 椒 兰 争妬忌, 絳 灌 共谗諂。” 清 顾嗣立 《贾傅故宅》诗:“ 絳 灌 不知才子贵,漫轻年少 洛阳 人。”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 汗漫 学屠龙, 絳 灌 学屠狗;屠狗位通侯,屠龙不糊口。”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诗文赏析


寰海後十首》作於1842年前後,其重心主要是對戰爭的總結和反思。
[內容評析]詩的前四句描繪了社會上對戰爭的普遍驚懼心理。人們在戰爭中總是渴望安寧,誰又見過「承平」之際大肆談論戰爭的呢?首聯敏銳捕捉了「兵革」之際「話承平」和「承平」之中「話戰爭」這正常和反常的兩種現象,並用「曾聞」、「幾見」的怪訝語氣,著力突出了後者的異常。頜聯「鶴盡羽書風盡檄,兒談海國婢談兵」將「幾見承平話戰爭」的現象作了進一步的展開。作者巧妙地用了東晉淝水之戰「風聲鶴唳」的典故,一方面描繪出「話戰爭」的內容──人們普遍地驚懼,以為軍情緊急,大禍將至;另一方面,又暗示出朝廷的驚慌失措,草木皆兵,稍有風吹草動,就發軍書徵兵,以致人心惶惶,甚至連兒童、使女都紛紛談論著同敵國用兵打仗的話題。這四句雖只寫了現象,但深刻的意蘊卻不言而喻;所謂的「承平」是朝廷用喪權辱國的「條約」換取的暫時緩解,並不能換來真正的和平,反而使侵略者更加變本加厲,虎視眈眈。之所以有「話戰爭」的異象,乃是「承平」原不存在!
詩的後四句轉向自身。作者在睡夢裡都在起草奏章,反映人民的痛苦;他的詩作,縱然寫到花草鶯燕,也不是為了吟弄風月,而是欲起野史之作用,記載民間的風俗人情,表現黎民百姓的遭際和願望。這兩句寫得極誠摯沉痛,懇切動人。末聯「 * 拾遺休學杜,徒驚絳灌漢公卿」,作者發出了憤激之辭;自己既然連杜甫左拾遺那樣的官職都沒有,又何必去學杜甫的憂國憂民,為朝廷補缺糾失呢?那反而會徒自驚動像漢代周勃、灌嬰那樣的朝中大臣,使自己遭到賈誼一樣的疑忌和打擊。這激憤的反語,道出了有識之士的普遍悲哀,因而具有深廣的內涵。
比起魏源典故瀾翻的其他作品來,這首詩可謂明白如話。前四句以現象寫本質,以具體寫抽象,耐人尋味;後四句引向自身的抒情,沉摯與憤切相交織,乃是一代愛國志士心音的剖白。全詩充盈著崇高正義之內美的人格力量,格外動人心魄。
[難詞註釋]?羽書:緊急的軍事文書。檄:古代官府用以徵召、曉諭或聲討的文書。?疏草:起草奏章。?稗史:野史。?匪:非。拾遺:唐代諫官名。杜:指杜甫,曾任左拾遺。?絳灌:漢代絳侯周勃和傑陰侯灌嬰,賈誼因上疏遭到兩人的猜忌打擊。這裡代指朝中大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