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心殿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悦心殿原文

紫光宴罢惜馀阴,琼岛春归试揽寻。

翠柏苍松径熟识,绣檠宝帖殿初临。

乘时欲奉阳和德,汲古思探义理深。

今日略知心可悦,幸缘积素在林岑。

诗词问答

问:悦心殿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悦心殿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悦心殿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九

参考注释

琼岛

海南岛

春归

(1).春天来临。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唐 李山甫 《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 滕迈 《春色满皇州》诗:“蔼蔼復悠悠,春归十二楼。”

(2).春去;春尽。 唐 白居易 《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復暮。” 宋 黄庭坚 《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宋 辛弃疾 《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鶯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3).春时回来。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 唐 李嘉祐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翠柏

(1) 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

(2) 翠柏属的各种植物的统称

松径

松间小路。 南朝 梁 刘孝先 《和亡名法师秋夜草堂寺禅房月下》:“洞户临松径,虚窗隐竹丛。” 唐 元结 《登白云亭》诗:“出门见 南山 ,喜逐松径行。” 宋 苏辙 《游锺山》诗:“石梯南下俯城闉,松径东蟠转山谷。”

熟识

认识某人较久;认识事物较深刻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藤野先生》

乘时

乘机;趁势。 晋 左思 《吴都赋》:“富中之甿,货殖之选,乘时射利,财丰巨万。”《宋史·王晏传》:“今 契丹 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 鲁迅 《三闲集·“皇汉医学”》:“ 日本 人 汤本求真 做的《皇汉医学》译本也将乘时出版。”

阳和

(1).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鹤仙》词:“想阳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娇桃冶。” 明 刘基 《梅花》诗之三:“不是孤芳贞不挠,阳和争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鳩,至於识者,犹憎其眼。”《旧唐书·于志宁传》:“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罚,此谓伤春。” 元 萨都剌 《雪中妃子》诗:“疑是阳和三月暮,杨花飞处牡丹开。”

(3).温暖;和暖。 唐 陈子昂 《谏刑书》:“狱吏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阳和的春日晒着的这日中,我还不能自觉,依旧穿了这件夜游的敝袍,在大街上阔步。”

(4).喻指和悦的脸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 泰 华 ,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於青云上。”

(5).阳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唐 方干 《除夜》诗:“煦育诚非远,阳和又欲昇。” 清 姚莹 《噶玛兰台异记》:“泽源与山脉僨兴,阴晦与阳和交战,二气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气氛。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四:“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唐 杨巨源 《上裴中丞》诗:“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光浮太乙照千门,徧召阳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孙柚 《琴心记·廷尉伸冤》:“ 长卿 本意九死为期,不意阳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还令 文园 。”

汲古

谓钻研或收藏古籍、古物,如汲水于井。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归愚识夷涂,汲古得脩綆。” 明 何景明 《水营墅治田圃种树》诗:“汲古缀遗言,欣焉秉柔翰。”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司马达甫》:“汲古不倦,常收藏 汉 铜印谱最多。”

义理

言辞、文章的含义和观点

以义理咨访。——清· 刘开《问说》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知心

彼此非常了解而关系密切

知心朋友

积素

(1).积雪。《文选·谢惠连<雪赋>》:“积素未亏,白日朝鲜。” 李周翰 注:“言积雪未销,白日鲜明。”《文选·西陵遇风献康乐诗》:“浮氛晦崖巘,积素惑原畴。” 吕向 注:“积素,谓雪也……积雪之色乱於原野。” 唐 王维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诗:“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閒。” 元 袁桷 《秋雪》诗:“羣阴孤阳僨,积素五采腴。” 明 夏完淳 《冰池如月赋》:“何小池之明洁,恍积素之琼田。” 清 查慎行 《雪后与声山紫沧同直畅春园》诗之一:“晨曦照积素,万木中含烟。”

(2).犹故旧。《文选·谢灵运<拜陵庙作诗>》:“勑躬慙积素,復与昌运并。” 张铣 注:“素,故……慙 高祖 积故之恩,不易志节。”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古之人以王公之势而下贫贱之士者,盖惟其常;而今之布衣之交,及其穷达,毫髮之殊,然相弃者有之,则士之愚且贱,无积素心义,而为当世有大贤德、大名位君子先之以礼。”参见“ 积素累旧 ”。

林岑

(1).险峻貌。

(2).泛指山林。 唐 皮日休 《投龙潭》诗:“晓来林岑静,狞色怒如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