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追王内丘

作者:卢仝 朝代:唐代

走笔追王内丘原文

自识夫子面,便获夫子心。
夫子一启颜,义重千黄金。
平原孟尝骨已土,始有夫子堪知音。
忽然夫子不语,带席帽,骑驴去。
余对醁醽不能斟,君且来,余之瞻望心悠哉。
零雨其濛愁不散,闲花寂寂斑阶苔。
不如对此景,含笑倾金罍。
莫问四肢畅,暂取眉头开。
弦琴待夫子,夫子来不来。

诗词问答

问:走笔追王内丘的作者是谁?答:卢仝
问:走笔追王内丘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走笔追王内丘是什么体裁?答:杂言
问:卢仝的名句有哪些?答:卢仝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89-1

参考注释

自识

自己知道、认识。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能参以 孔子 、 子思 、 孟子 之所言,七十二子之所问,而反质之於六经,则自识之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试案尔时人性,莫不絶异其前,入于自识,趣于我执,刚愎主己,于庸俗无所顾忌。”

自己记得。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悵然失志。”

夫子

(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启颜

开颜。谓发笑。 宋 岳珂 《桯史·选人戏语》:“坐客皆愧而笑。闻者至今启颜。”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 冯犹龙 名 梦龙 ……有《七乐斋稿》;然而 朱彝尊 以为‘善为启颜之辞,时入打油之调,不得为诗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不如作詼谐观,反有启颜之效也。”按,《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侯白 《启颜录》十卷,是 隋 唐 时已有“启颜”一词。

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平原

广阔平坦的原野

吾村十里皆平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孟尝

见“ 孟尝君 ”。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忽然

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忽然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天气忽然冷了起来

子不语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后因以“子不语”指怪异的事物。 茅盾 《子夜》一:“他( 吴老太爷 )只好让他们(子女)从他的‘堡寨’里抬出来,上了 云飞 轮船,终于又上了这‘子不语’的怪物--汽车。”

席帽

古帽名。以藤席为骨架,形似毡笠,四缘垂下,可蔽日遮颜。 晋 崔豹 《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饰……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繒,乃名席帽。” 唐 皇甫氏 《京都儒士》:“遂於壁下寻,但见席帽,半破在地。”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二:“盖国初犹袭 唐 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诗:“青袍奉母谁知子?席帽趋时自有人。”

醁醽

美酒名。 南朝 宋 刘道荟 《晋起居注》:“﹝ 穆帝 ﹞ 升平 二年,正月朔,朝会,是日赐众客醁醽酒。” 唐 李贺 《示弟》诗:“醁醽今夕酒,緗帙去时书。”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大雨书怀晓起柬比邻李太守威吴舍人嵩梁》诗:“不如復饮求醁醽,人饮获醉我获醒。”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瞻望

(1) 往远处或高处看

瞻望将来

(2) 敬仰并寄以希望

朝野瞻望

零雨

慢而细的小雨。《诗·豳风·东山》:“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孔颖达 疏:“道上乃遇零落之雨,其濛濛然。” 高亨 注:“零雨,又慢又细的小雨。”《太平御览》卷十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疾雨曰骤雨,徐雨曰零雨。” 宋 陆游 《春晚简陈鲁山》诗:“向来苦摧伤,零雨杂飞霰。” 清 魏源 《送陈太初出都》诗之一:“炎风送零雨,吹我从西来。”

闲花

亦作“闲花”。1.指野花。 唐 李嘉祐 《赠别严士元》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閒花满地落无声。”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门前流水斜还直,篱外閒花白復红。” 清 陈梦雷 《建溪舟行》诗之一:“新涨平江树,闲花护客舟。” 郭小川 《青松歌》:“而青松啊,决不与野草闲花为伍。”

(2).幽雅的花。閒,通“ 嫺 ”。 唐 沉佺期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诗:“閒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寂寂

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含笑

(1) 面露微笑

含笑不语

(2) 中国的一种常绿灌木( Michelia figo ),枝很密,叶子狭椭圆形,花淡黄色,有香味,可提取芳香油。供观赏

(3) 这种植物的花

(4) 含笑属植物的泛称

川含笑

白花含笑

金罍

(1).饰金的大型酒器。《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朱熹 集传:“罍,酒器。刻为云雷之象,以黄金饰之。”

(2).泛指酒盏。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 花草丽,玉斝屡举倾金罍。”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我哀伤的金罍里只剩些残冰底融液,既不能醉人,又足以冻我齿牙。”

四肢

指动物的四条腿或人的两腿两臂

四肢的血液循环

眉头

两眉及附近的地方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弦琴

谓弹琴。《后汉书·锺皓传》:“ 林虑 懿德,非礼不处。悦此诗书,弦琴乐古。”

子来

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竭诚效忠。《诗·大雅·灵台》:“经始 灵臺 ,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朱熹 集传:“ 文王 之臺,方其经度营表之际,而庶民已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 文王 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宋书·武帝纪中》:“今 荆 雍 义徒,不召而集,子来之众,其会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来。”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银二十万为办善后,士民皆踊跃,子来之力必有可观。”

不来

(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