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旧疢间发

作者:宋祁 朝代:宋代

夏日旧疢间发原文

老至非无素,忧来讵一源。
河鱼真得疾,床蚁误成喧。
嗲咀供晨匕,蹒跚逼夕轩。
何宜忝蓬观,祗合令文园。
霜挫颠毛秃,云添眼膜昏。
问天宁有祷,依佛即忘言。
燕麦摇风砌,蚌苔压雨垣。
冒荣难自效,三宿恋君恩。

诗词问答

问:夏日旧疢间发的作者是谁?答:宋祁
问:夏日旧疢间发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祁的名句有哪些?答:宋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无素

(1).不经常。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夫庸隶犹不可以不拊循而卒尽其力,安可以无素而暴得其用哉?” 宋 苏轼 《沉叔通知海州制》:“海滨之民,羣聚剽掠,此吏不称职,备灾无素之过也。” 清 汤斌 《汤潜庵语录》:“父兄之训戒不先,里党之薰陶无素。”

(2).平素不交往。《旧五代史·唐书·李愚传》:“陛下以家人礼兄, 振 等私臣也。臣居朝列,与王无素,安敢諂事?”

河鱼

腹泻

河鱼腹疾,奈何?——《左传·宣公十二年》。疏:“如河中之鱼,久在水内,则生腹疾。”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天禄行蹒跚。——皮日休《上真观》。天禄,兽名。

一个喝醉酒的驾驶员在他的车周围蹒跚

文园

(1).即 孝文园 。 汉文帝 的陵园。后亦泛指陵园或园林。 唐 钱起 《赴章陵酬李卿赠别》诗:“芳草文园路,春愁满别心。”

(2).指 汉 司马相如 。因 司马相如 曾任 文园 令。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至 马迁 ,又徵 三閭 之故事,放 文园 之近作,模楷二家,勒成一卷。” 宋 司马光 《和李八丈小雪同会有怀邻几》:“空嘆高歌如 郢 客,愧无佳赋似 文园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真个是 文园 风致,应指日天池联翅。”

(3).借指文人。 唐 杜牧 《为人题》诗:“文园终病渴,休咏《白头吟》。” 宋 张元干 《十月桃》词:“有多情多病文园,向雪后寻春,醉里凭阑。”参见“ 文园病 ”。

颠毛

(1).头发。《国语·齐语》:“班序颠毛,以为民纪统。” 韦昭 注:“颠,顶也。毛,髮也。”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杨敏叔吴门秋晚见寄》:“颠毛随日减,冉冉不胜簪。” 清 赵翼 《寄晴沙》诗之一:“虽觉颠毛白,犹欣綵服斑。”

(2).见“ 颠毛种种 ”。

眼膜

眼球内包围在晶状体、玻璃体等周围的薄皮。《涅槃经·如来性品》:“如百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錍决其眼膜。”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 清 黄景仁 《云栖寺》诗:“名山几处过如雾,眼膜欲刮无金篦。”

问天

谓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 汉 王逸 《<楚辞·天问>序》:“《天问》者, 屈原 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一:“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依佛

皈依佛门。 唐 卢纶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诗:“依佛不违亲,高堂与寺邻。” 唐 姚合 《送文著上人游越》诗:“念我为官应易老,羡师依佛学无生。”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燕麦

一种谷类草本植物(Auena sativa),是温带地区一种重要的谷类作物,通过广泛栽培作为人类和动物食物的来源

摇风

(1).扶摇风,暴风。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摇风忽起,白日两匿。”

(2).谓风吹摆动。 南朝 梁 沉约 《咏新荷》:“微根纔出浪,短榦未摇风。” 唐 崔灏 《渭城少年行》:“ 长安 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 曲河 边。”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六:“柳带摇风 汉水 滨,平芜两岸争匀。”

冒荣

贪图荣耀。 唐 刘禹锡 《代让同平章事表》:“岂敢冒荣,遂安窃位?” 宋 王禹偁 《右卫将军秦公墓志铭》:“ 李氏 害据,百官备具。去就终始,公得其所。人皆冒荣,我守臺陵。” 宋 苏轼 《缴进李定词头状》:“ 李定 备位侍从,终不言母为谁氏,强颜匿志,冒荣自欺。”

自效

见“ 自効 ”。

三宿恋

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 宋 苏轼 《别黄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金 元好问 《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