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作者:王丹桂 朝代:元代

桃源忆故人原文

愁思俗态知多少。
萦绕谁能分晓。
方欲强追言笑。
翻复成忧恼。
春花秋月虽然好。
总被功名误了。
才见儿童年少。
又早容颜老。

诗词问答

问:桃源忆故人的作者是谁?答:王丹桂
问:桃源忆故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桃源忆故人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丹桂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丹桂名句大全

王丹桂桃源忆故人书法欣赏

王丹桂桃源忆故人书法作品欣赏
桃源忆故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愁思

(1).忧虑。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愁思无已,叹息垂泪。”《汉书·伍被传》:“於是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

(2).忧愁的思绪。 唐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宋 陈策 《摸鱼儿·仲宣楼赋》词:“江城望极多愁思,前事恼人方寸。”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夜深人静,灯光黯黯的笼罩着人的愁思。”

俗态

(1).世俗的情状。 唐 王勃 《涧底寒松赋》:“见时华之屡变,知俗态之多浮。” 唐 杜甫 《石笋行》:“惜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媚至尊。”

(2).庸俗的情态。 宋 秦观 《自警》诗:“从兹俗态两相忘,笑指青山归路僻。”《镜花缘》第二回:“我们虽不必学人间暖阁围炉那些俗态,何妨清吟联句,遣此长宵?”

(3).世俗人的气质。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以汝前生好道,以得到 兜玄国 ;然俗态未尽,不可长生。然汝自此寿千年矣。”

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萦绕

萦回环绕

余音萦绕

分晓

(1) 以逻辑或推理为根据所达到的东西

(2) 解答;一个问题的答案、结果

谁家打胜,一月后见分晓

(3) 知道,明白

问个分晓

(4) 道理——多用于否定式

没分晓的话

言笑

说笑

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形容人态度庄重)

忧恼

忧愁烦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镇西 谢尚 所乘马忽死,忧恼甚至。” 唐 白居易 《弄龟罗》诗:“亦如恩爱缘,乃是忧恼资。”《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次日, 孔融 登城,遥望贼势浩大,倍添忧恼。”

春花秋月

春之花,秋之月。指人间最美好的时光和景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唐· 李煜《虞美人》

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童年

未成年时期;幼年

容颜

容貌

玄微依其言服之,果然容颜转少,如三十许人。——《醒世恒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