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韩偓斗鸡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反韩偓斗鸡诗原文

狸膏芥羽主人施,驱向羊沟斗敢辞。

正是稻粱恩报处,庾公抽矢亦何为。

诗词问答

问:反韩偓斗鸡诗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反韩偓斗鸡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反韩偓斗鸡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三十六

2. 偓诗嘲其不问枭而害同群盖有激而言之然枭本非鸡所当制而报豢养以禦来侮亦不可谓之害同群也因作此诗以反之

参考注释

狸膏

狸的脂膏。古时斗鸡时取以涂抹鸡头,使对方畏怯,从而战胜对方。 三国 魏 曹植 《斗鸡篇》:“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南朝 梁简文帝 《鸡鸣篇》:“ 陈思 助鬭协狸膏, 郈昭 妬敌安金距。” 唐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君不能狸膏金距学鬭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王琦 注引《尔雅翼》:“鬭鸡,私取狸膏涂其头,輒鬭无敌。此非有厌胜,特是狸能捕鸡,异鸡闻狸之气,则畏而走。”

貍膏:狸的脂膏。《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庄子》:“羊沟之鸡,三岁为株,相者视之,则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貍膏涂其头。” 司马彪 注:“鸡畏狸也。” 三国 魏 曹植 《斗鸡篇》:“愿蒙貍膏助,常得擅此场。” 清 吴伟业 《灵岩山放生鸡》诗:“芥羽貍膏早擅场,争雄身属鬭鸡坊。”

芥羽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季 郈 之鸡鬭, 季氏 介其鸡, 郈氏 为之金距。” 孔颖达 疏引 郑司农 曰:“介,甲也,为鸡著甲。”《史记·鲁周公世家》作“ 季氏 芥鸡羽”。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擣芥子播其鸡羽,可以坌 郈氏 鸡目。”后因以“芥羽”指用以角斗的鸡。 汉 应瑒 《斗鸡》诗:“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繽纷。” 唐 杜淹 《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 清 吴伟业 《灵岩山寺放生鸡》诗:“芥羽貍膏早擅场,争雄身属鬭鷄坊。”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羊沟

(1).流经宫苑的沟渠。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长安御沟》:“ 长安 御沟,谓之杨沟,植高杨於其上也。一曰羊沟,谓羊喜觝触垣墙,故为沟以隔之,故曰羊沟。”

(2).古代斗鸡之所。《困学纪闻·诸子》引《庄子》逸篇:“羊沟之鸡,三岁为株,相者视之,则非良鸡也。然而数以胜人者,以狸膏涂其头。”原注:“羊沟,斗鸡处。”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稻粱

稻和粱,谷物的总称。《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史记·礼书》:“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空秽君之园池,徒慙君之稻粱。” 唐 杜甫 《重简王明府》诗:“君听鸿雁响,恐致稻粱难。” 宋 曾巩 《鸿雁》诗:“长无矰缴意自闲,不饱稻粱心亦足。”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标签:斗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