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村道中

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代

楚村道中原文

族云布行太虚布,布置初布狼籍。
弥缝布天四维,俄顷同一色。
雨形如别泪,含恶示忍滴。
泥涂颇翻车,行者自朝夕。
中央成白道,袅袅踏蛇脊。
潺湲冒田水,去作涧底碧。
高林荫清快,渴乌时一掷。
晚休张庄聚,泾草蒙古驿。
往时解鞍地,醉墨栖坏壁。
孤星探先出,天镜小摩拭。
比邻忽喧呼,夜磔鲁津伯。
梦归萱草堂,再拜悲喜剧。
问言劳如何,嗟我子行役。
平明看屋霤,两鹊声啧啧。
果逢南使还,冯寄好消息。
谁秣百里驹,肯税不论直。

诗词问答

问:楚村道中的作者是谁?答:周邦彦
问:楚村道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周邦彦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邦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族云

凝聚的云气。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族云飞泉室,震风沉羽乡。”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祭歌·青帝》:“族云蓊鬱温风煽,兴雨祁祁黍苗遍。”

布行

谓显示操行。 晋 杜预 《举贤良方正表》:“ 苏赞 布行於草野,著德於閭阎。”《左传·文公十八年》“明允篤诚” 唐 孔颖达 疏:“诚者,实也。秉心纯直,布行贞实也。”

太虚

(1) 天,天空

(2) 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布置

(1) 陈设

布置展品

(2) 根据某种需要对场所、活动、人员等做出安排

布置一周的业务学习和文体活动

(3) 给住所配置家具或器具

布置一个房间

狼籍

见“ 狼藉 ”。

弥缝

弥补缝合缺陷

加绪含容,冀可弥缝。——《三国演义》

四维

(1) 古代指礼、义、廉、耻四种道德准则,认为是维系国家所必需的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2) 指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角

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淮南子》

(3) 指四方

流落四维

(4) 即四肢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素问·生气通天论》。马莳注:“四维者,四肢也。”

俄顷

片刻;一会儿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同一

(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别泪

伤别之泪。 北周 庾信 《拟咏怀诗》之七:“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一样青衫抛别泪,百年几辈不空游。”

泥涂

亦作“ 泥涂 ”。亦作“ 泥途 ”。1.污泥;淤泥。《庄子·田子方》:“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於隶也。”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每岁农隙当僦人濬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

(2).泥泞的道路。《六韬·励军》:“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清 南潜 《听雨》诗:“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 应修人 《梅雨后第一回晓游的路上要荷、舜、彦们 * 》诗:“朝霞虽淡了晓星虽沉,露草瀼瀼的泥涂浑浑。”

(3).比喻卑下的地位。《左传·襄公三十年》:“ 武 不才,任君之大事,以 晋国 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 之罪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泥途敛翮,空自望丹霄。”《红楼梦》第九十回:“同在泥涂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虚!” 郭沫若 《恢复集·我看见那资本 * 》:“但一回念到我的妻儿五口,我只好还是曳尾于泥涂。”

(4).污浊。亦指视为污浊;轻贱。 宋 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自谓‘银艾非吾事’,可见其泥涂轩冕之意。”

(5).比喻灾难、困苦的境地。亦指陷入灾难、困苦之中。 南朝 梁 何逊 《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州民泥涂, 何逊 死罪。”《水浒后传》第三八回:“凡人遭逢横祸,便当申救,使出泥涂。”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而公亦慨然欲以慈仁怛惻之怀,拯吾数百兆困离庶民於泥涂;而登之袵席。”

见“ 泥涂 ”。

翻车

(1) 车辆翻覆

这起翻车事故是由于司机酒后开车造成的

(2) 比喻事情中途受挫或失败

(3) 〈方〉∶指改变原来的决定、许诺等

答应别人又翻车,谁还相信你

(4) 〈方〉∶争吵

今天我跟他翻车了

行者

(1) 出行的人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1)∶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又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 (2)∶泛指修行佛道之人 (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朝夕

(1) 时时;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汉书·李广苏建传》

汝朝夕待母。——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史朝夕狱门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时间

只争朝夕

中央

(1) 中心的地方(中,指一定范围内适中的统置;央指和四周或上下左右距离相等的位置)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圆柱矗立在市广场中央

(2) 指国家或党派政治权力最高的地方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白道

江湖上称正派人为白道,邪派人为黑道

袅袅

(1)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青烟袅袅

(2) 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垂杨袅袅

(3) 形容声音延长不绝,宛转悠扬

余音袅袅

(4) 体态柔美的样子

袅袅 *

蛇脊

比喻蜿蜒的山脊。 宋 晁补之 《开梅山》诗:“躋攀鸟道出薈蔚,下视蛇脊相夤缘。”

潺湲

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清快

(1).清凉爽快。 宋 苏轼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之一:“数亩蓬蒿古县荫,晓窗清快夜堂深。” 清 袁枚 《新齐谐·蒋文恪公说二事》:“奴闷絶,不知所为。最后闻远远有呼唤声,奴在棺中欲应不能;后稍觉清快,亦不知何以得出。” 艾芜 《回家》:“他觉得帐子里很热,拿手拭拭脸上跟胸口上的汗。妻子手里是拿着扇子的,就连忙给他大大扇了几下。他人清快许多了。”

(2).清新舒畅。 元 房皞 《题张信之见山堂》诗:“晚来天气佳,收目入清快。” 清 杜岕 《新年见月》诗:“新年见新月,一嘆清快絶。”

(3).清而流畅的水。 宋 苏轼 《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道人未放泉出山,曲折虚堂泻清快。”

渴乌

(1).古代吸水用的曲筒。《后汉书·宦者传·张让》:“又作翻车渴乌,施於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 李贤 注:“翻车,设机车以引水;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也。” 唐 李白 《天马歌》:“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珠。”《通典·兵十》:“渴乌隔山取水,以大竹筩去节,雄雌相接,勿令漏洩,以麻漆封裹,推过山外,就水置筒,入水五尺。即於筩尾取松樺乾草,当筩放火,火气潜通水所,即应而上。”

(2).犹金乌。太阳。 谭作民 《噩梦》诗:“ 飞亷 驰,渴乌驶,六合惛瞢万山紫。”

一掷

(1). * 时以 * 投掷一次谓“一掷”。《晋书·何无忌传》:“ 刘毅 家无儋石之储,摴蒲一掷百万。”因 * 一掷决定胜负,故后亦常称把存亡大计付之不可知的冒险行动。《晋书·孙绰传》:“何故捨百胜之长理,举天下而一掷哉!”《宋史·喻樗传》:“六龙临 江 ,兵气百倍,然公自度此举果出万全乎?或姑试一掷也?” 叶圣陶 《穷愁》:“岂久处涸辙,贪图渐萌,乃欲为此一掷,以冀非分耶?”

(2).一扔。《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回手解下那黄布包袱来,两手从脖子后头绕着往前一转,一手提了往炕上一掷。”

(3).犹一击。 唐 杜甫 《呀鹘行》:“风涛颯颯寒山阴,熊羆欲蛰龙蛇深。念尔此时有一掷,失声溅血非其心。” 仇兆鳌 注:“言当此天寒物藏,正鶻鸟凌厉之秋,此时应有一击,而悲鸣悽惨如此,岂其本心乎?”

蒙古

蒙古: ①民族名。唐时始见史书记载。初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此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势力远及中亚和南俄等地。 ②中亚内陆国。在中国和俄罗斯间。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人口231万(1995年)。首都乌兰巴托。全境为高原。气候干旱。草原分布广,南部为戈壁区。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工业以畜产加工最重要。铜钼矿开采有相当规模。

往时

过去的时候;往日

他还像往时一样健谈

解鞍

解下马鞍。表示停驻。《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令诸骑曰:‘前!’前未到 匈奴 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之三:“严驾越风寒,解鞍犯霜露。” 唐 虞世南 《饮马长城窟行》:“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 宋 姜夔 《扬州慢》词:“ 淮 左名都, 竹西 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醉墨

指醉后所作的书画

孤星

指黎明时的残星。亦指单独出现的星。 唐 王损之 《曙观秋河赋》:“孤星迥泛,状清浅之沉珠;残月斜临,似沧浪之垂钓。” 公木 《怀友》诗之一:“满月凌波起,孤星拂浪垂。”

天镜

(1) 喻指明月

(2) 喻指澄静的水面

开帆入天镜。——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摩拭

揩擦。 汉 王充 《论衡·率性》:“今妄以刀剑之钩月,摩拭朗白,仰以向日,亦得火焉。”

比邻

(1) 近邻,街坊

跟车站比邻的那个工厂

生女犹得嫁比邻。——唐· 杜甫《兵车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 邻近

融与 鸿豫州里比邻。——《后汉书·孔融传》

喧呼

喧闹呼叫

山前山后,牛头马面乱喧呼。——《西游记》

草堂

草庐。隐者所居的简陋茅屋

再拜

(1) 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墨子起,再拜。——《墨子·公输》

再拜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再拜。——《史记·魏公子列传》

(2) 赵王再拜曰。

悲喜剧

戏剧文学的一种体裁,其中结合了悲剧与喜剧的成分,以悲剧性成分占主导地位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行役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 ,思归又一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

(2).泛称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 郁达夫 《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

平明

天亮的时候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楚山孤。——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屋霤

1.屋檐边的承霤,即承接屋顶上雨水的长槽。《淮南子·本经训》“牢笼天地” 汉 高诱 注:“牢读屋霤, 楚 人谓牢为霤。”

2.屋檐。《礼记·玉藻》“颐霤,垂拱” 唐 孔颖达 疏:“颐霤者,霤,屋簷。身俯故头临前,垂颐如屋霤。” 唐 崔融 《瓦松赋》:“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霤之上,千株万茎,开花吐叶。”

3.屋檐水。 唐 韩愈 《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其拒而不受於怀也,若筑河堤以障屋霤。”

鹊声

鹊的鸣叫声。俗谓吉兆。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灵鹊报喜》:“时人之家,闻鹊声,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元 刘因 《山家》诗:“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啧啧

(1) 舌声

啧啧称羡

(2) 形容咂嘴或说话声

人言啧啧

(3) 形容虫、鸟叫声

好消息

有利的、感兴趣的、关心的、激动人心的信息

传播好消息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不论

(1)

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

(2)

无论,不管

不论你走到那里,都别把我忘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