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斾山

作者:通真子 朝代:宋代

文斾山原文

魏氏当礼何斗坛,至今遗址在人间。
苍梧已老烟霞淡,丹灶空馀岁月间。
铃铎夜深惊睡鹤,幡幢晴影上空山。
后人自魏縻婚宦,不得追随款旧关。

诗词问答

问:文斾山的作者是谁?答:通真子
问:文斾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参考注释

魏氏

传说中的古代善射者, 羿 的四传弟子。《文选·曹植<七启>》:“乃使 任子 垂钓, 魏氏 发机。” 吕向 注:“ 魏氏 ,善射者。”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遗址

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地

古城遗址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丹灶

炼丹用的炉灶。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守丹灶而不顾,鍊金鼎而方坚。”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王甫 ﹞忽遇一道人,引至一处,过松下,有废丹灶。” 清 赵翼 《冲祐宫》诗:“丹灶錙銖火,茶经粟粒芽。” 郁达夫 《题画》诗之三:“烂烂犹餘丹灶气,晚风吹作满林霞。”

月间

指每个月里。《红楼梦》第二三回:“依我的主意,不如将他们都送到家庙 铁槛寺 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是了。”

铃铎

(1).金属响器名。大者为铃,小者为铎。作为警戒、教化、斋醮、奏乐之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犹铃鐸警耳,钟鼓骇心。”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沅州秀才》:“俄闻铃鐸音,若数壮夫负巨水,欲上復下。”

(2).挂于殿、阁、塔、观檐角的风铃。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中门当涂,有三精舍,上置轮相,铃鐸虚悬。” 清 曹寅 《十六日登虎丘作》诗:“葳蕤寒不锁,铃鐸夜微鸣。”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3).铃铛。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手摇铃鐸,唪诵不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山羊……脖子上还挂着一个小铃铎,作为智识阶级的徽章。”

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惊睡

惊醒睡眠。 宋 范成大 《病中夜坐呈致远》诗:“似雾如烟夜气浮,鹤鸣惊睡起搔头。” 清 刘大櫆 《次朱药岑瓶中海棠原韵却增二韵为戏》:“朦朧带晕初惊睡,浅淡垂衣欲卸妆。”

幡幢

(1).即幢幡。 唐 黄滔 《辞府相》诗:“今朝拜别幡幢下,双泪如珠滴不休。”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七:“ 庐山 远法师 命尽之日,山中峰涧寺落,皆见千眼仙人成队执幡幢香花赴 东林寺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 * 》:“以珠琲为幡幢,金寳为法供,内府瑰异为之一空。”

(2).特指刹上之幡。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鐘鼓楼旁,矗两宝刹,高数丈,剪綵为幡幢。”

空山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 * 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婚宦

结婚与作官。《宋书·郑鲜之传》:“ 文皇帝 以 东关 之役,尸骸不反者,制其子弟,不废婚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年登婚宦,暴慢日滋。” 宋 苏轼 《与刘宜翁书》:“某齠齓好道,本不欲婚宦,为父兄所强,一落世网,不能自逭。”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追随

(1)

(2) 仿效前人的事迹

(3) 跟随

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款旧

诚挚的友谊,老交情。《北史·高谦之传》:“ 谦之 与 袁翻 、 常景 、 酈道元 、 温子昇 之徒,咸申款旧。”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