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射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观射原文

朝家重诘戎,挽弓尤长技。

巡幸扈羽林,路廪外仍赐。

然必令较射,视中为等次。

御门引轮班,年年率成例。

向未臂病时,身先每亲试。

今乃坐而观,舍矢徒指示。

昔见命中人,晨星祗一二。

其馀多新进,后言那免致。

矍相宣尼为,殿廷文皇隶。

观德实在兹,五字志吾愧。

诗词问答

问:观射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观射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九

2. 向例凡扈从侍卫官员均按日赏给路费至热河随围先期于宫门较射能中鹄者于路费外分别等差复加优赏

参考注释

朝家

(1).国家;朝廷。《后汉书·应劭传》:“ 鲜卑 隔在漠北……苟欲中国珍货,非为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旋踵为害。是以朝家外而不内,盖为此也。” 李贤 注:“朝家犹国家也。” 宋  陆游 《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诗:“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序》:“余生长京邸,孩时即闻朝家事。”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再赠梁汾》词:“袞袞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凭触忌,舌难剪。”

(2).指皇帝。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次至 玉津 御园射弓,朝家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园赐宴。”

诘戎

见“ 詰戎治兵 ”。

挽弓

挽弓,引弓。《太平广记》卷四一五引 唐 无名氏《五行记·魏佛陀》:“ 佛陀 輓弓射之,一发即不復见。”

长技

擅长的本领。《管子·明法解》:“明主操术任臣下,使羣臣效其智能,进其长技。”《汉书·晁错传》:“ 匈奴 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造船是南方匠人的长技。”

巡幸

旧时帝王巡视各地

巡幸江南

羽林

禁军

较射

比赛射技。《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 信 曰:‘ 汉 有 韩信 , 吴 有 刘信 ,君还,其语 亚次 ,当来较射於 淮 上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万户之子 易大郎 ,年已长大,精熟武艺,日夜与同伴驰马较射。”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博尔奔察》:“又有较射而弓落地者,上震怒。”

等次

等级高低

产品按质量分等次

御门

清 代皇帝在宫门听政。 顺治 时御 太和门 , 康熙 时改御 乾清门 。御门时凡王公大臣、大学士、内阁学士、各部院、九卿、科、道、侍卫、记注诸官皆侍班;凡奏事、题本、除授、引见皆在此举行。 雍  乾 两朝,俱仍其制, 咸丰 以后此典遂废。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上:“御门听政,冬春辰初三刻,夏秋辰正三刻。”《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恰巧那个当儿,正出了个内阁学士缺,祭酒的名次,题本里应得开列在前,他自己心里的红算计,下次御门,这个缺八成儿可望。” 震钧 《天咫偶闻·皇城》:“盖国初御门之典,在 太和门 。后改御 乾清门 ,因亦移入,即 唐 代之常朝也。常朝五日一举,故御门五日为期。”参阅《清通典·礼·嘉二》、《清文献通考·王礼四》。

轮班

分班轮流;轮流值班

这工作由助手们轮班分担,一班大约持续三小时

率成

草率写成。 清  金农 《旧有写经研》诗序:“今偶登 嵩山 ,过 片石菴 ,閲 释氏 之书,休憩树下,忽念故物,率成二诗。”

指示

(1) 指明,显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灯

(2) 上对下指导、命令

(3) 上对下指导、命令的内容

命中

(1) 射中目标;击中

(2) 成功的一击

晨星

(1) 日出前在东方天空中看到的一颗明亮的行星(即金星)——亦称“启明星”

(2) 清晨天空中稀疏的星星

寥若晨星

一二

(1) 一两个;少数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决。——清·方苞《狱中杂记》

(2) 一点点,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数;一两个

邀请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谈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新进

(1).谓初入仕途、新得科第或新被任用。《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彊壮蠭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颜师古 注:“言旧吏家子孙而其人后出求进,又年少也。”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归衣服货财。”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揖》:“同座皆斥新进者礼节之疏。”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国中有闻誉之诸君子》:“政府当道则易而侮之,谓是乃少年新进,所代表者未必为真正之民意也。”

(2).指新进之士。《文心雕龙·通变》引 汉  桓谭 曰:“予见新进丽文,美而无采;及见 刘  扬 言辞,常輒有得。” 宋  陈亮 《王珪确论如何》:“ 太宗 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中日战争一》:“ 朝鲜 自启关纳使,国中新进,稍通外交。”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五:“ 康有为 自从乙未在京联络一般新进,所谓公车上书之后,声名渐著。”

(3).新出现的、先进的。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凡有狐狸,尾巴终必露出,而且新进者也在多起来,所以不必悲观的。”

后言

背后訾议。《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旧唐书·哀帝纪》:“虽云勇退,乃有后言,自为簿从之酋,颇失人臣之礼。” 蒋维乔 《中国教育会之回忆》:“在社员眼光中,似乎中国教育会反借学社收入之学费以生存。社员之褊激者,即对教育会有后言。”

矍相

(1).古地名。在 山东省  曲阜市 城内 阙里 西。后借指学宫中习射的场所。《礼记·射义》:“ 孔子 射於 矍相 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郑玄 注:“ 矍相 ,地名。”《北史·张普惠传》:“乞至九月,备饰尽行,然后奏《狸首》之章,宣 矍相 之命。” 宋  王禹偁 《射宫选士赋》:“焕乎得 矍相 之义,洋然有 闕里 之仪。”

(2).复姓。见《通志·氏族三》。

宣尼

汉平帝  元始 元年追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尼公 ,后因称 孔子 为 宣尼 。见《汉书·平帝纪》。 晋  左思 《咏史》诗之四:“言论準 宣尼 ,辞赋拟 相如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互乡 童子,当愿接於 宣尼 ; 苏门 先生,竟未言於 阮籍 。”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续 杏坛 之音,鼓 宣尼 之操,吾徒之修养也。” 清  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入圣之要,下学上达, 宣尼 所传,存之存之。”

殿廷

(1).宫殿、宫廷。 元  张养浩 《赠李秘监》诗:“对章曾拜殿廷间,凛凛丰仪肃九关。”

(2).指皇帝举行殿试之所。 清  张惠言 《祭金先生文》:“对策鑾坡,声震殿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嘉  道 以后,殿廷考试尤重字体。”

文皇

(1).指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陈,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谥 文武大圣皇帝 故称。 唐  罗隐 《闻大驾巡幸》诗:“静思贵族谋身易,危觉 文皇 创业难。”《宋史·寇准传》:“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犹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 ,自惭不逮,甘心逊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