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鹄山

作者:李焘 朝代:宋代

龙鹄山原文

西山有佳人,惯踏山下路。
晨吟泽畔风,午睡岩前雨。
莫使儿辈觉,损我岩壑趣。

诗词问答

问:龙鹄山的作者是谁?答:李焘
问:龙鹄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焘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焘名句大全

李焘龙鹄山书法欣赏

李焘龙鹄山书法作品欣赏
龙鹄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佳人

(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怀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干的人

下路

(1).前方;路边。《韩非子·十过》:“ 韩 使人之 楚 , 楚王 因发车骑陈之下路,谓 韩 使者曰:‘报 韩君 言弊邑之兵今将入境矣。’”《南史·谢灵运传》:“后 秦 郡府将 宋齐 受使至 涂口 ,行达 桃墟村 ,见有七人下路聚语,疑非常人,还告郡县,遣兵随 齐 掩讨禽之。” 元 宫大挺 《七里滩》第三折:“见旗帜上月华日精,諕的些居民从速风迸,呈百般的下路潜藏无掩映,不知您,帝王情,是怎生。”

(2).犹言下江,指 长江 下游的地方。《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这番在下路脱了粮食,装回头货回家,正趁着顺风行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他有个妹子,嫁与下路人,住在 前门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宦成 听见那两个戴方巾的説的都是些 萧山县 的话--下路船上,不论甚么人,彼此都称为‘客人’。”

(3).路为 宋 、 金 、 元 行政区划名, 元 定辖区户数在十万以下者为下路。《元史·选举志一》:“﹝ 至元 六年﹞十二月,中书省定学制颁行之,命诸路府官子弟入学,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参见“ 上路 ”。

午睡

午觉

儿辈

孩子们;后辈

岩壑

(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