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射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习射原文

桑弧示有事,揖让明无竞。

我朝矧专长,家法敢不敬。

长夏万几馀,广场绿阴净。

屏藩列宗臣,世胄逮庶姓。

省括各审固,用志同居正。

雕羽良已端,骍角讵誇劲。

习旅忆文皇,观德钦宣圣。

诗词问答

问:习射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习射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敬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四十二

参考注释

桑弧

(1).“桑弧蓬矢”的略语。 唐 白居易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句和之》之一:“洞房门上掛桑弧,香水盆中浴凤鶵。” 宋 范成大 《东宫寿诗》:“铜律谐初度,桑弧絶旧传。”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庆赏》:“休长恁林壑投閒,须早把桑弧射远。” 清 姚鼐 《王禹卿七十寿序》:“桑弧之日,不可以酒醴称觴。”参见“ 桑弧蓬矢 ”。

(2).以桑木作的弓。亦泛指坚弓利箭。 宋 范成大 《园林》诗:“铁砚磨成双鬢雪,桑弧射得一绳麻。” 元 张宪 《戏赠乍浦税使歌》:“故人本是西河夫,杀贼得官心气麤,如何临难乃无勇,不敢东向鸣桑弧。”

有事

(1) 惹事;出现变故

家里有事了

(2) 有工作干

他有事干了,能自立了

(3) 忧愁或顾虑

他心里有事,看上去不大高兴

(4) 忙,不闲

我现在有事,不能陪你出去

(5) 指军事,即用兵

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论语·季氏》

揖让

(1).宾主相见的礼仪。《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賔客摈相之礼,以詔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 见 赵简子 , 简子 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焚之自息也。”

(2).指礼乐文德。《汉书·礼乐志》:“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参见“ 三揖三让 ”。

(3).禅让。让位于贤。《韩非子·八说》:“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南齐书·刘祥传》:“故揖让之礼,行乎 尧 舜 之朝,干戈之功,盛於 殷 周 之世。” 徐特立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由 尧 舜 揖让进到 禹 传子,是历史发展一个必然阶段。”

无竞

(1).不争,没有竞争。《诗·大雅·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 高亨 注:“无竞,不争。”《北史·于翼传》:“ 翼 性恭俭,与物无竞,常以满盈自戒。” 元 袁桷 《寿李承旨四十韵》:“荡荡心无竞,肫肫俗易淳。” 明 陆树声 《耄馀杂识》:“夫山川名胜,处无竞之地,造物者何尝限人?”

(2).不可争衡;无比。《诗·周颂·执竞》:“执竞 武王 ,无竞维烈。” 朱熹 集传:“言 武王 持其自强不息之心,故其功烈之盛,天下莫得而竞。”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皇建有极,神功无竞。”《北史·薛道衡传》:“﹝ 道衡 ﹞声名籍甚,无竞一时。”

专长

独到的学识、技艺;专业本领;特殊才能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

毫无专长

家法

(1) 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圣贤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家长责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敢不

犹言说不定。 洪深 《走私》:“哼,怀里敢不还揣着 * !”

长夏

(1).指阴历六月。《素问·六节藏象论》:“春胜长夏。” 王冰 注:“所谓长夏者,六月也。”

(2).指夏日。因其白昼较长,故称。 唐 沉佺期 《有所思》诗:“坐看长夏晚,秋月照罗幃。” 金 蔡珪 《寄通州王倅》诗:“长夏少人事,官闲帘户深。” 清 刘大櫆 《游百门泉记》:“亭外廊四,周廊之内,老柏十数株蔽日,长夏坐其内不知有暑也。”

万几

(1).《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孔 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后以“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帝王﹞思劳于万几,神驰于宇宙。” 唐 刘禹锡 《唐故朝散大夫崔公神道碑》:“ 建中 初, 德宗 始亲万几。”《明史·韩文传》:“是时青宫旧奄 刘瑾 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觝,不亲万几。”

(2).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万几百政,法律章程,皆由大地大众公议。”

广场

(1) 面积很大的场地。又指大建筑前的宽阔空地

天安门广场

(2) 指人多的场合

求之广场,未易多得

屏藩

(1).屏风和藩篱。《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郑玄 笺:“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屏藩垣翰,为辅弼,无疏远之。”后用“屏藩”比喻卫国的重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朋奸害正,摧我屏藩。”

(2).比喻四周的疆土或防御设施。 清 顾炎武 《京口》诗之一:“囊括 苏 松 储陆海,襟提 闽 浙 壮屏藩。” 清 薛福成 《笠山宏远炮台铭》:“隔阂岛夷,为 越 屏藩。”

捍蔽,保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朕世世为天子,尔等亦世世为王,屏藩百世。”

宗臣

(1).与君主同宗之臣。《国语·鲁语下》:“ 公父文伯 之母欲室 文伯 ,饗其宗老…… 师亥 闻之曰:‘善哉!男女之饗,不及宗臣;宗室之谋,不过宗人。’”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文忠答赵履常》:“ 赵公 啟 文忠 曰:‘当思所以谋当路者,毋徒议之而已。’ 文忠 答以‘公为宗臣,固当思所以谋,如某不过朝廷一议事之臣尔。’”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 屈原 今日投江死,我向潢池盗弄兵,同一宗臣心事别,此求实事彼求名。”

(2).世所敬仰的名臣。《汉书·萧何曹参传赞》:“ 淮阴 、 黥布 等已灭,唯 何 参 擅功名,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颜师古 注:“言为后世之所尊仰,故曰宗臣也。”《南史·袁昂传》:“ 昂 在朝謇諤,世号宗臣。”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惟 神宗 日月之明,知公愈深。公虽请老,有大政事,必手詔访问,又追论定策之勋,以告天下,宠及其子孙,然后小人不敢復议,雍容进退,卒为宗臣。”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赞·韩忠献公》:“堂堂 魏公 , 宋 之宗臣。”

世胄

世家子弟;贵族后裔。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旧唐书·高祖记》:“ 隋 右驍卫大将军 李金才 、左光禄大夫 李敏 ,并鼎族高门,元功世胄,横受 * ,朝野称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何 大姓,世胄也,豪纵好客,灯火达旦。”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 中夏 共主,非 仲尼 之世胄则谁乎?”

庶姓

古代指与天子或诸侯国君异姓且无亲属关系者。《左传·隐公十一年》:“ 薛 ,庶姓也。” 杜预 注:“庶姓,非 周 之同姓。”《诗·小雅·伐木》“籩豆有践,兄弟无远” 唐 孔颖达 疏:“《礼》有同姓、异姓、庶姓。同姓,王之同宗,是父之党也;异姓,王舅之亲;庶姓,与王无亲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宗室》:“ 汉 、 唐 之际,皆以宗亲与庶姓并用。”

省括

谓将箭瞄准目标。括,箭杆末端。常用以比喻为政必须合于准则。《书·太甲上》:“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於度,则释。” 宋 梅尧臣 《蔡君谟示古大弩牙》诗:“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上立準度可省括,箭沟三道前直窊。” 清 黄宗羲 《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又言时及艰难,安危省括,悬於督抚,以臣裁量,多不可以备仓卒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

用志

犹用心。集中注意力。《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谓乎?”

居正

(1).谓遵循正道。《公羊传·隐公三年》:“君子大居正, 宋 之祸, 宣公 为之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 唐 李德裕 《授狄兼谟兼益王傅制》:“﹝ 兼謨 ﹞歷职有声,居正无挠,举其素行,擢在首僚。” 明 方孝孺 《娱静楼记》:“谋畧事功者流而为诈,居正蹈义者不良於为。” 王国维 《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摄政者,所以济变也。立 成王 者,所以居正也。”

(2).谓帝王登位。《艺文类聚》卷十三引 晋 刘琨 《劝进表》:“诚宜遗小礼,存大务,援据图録,居正宸极。”

良已

痊愈。《史记·孝武本纪》:“﹝ 武帝 ﹞遂幸 甘泉 ,病良已。”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良已,善已,谓愈也。” 宋 陆游 《夏秋之交久旱得雨喜作》诗:“卧听病良已,行吟愁欲无。”

骍角

语本《论语·雍也》:“子谓 仲弓 曰:‘犂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何晏 集解:“犂,杂文。騂,赤也。角者,角周正。中牺牲,虽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寧肯舍之乎?言父虽不善,不害於子之美。”后因以“騂角”表示后裔俊拔远胜前辈。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近古人伦,喜称阀閲。其蓽门寒族,百代无闻,而騂角挺生,一朝暴贵,无不追述本系,忘承先哲。” 宋 邵雍 《不可知吟》:“犂牛生騂角,老蚌产明珠。” 章炳麟 《信史上》:“ 仲弓 者, 冉氏 也。方以犂牛之子,多其騂角,此不为 冉閔 养于 石氏 发乎!”

文皇

(1).指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陈,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谥 文武大圣皇帝 故称。 唐 罗隐 《闻大驾巡幸》诗:“静思贵族谋身易,危觉 文皇 创业难。”《宋史·寇准传》:“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犹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 ,自惭不逮,甘心逊避。”

观德

观察德行。《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史记·乐书》:“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张守节 正义:“结乐使人知上之事,故观知其德也。”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山云特起,八卦成形。凤凰于飞,九州观德。”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与为人后》:“为人子者之絶本生之斩衰……屏而黜之,使不得与於观德之列,不亦可乎?”

宣圣

汉平帝 元始 元年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公 。此后历代王朝皆尊 孔子 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绍兴 幸学,亦製赞曰:‘大哉 宣圣 ,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影在 孔子 礼殿,托得其所,今必取之,未免随以风雷,惊骇 宣圣 ,非所以重道尊儒也。” 清 赵翼 《翰林苑有土地祠相传祀韩昌黎》诗:“抗疏几碎佛氏骨,从祀不惭 宣圣 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 大理国 进奉使 李紫琮 等来朝,路过 鼎州 ,到学宫拜 宣圣 像,与诸生相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