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九峰长老

作者:李彭 朝代:宋代

赠九峰长老原文

已透韶阳向上关,蔬盂茗碗每开颜。

头颅无意扫残雪,毳衲徒来着坏山。

瘦节直疑青嶂立,道心常与白鸥闲。

归来天末一回首,应在孤峰烟霭间。

诗词问答

问:赠九峰长老的作者是谁?答:李彭
问:赠九峰长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赠九峰长老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删韵

2. 豫章本作赠希广禅师。有注:一作九峰长老

参考注释

韶阳

谓明媚的春光。 唐 皇甫冉 《东郊迎春》诗:“律向韶阳变,人随草木荣。” 宋 张孝祥 《诉衷情·牡丹》词:“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韶阳。”

向上

(1)

(2) 朝向较高或最高的位置

伸出她的右手,手掌向上

(3) 向上攀

开颜

露出微笑

孩子们个个笑开颜

头颅

人的头

抛头颅,洒热血

无意

(1) 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对此无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

残雪

尚未化尽的雪。 唐 杜审言 《大酺》诗:“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唐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诗:“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氷流。” 明 文徵明 《除夕》诗:“腊意亦知人恋岁,为留残雪隔年看。”

毳衲

毛织衲衣,僧人所服。 宋 陆游 《赠枫桥化城院老僧》诗:“毳衲年年补,纱灯夜夜明。”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到八十四盘则骤寒,比及山顶,亟挟纊两重,又加毳衲、駞茸之裘。”

来着

表示某事已经发生过的语气助词,也表示一般的询问语气

我昨天说什么来着

他叫什么来着

坏山

倒塌的山。《晋书·天文志中》:“黑气如坏山坠军上者,名曰营头之气……此衰气也。” 唐 刘禹锡 《平齐行》:“春来羣乌噪且惊,气如坏山墯其庭。”

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山横曰嶂。” 唐 杜甫 《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宋 贺铸 《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 燕臺 凉。”

道心

(1).指天理,义理。《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沉 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 冯友兰 等注:“ 宋 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

(2).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汉 王充 《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爰自 风 姓,暨於 孔氏 ,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陆侃如 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应该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3).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释道温》:“义解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坛经·般若品》:“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西游记》第一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常与

指常所与共之物。《庄子·外物》:“鮒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鸥闲

谓鸥鸟闲暇自在。形容隐退者的悠闲生活。 宋 余靖 《留题澄虚亭》诗:“鱼戏应同乐,鸥闲亦自来。” 清 蒲松龄 《唐太史命作生志》:“泽车而乘款段,菊淡如人;小马而看盘伶,鸥闲似我。”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天末

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 张衡 《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叶圣陶 《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烟霭

云雾;云气

江那面的山峰,抹上蓝色的烟霭,显得十分美丽。——艾芜《野牛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