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莽子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后莽子行原文

将谓莽子少猖獗,不然刘藻何自刎。

幸予闻信早易督,不然军务谁为准。

疥癣岂足兴六师,土司遭燹亦堪悯。

绿旗兵虽非勇战,守土之责调以近。

比及阁督至滇南,早报藻也小弗忍。

其时统军两总兵,廓清边徼威已振。

因知莽子怯于雀,绿旗已足驱丛隼。

孟艮整欠实贼巢,贼首弃之逃迫窘。

阁督驰檄二统戎,务获贼首毋容隐。

莽子之役毕于此,次第撤兵无事𦂳。

十三版纳昨蹂1*1躏,招徕荒土俾勤垦。

土赋不多亦正供,降旨豁免苏穷蠢。

譬之庸愚御驽马,弗进于行徒伤吻。

庖丁游刃有馀地,事在人为言益允。

诗词问答

问:后莽子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后莽子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七

2. 莽匪侵扰土司边境虽小丑不足烦申讨然土司久隶版籍兵燹遽罹情亦堪悯而刘藻所调绿旗兵不及千人未足以壮军声而詟贼胆因命多调滇省防兵七千馀厚集其力剋期进剿自此屡战皆捷

参考注释

猖獗

(1) 凶恶而放肆

外受流言,沉迷猖獗。——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旧时中国猖獗多年的天花,后来灭迹了

(2) 失败;倾覆

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然

(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何自

何以,因何。《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輦过,问 唐 曰:‘父老何自为郎?家何在?’”《汉书·张良传》:“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以文章名於世而以忠信自结人主,朝廷知之可也,四方之人,何自知之?”

闻信

(1).听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洭水》:“古来相传,有数女取螺于此,遇风雨昼晦,忽化为石。斯诚巨异,难以闻信。”

(2).听到消息。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幸女闻信,先期逸去。”

军务

军队的事务;军事任务

军务繁忙

管理军务

疥癣

由穿孔疥虫( Sarcoptes 属)在皮肤中(尤其在动物头、脸部)钻穴寄生所致的一种螨病

足兴

〈方〉∶满足需要

唱了大半天,她还没足兴

六师

周 天子所统六军之师。《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曾运乾 正读:“六师,天子六军。 周 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师。”《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后以为天子军队之称。《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尽力输诚,奬厉六师……以寧社稷,以报万分。” 唐  许敬宗 《奉和入潼关》诗:“济 潼 紆万乘,临 河 耀六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及车驾将至,冰骤坚,六师毕济。”亦泛指全部军队。参见“ 六军 ”。

土司

(1) 烤面包片。又称“吐司”

(2) 元、明、清时期于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由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

旗兵

亦作“旂兵”。八旗兵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勘定三藩,洗盪西域,旂兵勛伐,亦炳炳在緑营上。” 老舍 《茶馆》第一幕:“还有那个 康有为 ,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

守土

守卫疆土

守土有责

比及

介词,等到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论语·先进》

其时

(1).那时;当时。《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其时, 白敏中 以中书侍郎请告归家, 白居易 新授 杭州 太守,回来赴任。两个都到 遐叔 处贺喜。” 鲁迅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

(2).犹言正当时;正是时候。 徐迟 《牡丹》五:“真抗战,假抗战,他了若指掌。助 纣 为虐,他是不干的,浑水摸鱼,此其时也。”

统军

(1).官名。《新唐书·兵志》:“ 武德 六年,以天下既定,遂废十二军,改驃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

(2). 唐 代禁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各置统军一人,位次于大将军。见《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又 金 代于 河南 、 山西 、 陕西 、 益都 置统军司,有统军使、副统军等官。见《金史·百官志三》。

总兵

(1) 统领军队;率兵

降本期总兵。——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明代统帅军队出征的将领,后来成为镇守一方的将领的职称。清代总兵为地方驻防军队的高级武官,也叫“总镇”

廓清

澄清;肃清

边徼

亦作“邉徼”。1.犹边境。《梁书·萧藻传》:“时天下草创,边徼未安。” 唐  李峤 《城》诗:“何辞一万里,边徼捍 匈奴 。” 宋  苏辙 《次韵子瞻人日猎城西》:“少小事邉徼,斩刈轻荼蓼。” 明  谢肃 《送陈德原之琼州宁远县知县》诗:“但使政成邉徼静,酿榴为酒且须酣。”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 腾 则僻在边徼,交通梗塞,海内之人,知者盖鲜。”

(2).犹界限。 闻一多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诗:“我才知道我已离了故乡,贬斥在情爱底边徼之外--飘簸在海涛上的一枚钓饵。”

贼巢

贼窝;贼人的老巢

贼首

盗贼的头领。《禅真逸史》第三五回:“但遇贼军掳掠,鸣金为号,尽数剿除,得贼首者为上功。”

迫窘

窘迫。《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日杳杳以西頽兮,路长远而窘迫” 汉  王逸 注:“言日已西頽,年岁卒尽,道路长远,不得復还,忧心迫窘,无所舒志也。”《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爽 得 宣王 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卫藏通志》引 清世宗 《<御制语录>后序》:“既见,问难甚久,其伎俩未能令朕发一疑情,迫窘詰屈。”

驰檄

迅速传送檄文。《后汉书·孔融传》:“ 融 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建 因驰檄四方,会兵讨 梁 ,四方知其非诚实,皆不应。” 清  杨琯 《驱蝗》诗:“上官驰檄急如火,下令未雨须绸繆。”

统戎

统帅;主将。 宋  范仲淹 《延州谢上表》:“臣职贰统戎,志存殄寇,所宜尽瘁,敢昧请行。”

容隐

包庇隐瞒。《后汉书·徐防传》:“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説,不修家法,私相容隐,开生姦路。” 唐  白居易 《论元稹第三状》:“内外权贵亲党纵横,有大过大罪者,必相容隐而已,陛下从此无由得知。”《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其出掠亦各分部统,自称大王之号。到回去,仍復隐讳了。劫掠得金帛,均分受用,亦有将十分中一二分,献与本岛头目,互相容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仍有犯者,准令举发,给予优奬。倘有容隐,一经查出,本犯照新例处死。”

于此

(1).在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 韩文公 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次第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撤兵

退兵,将军队从驻守地或战斗地区撤走

先请大将军撤兵移营后。——《广州军务记》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