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声声慢

作者:林正大 朝代:宋代

括声声慢原文

暮春天气,争看长安,水边多丽人人。意远态浓,肌理骨肉轻匀。绣罗衣裳照映,尽蹙金、孔雀麒麟。夸荣贵,是椒房云幕,恩宠无伦。簇簇紫驼翠釜,间去声水精盘里,绣鲙纷纶。御送珍羞,夹道箫鼓横陈。后来宾从杂B241,认青鸾、飞舞红巾。扶下马,似杨花、翻入锦茵。

诗词问答

问:括声声慢的作者是谁?答:林正大
问:括声声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林正大的名句有哪些?答:林正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暮春

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天气

在较短时间内特定地区的大气状况;气象情况

看长

看得远,有远见。《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 晁夫人 道:‘狗!是甚么是,我只説是爷儿们不看长!’”《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你若不茁茁实实的説与他,狗揽三堆屎,有了和尚,他还有‘寺’哩!甚么是看长的人!咱做这枉躭虚名的勾当。”

人人

每人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意远

(1).谓胸怀旷达,意趣超逸。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 唐 杜甫 《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缓走到堤边,看那游人垂钓,忽听到数声清磐,度水穿林,更觉涤尽尘心,飘飘意远。”

(2).犹言想得很远。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六:“她的浅笑使你神往,她的小步使你意远。”

态浓

妆扮浓艳。 唐 杜甫 《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 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肌理

(1).皮肤的纹理。 唐 杜甫 《丽人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清 赵翼 《问鱽鱼》诗:“胡为肌理如凝脂,锋鋩似丛棘。”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且皮肤相当白,肌理相当细。”

(2).指器物、花木、果实、水土等表面的纹理。 汉 蔡邕 《弹棋赋》:“设兹文石,其夷如砥。采若锦繢,平若停水。肌理光泽,滑不可屡。” 宋 蔡襄 《荔枝谱》二:“若夫厚皮尖刺,肌理黄色,附核而赤,食之有查,食已而涩,虽无酢味,自亦下等矣。” 金 党怀英 《琼花木后土像》诗:“诊材归好事,肌理緻且坚。”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 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

骨肉

(1) 身体

骨肉归复于土。——《礼记》

(2) 骨和肉

(3) 比喻至亲

亲生骨肉

骨肉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此之谓骨肉之亲。——《吕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说他无缘无故筑什么万里长城,害得人家骨肉分离。——《孟姜女》

轻匀

轻盈匀称。 清 吴伟业 《又题董君画扇》诗之二:“ 湘君 浥泪染琅玕,骨细轻匀二八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七:“她胸脯丰满,但又没有破坏体态的轻匀。”

罗衣

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汉 边让 《章华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唐 杜甫 《黄草》诗:“万里秋风吹 锦水 ,谁家别泪溼罗衣?” 明 周在 《闺怨》诗:“ 江 南二月试罗衣,春尽 燕山 雪尚飞。”

照映

照耀映射

八角楼上的灯光,照映着密密的竹林

蹙金

(1).一种刺绣方法。用金线绣花而皱缩其线纹,使其紧密而匀贴。亦指这种刺绣工艺品。 唐 杜甫 《丽人行》:“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星靨笑偎霞脸畔,蹙金开襜衬银泥。” 宋 杨万里 《中秋月长句》:“黄罗团扇暗花纹,蹙金突起双龙凤。”

(2).比喻文辞完美充实、无懈可击。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张登 长於小赋,气宏而密,间不容髮,有织成隐起往往蹙金之状。”

孔雀

东南亚和东印度群岛产的一种非常大型的陆栖雉类(属名Pavo),有羽冠,雄的尾毛很长,展开时像扇子,有绿孔雀和白孔雀两种。群居在热带森林中或河岸边,羽毛可做装饰品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徘徊,犹疑不决。汉人诗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有这个意思。用这两句诗引起下边的故事,古代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麒麟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 宋 黄庭坚 《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 庆州 节,十年麒麟地上行。”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 和 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 荣 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

(3).见“ 麒麟阁 ”。

(4).见“ 麒麟殿 ”。

荣贵

荣华富贵。《汉书·王莽传上》:“父子之亲天性自然,欲其荣贵甚於为身。” 唐 杜甫 《贻阮隐居》诗:“足明 箕 潁 客,荣贵如粪土。”《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满腹锦绣,胸藏经纬,求取功名,一定身荣贵。”

椒房

(1).即 椒房殿 。《汉书·车千秋传》:“ 江充 先治 甘泉宫 人,转至 未央 椒房 。” 颜师古 注:“ 椒房 ,殿名,皇后所居也。”《文选·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 掖庭 椒房 ,后妃之室。”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 长乐宫 有 椒房殿 。”参见“ 椒房殿 ”。

(2).泛指后妃居住的宫室。《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椒房丹地,有众如云,本由嗜欲之情,非关风化之义。” 明 谢谠 《四喜记·琼英入宫》:“定知你龙幃赐寝,定知你椒房得宠。”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怕庸姿 * ,不堪陪从椒房。受宠承恩,一霎里身判人间天上。”

(3).后妃的代称。《后汉书·延笃传》:“大将军椒房外家,而皇子有疾,必应陈进医方,岂当使客千里求利乎?”《晋书·胡奋传》:“ 奋 既旧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见宠待。” 明 张居正 《论外戚封爵疏》:“今使椒房之属与有大勋劳之人并享茅土,非所以昭有功、劝有德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自古道,君王爱馆娃。繫背纱,先须采选来家,替椒房作伐。”

云幕

(1).轻柔飘洒如云雾的帐幕。《西京杂记》卷一:“ 成帝 设云帐、云幄、云幕於 甘泉 紫殿 ,世谓 三云殿 。” 唐 杜甫 《丽人行》:“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 虢 与 秦 。” 仇兆鳌 注:“ 周 注:谓铺设幕帐如云雾也。” 宋 林正大 《括声声慢》词:“夸荣贵,是椒房云幕,恩宠无伦。”

(2).泛指帐幕。 唐 杜甫 《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诗:“云幕随开府,春城赴上都。” 仇兆鳌 注引 王洙 曰:“军中以幕为府。”

(3).由云形成的帷幕。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颂·沉冥地狱篇颂》:“罗城振云幕,锋树鬱霜枝。”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臧克家 《我用小声念着你的名字--纪念巴勃罗·聂鲁达五十寿辰》诗:“这架飞机,周身闪耀着光辉,超过海洋和高山,穿过浓黑的云幕。”

恩宠

恩惠与宠爱

无伦

无与匹比。 汉 扬雄 《法言·五百》:“贵无敌,富无伦。” 李轨 注:“伦,匹。” 宋 欧阳修 《答许发运见寄》诗:“琼花芍药两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生受盏神驰,嗅其茶,芳烈无伦。” 邹韬奋 《看看宇宙何等的伟大》:“还有若干与此相类的宇宙,或者与我们所处的‘宇宙’遥隔一广漠无伦的空间,亦不可知。”

簇簇

(1).一丛丛;一堆堆。 唐 白居易 《开元寺东池早春》诗:“池水暖温暾,水清波瀲灩。簇簇青泥中,新蒲叶如剑。”《红楼梦》第二九回:“到了初一这一日, 荣国府 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

(2).丛列成行貌。 唐 王建 《横吹曲辞·陇头水》:“ 陇 东 陇 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胡兵夜回水傍住。忆著来时磨剑处。”

(3).衣衫鲜明整洁貌。《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赵二 在混堂内洗了个浄浴,打扮得帽儿光光,衣衫簇簇,自家提了一碗灯笼前来接亲。”

紫驼

(1).赤栗色骆驼。 唐 杜甫 《丽人行》:“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2).指用驼峰作成的珍贵菜肴。 宋 苏轼 《送碧香酒与赵明叔教授》诗:“不羡紫驼分御食,自遣赤脚沽村酿。”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簇金盘罗列着紫驼新,倒银瓶满泛着鹅黄嫩。”

翠釜

指精美的炊器。 唐 杜甫 《丽人行》:“紫駞之峯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络绎八珍送,无非翠釜驼峰。”《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忙呼玉女捧牙盘,催唤神娥调翠釜。”

去声

(1)

(2) 古代汉语四声的第三声

(3) 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水精盘

亦作“ 水晶盘 ”。1.水晶制成的盘子。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上:“ 汉成帝 获 飞燕 ,身轻欲不胜风。恐其飘翥,帝为造水晶盘,令宫人掌之而歌舞。”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五十章:“他从水精盘中抓起一块窖冰向两边太阳穴擦一擦,竭力使自己略微镇静。”

(2).喻指精美的盘子。 唐 王昌龄 《甘泉歌》:“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

(3).喻指晶莹的圆月。 唐 李商隐 《碧城》诗之一:“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

纷纶

(1).杂乱貌;众多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纷纶威蕤,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汉书》作“纷轮”。 宋 苏轼 《三笑图赞》:“万生纷纶,何鄙何妍,各笑其笑,未知孰贤?” 明 高启 张宪 《舞剑联句》:“屋翻影纷纶,地殷势挥霍。” 清 唐孙华 《夏日斋中读书》诗之一:“纷纶布经籍,汎滥陈篇章。”

(2).渊博。《后汉书·逸民传·井丹》:“ 井丹 字 大春 ……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 井大春 。’” 李贤 注:“纷纶,犹浩博也。”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或有渔猎三史,纷纶五经。”

(3).忙碌;忙乱。 唐 杜甫 《丽人行》:“犀箸厌飫久未下,鸞刀缕切空纷纶。”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玉华侍郎》:“人世纷纶,真可厌苦。”

(4).华美。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唐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片玉寄幽石,纷纶当代名。”

珍羞

亦作“ 珍饈 ”。珍美的肴馔。 汉 张衡 《南都赋》:“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宋 司马光 《和潞公真率会》:“不待珍羞方下筯,只将佳景便娱宾。” 明 无名氏 《双忠记·二仙点化》:“驾轻车出入皇朝,食有珍饈,衣有金貂。” 老舍 《茶馆》第一幕:“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

夹道

(1) 两侧有墙壁等的狭窄道路

(2) 排列在道路两侧

夹道欢迎

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横陈

(1) 横七竖八地排列

难民横陈街头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2) 横穿

一水横陈,把市区分成两半

后来

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宾从

(1) 服从,归顺

(2) 宾客和仆从

青鸾

(1).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鸞。”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王琦 注引《艺文类聚》:“《决疑註》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鸞。”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骑白鹤,上青霄;跨青鸞,远市朝。” 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忽驾青鸞返碧虚,琼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废寝忘餐思想徧。赖有青鸞,不必凭鱼雁。”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青鸞杳,碧天云海音絶。”

(3).相传 罽宾王 于 峻祁之山 ,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后因以“青鸞”借指镜。 闽 徐夤 《上阳宫词》:“妆臺尘暗青鸞掩,宫树月明黄鸟啼。” 明 汤三江 《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双调夜行船序》套曲:“侍儿扶傍粧臺,懒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

(4).亦作“ 青鑾 ”。銮铃。天子之车衡上有鸾,鸾口衔铃,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车驾。 南朝 齐武帝 《耕藉诏》:“鸣青鸞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侍青鑾以云耸,夹丹輦以霞飞。”

(5).指女子。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兰花》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鸞家远近。”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偷看,分明旧识青鸞,却做双栖新燕。”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八日生归,见惟空室,悵悢若失,乃为诗曰:‘灵琐知何处,青鸞杳不回。’”

飞舞

在空中飞着舞动

海燕在黑色的海面上高傲地飞翔

红巾

(1).红色巾帕。 唐 杜甫 《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宋 苏轼 《贺新郎》词:“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清 龚自珍 《瑶台第一层》词附录:“王孙密以红巾繫女衵衣,女不知也。”

(2).借指美女。 唐 王勃 《落花落》诗:“綺阁青臺静且閒,罗袂红巾復往还。”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见“ 红巾军 ”。

下马

(1) 从马上下来

我为了减轻马的负载宁愿下马

(2) 比喻某个重大工程或工作项目中止进行

杨花

指柳絮。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 宋 陈偕 《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杨花!多么轻的杨花呀!”

锦茵

(1).锦制的垫褥。《文选·潘岳<寡妇赋>》:“易锦茵以苫席兮,代罗幬以素帷。” 刘良 注:“茵,褥也……言居夫丧,故以苫席易锦褥。” 唐 杜甫 《丽人行》:“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宋 陆游 《满江红》词:“金鸭微温香縹渺,锦茵初展情萧瑟。”

(2).喻指芳草。 前蜀 韦庄 《小将张彦射虎歌》:“草际旋看委锦茵,腰间不更抽白羽。”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