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依

作者:王柏 朝代:宋代

畴依原文

於皇周公,勤劳王家。
掬舄几几,德音不瑕。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坐以待日,制作大备。

诗词问答

问:畴依的作者是谁?答:王柏
问:畴依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柏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柏名句大全

王柏畴依书法欣赏

王柏畴依书法作品欣赏
畴依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周公

(1). 西周 初期政治家。姓 姬 名 旦 ,也称 叔旦 。 文王 子, 武王 弟, 成王 叔。辅 武王 灭 商 。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摄政。东平 武庚 、 管叔 、 蔡叔 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 洛邑 为 东都 ,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左传·僖公五年》:“秋,诸侯盟。王使 周公 召 郑伯 。” 杜预 注:“ 周公 ,宰 孔 也。”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人三》:“周公,泛指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 庄公 十六年,有 周公 忌父 ; 僖公 五年,有宰 周公孔 ,非 周公旦 明矣。”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梦见 周公 。’”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叩门惊 周公 。”

勤劳

(1) 扰劳;辛劳

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隋书》

(2) 引申为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人之勤劳。——清· 黄宗羲《原君》

千万倍之勤劳。

勤劳致富

(3) 疲劳

奔走可击;勤劳可击。——《吴子·料敌》

(4) 功劳

多建勤劳

未有勤劳

王家

(1).犹王室,王朝,朝廷。《书·武成》:“至于 大王 ,肇基王迹, 王季 其勤王家。” 孔颖达 疏:“ 王季 修 古公 之道,诸侯顺之,是能纘统 大王 之业,勤立王家之基本也。” 唐 吕温 《道州律令要录序》:“太尉侍中勤劳王家,惠於生人。” 宋 强至 《上参政赵侍郎启》:“十载台路,一心王家。” 王国维 《颐和园长词》:“上相留都拥大牙,东南诸将翊王家。”

(2).王侯之家。《后汉书·梁冀传》:“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 南朝 梁 沉约 《弥勒赞》:“脱屣王家,来承宝位。”

几几

犹几乎。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前入魔鬼之网罗,几几地狱,今登光明之善域,赫赫天堂。” 清 黄遵宪 《<人境庐诗草>自序》:“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 孙中山 《社会主义之派别及方法》:“其失业者,固沦落而受天演之淘汰,即有业者亦以工价之贱,几几不能生存於社会矣。”

犹几许。 前蜀 贯休 《山居》诗之二二:“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

(1).安重貌。《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朱熹 集传:“安重貌。”一说,鞋头尖而上翘。 宋 叶适 《祭陈君举中书文》:“好恶顺逆,几几恭恭;进退用舍,侃侃雝雝。” 清 姚鼐 《淮南盐运通判张君墓志铭》:“羣言以礼,士容几几,维邦之祉;羣言诡随,士容昌被,邑以敝堕。” 清 陈梦雷 《抒哀赋》:“ 姬公 之困鴟鴞兮,婴跋疐而几几。”参见“ 几舄 ”。

(2).偕同貌。 汉 扬雄 《太玄·亲》:“宾亲于礼,饮食几几。” 范望 注:“几几,偕也。”

德音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韩愈 《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 ,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明 何景明 《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不瑕

不无。《诗·邶风·二子乘舟》:“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马瑞辰 通释:“瑕遐古通用。遐之言胡也。胡,无一声之转,故胡宁又转为无宁。凡《诗》言‘遐不眉寿’,‘遐不黄耇’,‘遐不谓矣’,‘遐不作人’,遐不犹云胡不,信之之词也。易其词则曰不瑕。凡《诗》言‘不瑕有害’,‘不瑕有愆’,不瑕犹云不无,疑之之词也。”

三王

(1).指 夏 、 商 、 周 三代之君。(1) 夏禹 、 商汤 、 周武王 。《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 范宁 注:“三王,谓 夏 、 殷 、 周 也。 夏后 有 钧臺 之享, 商汤 有 景亳 之命, 周武 有 盟津 之会。”(2)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赵岐 注:“三王,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是也。”(3) 商汤 、 周文王 、 周武王 。《尸子》卷下:“ 汤 復於 汤丘 , 文王 幽於 羑里 , 武王 羈於王门; 越王 栖於 会稽 , 秦穆公 败於 崤塞 , 齐桓公 遇贼, 晋文公 出走,故三王资於辱,而五霸得於困也。”

(2).指 周 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国语·周语下》:“以太蔟之下宫,布令於 商 ,昭显文德,底 紂 之多罪,故谓之宣,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韦昭 注:“三王, 太王 、 王季 、 文王 也。”

(3). 王 姓三名人之合称。(1) 汉 之 王奉光 、 王商 、 王凤 。《汉书·王商史丹等传赞》:“自 宣 、 元 、 成 、 哀 外戚兴者, 许 、 史 、三 王 、 丁 、 傅 之家,皆重侯累将。” 颜师古 注:“三王,谓 邛成侯 及 商 、 凤 三家也。” 邛成侯 , 王奉光 的封爵。(2) 汉 之 王尊 、 王章 、 王骏 。《汉书·王吉传》:“先是京兆有 赵广汉 、 张敞 、 王尊 、 王章 ,至 骏 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 赵 、 张 ,后有三 王 。’” 晋 潘岳 《西征赋》:“ 赵 张 三 王 之尹京, 定国 释之 之听理。”(3) 唐 之 王珣 、 王玙 、 王瑨 。《新唐书·王珣传》:“﹝ 王方翼 ﹞子 珣 ,字 伯玉 ,与兄 璵 、弟 瑨 以文学称,时号‘三王’。”(4) 唐 之 王勃 、 王绪 、 王仲舒 。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及得三 王 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清 钱谦益 《寄侯豫章督学江西》诗:“励俗蒸尝先两庙,採风词翰继三 王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四三王》:“ 唐 滕王阁 有三 王 、则 王勃 作序, 王绪 作赋, 王仲舒 作修阁记也。”

制作

(1) 制造

制作玩具

(2) 指写作

(3) 制度

定制作

大备

一切具备;完备。《庄子·徐无鬼》:“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 成玄英 疏:“备,具足也。”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其极盛之时,大备之制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 陆 后再膺存问,九十七而下世,饰终赠諡之典大备,尤非 董 所敢望。” 孙中山 《行易知难》第二章:“考 中国 钱币之兴,当在 神农 日中为市之后,而至於 成周 ,则文物之盛已称大备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