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林子长韵

作者:陈造 朝代:宋代

次林子长韵原文

孤亭屹山椒,山灵信多助。
比肯迂玉节,来作数刻住。
江明山动色,取重以公故。
未须坐谭客,子弟自翘楚。
云岚远明灭,阡陌随指顾。
何以验人情,楚歈杂吴舞。
我来空想像,梦去上烟雨。
尚及拂云饮,醉狂烦杜举。
新欢偿昔游,幸会乃如许。
古人重一饭,志士赋盛遇。
归时混游人,健倒各扶路。

诗词问答

问:次林子长韵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次林子长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孤亭

孤立的亭子。 宋 梅尧臣 《会胜院沃洲亭》诗:“孤亭一入野气深,松上藤萝篱上葛。” 宋 朱熹 《再用韵题翠壁》:“孤亭一目尽天涯,俯瞰烟村八九家。” 金 元好问 《横波亭》诗:“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 元龙 百尺楼。”

山椒

(1).山顶。 汉武帝 《李夫人赋》:“惨鬱鬱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於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文选·谢庄<月赋>》:“ 洞庭 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於山椒,雁流哀於江瀨。” 李善 注:“山椒,山顶也。” 元 汤式 《天净沙·小景》曲:“翠岧嶢天近山椒,緑蒙茸雨涨溪毛,白靉靆云埋树腰。” 清 顾炎武 《劳山歌》:“何时结屋倚长松,啸歌山椒一老翁。”

(2).即花椒。

山灵

(1).山神。《文选·班固<东都赋>》:“山灵护野,属御方神。” 李善 注:“山灵,山神也。” 元 房皞 《送王升卿》诗:“我欲从君觅隐居,却恐山灵嫌俗驾。” 清 林则徐 《塞外杂咏》:“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郭沫若 《月蚀》:“我们 四川 的山灵水伯远远在招呼我。”

(2).山间出产的珍异食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舒心的列山灵,陈水陆, 张君瑞 合当钦敬。”

(3).昆虫名。彝族民间史诗《梅葛》第三部七:“岩上‘伯幺’有三对,河坝‘山灵’有二对,人人见了都喊打。”原注:“伯幺、山灵,都是昆虫。”

多助

得到外界许多支援和帮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玉节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 齐 陈乞 遣 阳生 ﹞与之玉节而走之。” 何休 注:“节,信也。析玉与阳 生 ,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宋 杨万里 《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 岭 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清 唐孙华 《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 济水 东,少年练达许谁同。”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注:“《汉书音义》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节,竹约也,以玉为之,故云玉节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4).手杖的美称。 唐 胡曾 《咏史·高阳池》:“何事 山公 持玉节,等閒深入醉乡来。”

(5).笋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竹根乍烧玉节快,酒面新泼金膏寒。”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

(6).藕的美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藕》:“ 陶弼 诗:‘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7).形容高尚的节操。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重九》词:“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唐 张说 《皇帝行太和之乐一章》:“玉节四夏,金鏘五钟。” 唐 陆龟蒙 《寒夜联句》:“高唱戞金奏,朗咏鏗玉节。”

作数

算数。多指说话能兑现

动色

(1).谓脸上显出受感动的表情。《后汉书·班彪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阁学》:“公夙知其弊,故上疏详之, 纯皇帝 为之动色。”

(2).谓景色变化。 唐 李邕 《春赋》:“千巖为之动色,万壑为之流波。”

取重

得到重视。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故儒其名者,必奔走贵势之门,以希光宠而取重焉。”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彼方有所挟以取重於人主,而人主又尝自恃其往日之英断,以为彼有所不敢肆也。”

子弟

(1) 子与弟;亦泛指子侄辈

职工子弟

阏氏子弟在。——《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

单于子弟发兵。

有子弟十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泛指年轻的后辈

此必洄曲子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子弟素健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与子弟角。——《聊斋志异·促织》

(4) 指嫖客

翘楚

楚:荆木。高出杂树的荆木。《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后用“翘楚”比喻优秀特出的人才或突出的事物:翘楚可敬|推为小说之翘楚。

云岚

山中云雾之气。 唐 白居易 《春游二林寺》诗:“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嵐积。” 元 张雨 《登善精舍葺治苟完七小诗以写予怀》之二:“深结云嵐为保障,賸培松竹当儿孙。”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 吴竹屿 《曇香阁词》,如水木之清华,云嵐之秀润,高者亦 湘云 流亚。”

明灭

指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星光明灭

明灭可见。——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云霞明灭或可睹。——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阡陌

(1) 田界

田连阡陌

(2) 田间小路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田野,垄亩

援旗誓众,奋于阡陌之上。——晋· 陆机《豪士赋》序

(4) 比喻途径、门路

(5) 草野民间

倔起阡陌之中。——汉· 贾谊《过秦论上》

指顾

(1).手指目视;指点顾盼。《汉书·律历志上》:“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旧唐书·郑畋传》:“臣始仕从戎,爰承指顾,稟三令五申之戒,预一匡九合之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先躋峯攀磴里许,而至絶顶,则南瞰 西华 ,东瞰夹壁,西瞰南溪,北瞰城邑,皆在指顾。” 清 陈维崧 《喜迁莺·排闷》词:“凭高指顾,叹野水增波,故陵无树。”

(2).一指一瞥之间。形容时间的短暂、迅速。 汉 班固 《东都赋》:“指顾倏忽,获车已实。” 宋 苏轼 《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边臣贾勇,争欲立功,以为 河 南之地,指顾可得。” 明 陆粲 《庚巳编·神丹》:“女每有所须,虽远方非时之物,一指顾间可致。” * 《攻克石门》诗:“ 石门 封锁 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

(3).犹指挥。《新唐书·赵犫传》:“自号令指顾,羣儿无敢乱。”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三折:“望贤士运神机,施妙策,指顾三军,保乾坤奠安。”参见“ 指挥 ”。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想像

设想

把原子专家们想像成长胡子的老头

烟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拂云

触到云。极言其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凡诸宫殿门臺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 唐 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竹》:“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膾跃湍之魴,炙拂云之鹊。”

醉狂

谓沉醉。 唐 白居易 《醉中留别杨六兄弟》诗:“春初携手春深散,无日花间不醉狂。”

杜举

春秋 时, 晋 大夫 知悼子 ( 荀盈 )卒, 平公 饮酒、击钟。宰夫 杜蒉 责以大臣丧日,不应举乐。 平公 引过自责,饮酒示罚, 杜蒉 洗而扬觶。 平公 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以戒后世。事见《礼记·檀弓下》。后因以称享宴礼毕而举杯为杜举,表明此杯乃昔者 杜蒉 之所举。 唐 裴度 《黄目樽赋》:“自合礼於宗彝,匪齐名於杜举。” 宋 苏轼 《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愿君倡此风,扬觶斯杜举。” 清 钱谦益 《饮酒》诗之三:“此言当杜举,聊用勒酒城。”

新欢

新的情人或恋人

幸会

(1).幸运遇合。 南朝 宋 谢瞻 《於安城答灵运》诗:“幸会果代耕,符守江南曲。” 唐 韩愈 《答张籍书》:“及聆其音声,按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李王二公书画》:“不图夤缘幸会,获庇所天。”

(2).好时会,好时运。《魏书·陆俟传》:“臣等邀逢幸会,生遇昌辰。” 宋 曾巩 《襄州与交代孙欣启》:“惟事契之稠重,实愚冥之幸会。”

(3).敬辞。谓荣幸地会见。 唐 李商隐 《可叹》诗:“幸会东城宴未迴,年华忧共水相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湖赏》:“[ 坡 ]此是 琴操 ,如今就要为尼了。[ 佛 ]久闻久闻,幸会幸会!”《红楼梦》第一○九回:“近来因为园内人少,一个人轻易难出来,况且咱们这里的腰门常关着,所以这些日子不得见你。今儿幸会!”京剧《猎虎记》:“久仰二位英名,今日幸会了!”

如许

(1) 多么,这么

花儿美如许

(2) 如此多,那样多

这狗官竟贪污了如许资财

行路如许难,谁能不华发。——宋· 范成大《盘龙驿》

古人

泛指前人,以区别于当世的人

一饭

(1).一餐饭。《公羊传·昭公十九年》:“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復加一饭则脱然愈,復损一饭则脱然愈。”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五:“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2).以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宋 叶适 《周君南仲墓志铭》:“常以世道兴废为己重负,一饭不顾私,忧时如家,忧人如身。” 清 钱谦益 《张凤翼授文林郎制》:“其属城下邑父老子弟,皆 高帝 丰沛 故人之遗也,朕岂能一饭置之哉!”

志士

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

爱国志士

游人

见“游客”

健倒

滑倒;翻倒。 唐 卢仝 《村醉》诗:“昨夜村饮归,健倒三四五,摩挲青莓苔,莫嗔惊著汝。” 宋 范成大 《蛇倒退》诗:“那知下岭处,慄甚履冰战……健倒輒寻丈,徐行厪分寸。” 金 麻革 《题李氏寓酒轩》诗:“焉知贫士贫到骨,健倒仰天歌黄鵠。”

扶路

(1).相携于路。 唐 卢照邻 《哭金部韦郎中》诗:“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

(2).沿途。《晋书·谢安传》:“ 羊曇 者, 太山 人也……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清 谈迁 《北游录·纪闻上》:“ 汝绍 平生未尝外宿,家人疑之,近庄里许,使童子先往,久之不至,扶路求之,不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