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弟贬袁州(一作皇甫冉诗,题送从弟豫贬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原文

何事成迁客,思归不见乡。游吴经万里,吊屈向三湘。
水与荆巫接,山通鄢郢长。名羞黄绶系,身是白眉郎。
独结南枝恨,应思北雁行。忧来沽楚酒,老鬓莫凝霜。

诗词问答

问:《送从弟贬袁州(一作皇甫冉诗,题送从弟豫贬远州)》的作者是谁?答:刘长卿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刘长卿的名句有哪些?答:刘长卿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刘长卿送从弟贬袁州(一作皇甫冉诗,题送从弟豫贬远州)书法作品欣赏
送从弟贬袁州(一作皇甫冉诗,题送从弟豫贬远州)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迁客

遭贬迁的官员

迁客骚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思归

(1).想望回故乡。 汉 张衡 《思玄赋》:“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困於人閒烦黷,常思归而永叹。”

(2).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姊规》:“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名思归鸟。”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三湘

(1). 湖南 湘乡 、 湘潭 、 湘阴 (或 湘源 ),合称 三湘 。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 三湘 ,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区。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昔放 三湘 去,今还万死餘。” 清 吴伟业 《送圣符弟之任蕲水丞》诗之四:“廿载流移復, 三湘 转运长。”

(2).指 沅湘 、 潇湘 、 资湘 。 晋 陶潜 《赠长沙公族祖》诗:“遥遥三 湘 ,滔滔九江。” 陶澍 集注:“ 湘水 发源会 瀟水 ,谓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 ,会 资江 谓之 资湘 ;又北与 沅水 会於湖中,谓之 沅湘 。” 明 徐桢卿 《送盛斯徵赴长沙》诗:“蛮中瘴远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3).指 湖南 。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 岳麓山 头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风神。”

荆巫

(1). 荆楚 的巫祝。《史记·封禅书》:“ 荆 巫,祠 堂下 、 巫先 、 司命 、 施糜 之属。” 唐 刘禹锡 《阳山庙观赛神》:“ 荆 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启醉颜。”

(2). 荆山 与 巫山 。 晋 张载 《登成都白菟楼》诗:“西瞻 岷山 岭,嵯峨以 荆 巫 。” 唐 许浑 《酬绵州于中丞使君见寄》诗:“ 荆 巫 夜隔 巴 西月, 鄢 郢 春连 汉 上花。”

鄢郢

(1). 春秋 楚文王 定都于 郢 , 惠王 之初曾迁都于 鄢 ,仍号 郢 。因以“鄢郢”指 楚 都。《商君书·弱民》:“ 秦 师至, 鄢 郢 举,若振槁。”《史记·苏秦列传》:“ 秦 必起两军,一军出 武关 ,一军下 黔中 ,则 鄢 郢 动矣。” 张守节 正义:“ 鄢乡 故城在 襄州 率道县 南九里。 安郢城 在 荆州 江陵县 东北六里。 秦 兵出 武关 ,则临 鄢 矣;兵下 黔中 ,则临 郢 矣。” 晋 左思 《魏都赋》:“ 临菑 牢落, 鄢 郢 丘墟。”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 伍君 开张 闔閭 ,倾荡 鄢 郢 。”

(2).泛指今 湖北 江陵 、 襄阳 一带。 唐 皇甫冉 《送从弟豫贬袁州》诗:“水与 荆 巫 接,山通 鄢 郢 长。”

黄绶

(1).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綬。” 唐 刘长卿 《送从弟贬袁州》诗:“名羞黄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铜印黑綬及黄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诗:“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惜其伟才,只到黄綬,故其论家,往往高於众作。” 明 徐渭 《龛山凯歌》之二:“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綬着戎衣。”

白眉

(1).《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马良 ,字 季常 , 襄阳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 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喻兄弟或侪辈中的杰出者。 唐 陈子昂 《合州津口别舍弟》诗:“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妓聪敏》:“歌妓 顺时秀 ,姓 郭 氏,性资聪敏,色艺超絶,教坊之白眉也。”《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先生大才,又是尊府白眉,今日幸会,一切要求指教。” 郭沫若 《沸羹集·亦石真已死了吗?》:“他的知识的渊博,见解的精当,实是侪辈中的白眉。”

(2).喻一弯新月。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白眉惊半隐,虹势讶全微。”

南枝

(1).朝南的树枝。 南朝 梁简文帝 《双燕》诗:“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 唐 李白 《山鹧鸪词》:“ 苦竹岭 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鷓鴣飞。” 明 吴国伦 《寄远曲》:“ 章臺 杨柳緑如云,忆折南枝早赠君。”

(2).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 唐 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鸕鶿谿别业》诗:“ 越 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

(3).借指梅花。 宋 苏轼 《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南枝,梅也。” 清 宋琬 《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诗:“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田汉 《赠刘雨岑先生》诗:“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 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因以指故土,故国。《周书·杜杲传》:“ 王褒 、 庾信 之徒既覊旅 关中 ,亦当有南枝之思耳。” 唐 储嗣宗 《早春》诗:“踟蹰 歷阳 道,乡思满南枝。” 郁达夫 《自汉皋至辰阳流亡途中口占》:“岂为行吟来 楚 泽,终期结綬到南枝。”

北雁

候鸟之一。因其每年秋分后由北南飞,故称。 隋 江总 《于长安道归还扬州》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内》诗:“ 夜郎 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疎。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 明 马銮 《过岳鄂王墓》:“父老几回悲北雁,风雷长是傍南枝。”

楚酒

楚 地产的酒。 唐 皇甫冉 《送从弟豫贬远州》诗:“忧来沽 楚 酒,玄鬢莫凝霜。” 唐 罗隐 《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诗:“春生緑野 吴 歌怨,雪霽平郊 楚 酒浓。” 元 卢挚 《折桂令·武昌怀古》曲:“岁晚江空,云飞风起,兴满清秋。有 越 女、 吴 姬、 楚 酒,莫虚负老子南楼。”

凝霜

(1).浓霜。《楚辞·九章·悲回风》:“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汉 扬雄 《反离骚》:“遭夏季之凝霜兮,庆夭顇而丧荣。” 晋 卢谌 《时兴》诗:“凝霜霑蔓草,悲风振林薄。” 唐 韩偓 《夜船》诗:“野云低 * 苍苍,平波挥目如凝霜。”

(2).凝结成霜。 南朝 齐 谢朓 《校猎曲》:“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飇开。”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回忆小阳春时几微流转些将近暖谷的和风,偶尔沾惠些尚未凝霜的甘露,虽则凄惨依然,预觉‘严冬之恶神’狂暴,却还有余力作最后的奋斗。”

(3).古代 绩溪 所产一种优质笺纸名。 元 鲜于枢 《纸笺谱》:“ 歙 绩溪 界有地名 龙鬚 ,出嘉纸,有墨光、白滑、冰翼、凝霜之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