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池观荷词四首·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太液池观荷词四首·其一原文

宿雨初收太液池,红花总是出尘姿。

巧逢鸣跸旋清禁,似向人言正好时。

诗词问答

问:太液池观荷词四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太液池观荷词四首·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太液池观荷词四首·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四

参考注释

宿雨

(1).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 刘半农 《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2).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 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太液

(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红花

(1)

(2) 旧大陆的一种草本植物(Carthamus tinctorius),像一种蓟,为其油广泛栽培,有大的鲜红色或桔黄色头状花

(3) 该种植物的花,干燥后可入药,用于活血、散瘀、通经

总是

永远地;无例外地

出尘

(1).超出世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韦庄 《题安定张使君》:“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寻声审听,泠然出尘幽韵。”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

(2).佛教语。脱离烦恼的尘垢。《四十二章经》:“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 *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指出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不如削髮出尘,可无此虑。”

鸣跸

谓古代帝王出行时扈从喝道开路。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龙楼问寝,欣西宫鸣蹕之还。”

清禁

(1).指皇宫。皇宫中清静严肃,故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司徒九江朱伥》:“臣愿陛下思 周旦 之言,详左右清禁之内,谨供养之官,严宿卫之身。” 唐 杜牧 《洛阳秋夕》诗:“清禁漏闲烟树寂,月轮移在 上阳宫 。”《明史·杨爵传》:“陛下诚与公卿贤士日论治道,则心正身修,天地鬼神莫不祐享,安用此妖诞邪妄之术列诸清禁,为圣躬累耶!”

(2).清除宫苑污秽,禁止闲杂窥伺。《宋书·礼志三》:“阳路整卫,正途清禁。”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正好

(1) 恰好

我想派人去叫你们,你们正好来了

(2) 不多不少,没有零头的

正好用十秒钟赶上了公共汽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