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光风霁月,信行窝到处,人间天上。一笑唤回新造化,满眼翠舒红放。
脑后功名,脚跟富贵,梦断春旗仗。
辐巾萧散,任他虮虱龙象。
正是杨柳初眠,海棠半睡,锦绣天开障。
鹤骨松筋年望八,得醉不妨澜浪,节过烧灯,时催修禊,迎面韶华荡。
宗文扶著,问翁马首何向。
诗词问答
问:《念奴娇(敬借老人灯韵为寿)》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洪咨夔的名句有哪些?答:洪咨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光风霁月
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
上下三千余年,兴亡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宣和遗事》
信行
(1).诚实守信的品行。《后汉书·儒林传·高诩》:“ 詡 以父任为郎中,世传《鲁诗》。以信行清操知名。”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四折:“昨日呵,亏你那有信行的先生,今日呵,稳做了无反覆的新郎。”
(2).谓诚实守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奴》:“叟曰:‘信行君子也。然去新岁尚远,敬以黄金一两为贄,暂留教之,明岁另议何如?’”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人间天上
(1).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 元 曾允元 《水龙吟·春梦》词:“甚依稀难记,人间天上,有缘重见。” 明 刘基 《小重山·咏月》词:“人间天上一般秋。银潢水何事独西流。”
(2).犹人间天堂。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水浒传》第五九回:“ 宋江 閒步看那 西岳庙 时,果然是盖造得好;殿宇非凡,真乃人间天上!”
笑唤
讥笑。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 银凤 她娘怕惹人笑唤,尽量显着不在乎。”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我和 银凤 她娘不一样,越放光明正大,越不怕人笑唤。”
造化
(1) 福分;好运气
子女都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与造化抗衡
满眼
(1).充满视野。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寻念平昔,触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 桂江 流向北,满眼送波涛。” 清 张养重 《汀州道中》诗:“可怜满眼崎嶇路,惟有青猿伴客愁。”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母女两个从来没有去过 上海 ,一下了北火车站,满眼尽是高楼大厦,几乎遮去了半个天。”
(2).犹言一心一意。《水浒传》第八一回:“ 宋江 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题奏此事,则 梁山泊 十万之众,皆感大恩!”《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纪,自从没了你爷,便满眼只看你,若是你做出事来,老身靠谁?”
(3).充满眼球。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鲁贵 坐在左边一张破靠椅上,喝得醉醺醺的,满眼红丝,像个猴子,望着 侍萍 打着噎。”
脑后
(1).头的后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狄梁公》:“﹝有富儿鼻端生疣,公﹞即于脑后下针寸许,仍询病者曰:‘针气已达病处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皂绦拦腰繫,罗巾脑后担。”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卷六:“今庶人所戴头巾, 唐 亦谓之四脚,二繫脑后,二繫頷下。”
(2).泛指后面。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他快步出门,跨上马,将站班的家将们扔在脑后,不一会便跑出村庄了。”
(3).谓记忆之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脑后,转关儿便是舌头,许了的话儿都不应口!”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老人努力地想把 日本 人放在脑后,而就眼前的事,说几句话。” 郭小川 《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诗:“一个党的工作者,血当然可以流;人民的利益却不能放在脑后。”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脚跟
脚后跟
站稳脚跟
富贵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梦断
犹梦醒。 唐 李白 《忆秦娥》词:“簫声咽, 秦 娥梦断 秦 楼月。” 元 尹公远 《尉迟杯·题卢古溪响碧琴所》词:“何事梦断湖山,尚 九里 松声,八月潮怒。” 清 钱谦益 《西湖杂感》诗之五:“残灯彷彿朱衣语,梦断潮声夜殷牀。”
春旗
青旗。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倪璠 注:“春旗,青旗也。” 唐 储光羲 《述降圣观》诗:“玉殿俯玄水,春旗摇素风。” 唐 杜甫 《晚出左掖》诗:“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
萧散
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復与外事相关。” 唐 张九龄 《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宋 曾巩 《招隐寺》诗:“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絶婚宦,公货财,布衣疏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虮虱
亦作“ 蟣虱 ”。 1.虱及其卵。《韩非子·喻老》:“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不已,甲冑生蟣蝨,鷰雀处帷幄,而兵不归。”《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唐 元稹 《捉捕行》:“蟣虱谁不轻,鲸鯢谁不恶。”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 婆罗 左右望,羣岛比蟣蝨。”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令所对者,鶉衣百结之粮长,簧口利舌之刁民,及蟣蝨满身之囚徒耳。”
(2).比喻卑贱或微小。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笑蟣虱之宴安,不觉事异而患等。” 宋 文天祥 《御试策一道》:“此何等蟣蝨事,而陛下以身亲之。” 章炳麟 《訄书·学隐》:“若 东原 ( 戴震 )者,观其遗书,规摹閎远,执志故可知。当是时,知中夏黦黯不可为,为之无鱼子蟣蝨之势足以藉手。”
龙象
(1).龙与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大般涅槃经》卷二:“世尊,我今已与诸大龙象菩萨磨訶萨断诸结漏。”
(2).指高僧。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二边云彻,方知实相之尊;十刹风行,乃识真如之贵。将使龙象緇服,维明克允。” 清 钱谦益 《<空一斋诗>序》:“ 紫柏大师 以法门龙象,唱道东南。”
(3).指罗汉像。 唐 罗隐 《甘露寺火后》诗:“只道鬼神能护物,不知龙象自成灰。” 宋 苏轼 《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 * 阿罗汉·第十一罗怙罗尊者》:“龙象之姿,鱼鸟所惊。” 清 顾炎武 《重登灵岩》诗:“山静鼪猱栖佛地,堂空龙象散诸天。”
(4).象中体格壮健高大者。《维摩经·不思议品》:“譬如 迦叶 ,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嘉祥 疏:“此言龙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马名龙马,好象云龙象也。”
(5).指皇帝。 五代 齐己 《寄吴国西供奉》诗:“瑶闕合陪龙象位,春山休记鷓鴣啼。”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诚,仰干龙象之驭。”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杨柳
(1) 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初眠
蚕孵化后,初次蜕皮时出现不动不食的现象,谓之初眠。 清 卫杰 《蚕桑萃编·图谱·初眠》:“蚕头轻緑尾轻红,正是初眠造化工。”参见“ 三眠 ”。
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锦绣
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锦绣山河
天开
超越常规的活动, 焕发、奔放
异想天开
鹤骨松筋
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前蜀 贯休 《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貌殊,不言名姓絶荣枯。”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澜浪
放浪无拘。《诗话总龟·评论四》引《百斛明珠》:“乃真得渔父家,然纔出 新妇磯 ,又入 女儿浦 ,此渔父无乃大澜浪也。” 元 王晔 《水仙子·答》曲:“风流 双渐 惯轮铡,澜浪 苏卿 能跳塔。”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山谷 诗云:‘ 新妇磯 边眉黛愁, 女儿浦 口眼波秋。’自谓以山色水光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渔父家风。 东坡 谓其‘太澜浪’,可谓善謔。” 清 恽敬 《刑部尚书金公墓志铭》:“在 江西 ,有兵官素澜浪,而无跡可劾。求见公,公切齿投其謁於地。后公旋去官终不见。”
烧灯
亦作“ 烧鐙 ”。1.点灯。 唐 王建 《宫词》之八九:“院院烧灯如白日,沉香火底坐吹笙。” 明 袁宗道 《晚晴偏书》诗:“静嘿怜童僕,烧灯夜未眠。” 叶叶 《庚戌纪事》诗之一:“彻夜烧灯钓月舫,可知杯酒即天涯。”
(2).指举行灯会或灯市。《旧唐书·玄宗纪下》:“﹝ 开元 二十八年春正月﹞壬寅,以望日御 勤政楼 讌羣臣,连夜烧灯,会大雪而罢,因命自今常以二月望日夜为之。”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上元节烧灯盛於前代,为綵山峻极而对峙於 端门 。”
(3).指元宵节。 宋 蒋捷 《绛都春》词:“归时记约烧灯夜。早拆尽、鞦韆红架。” 清 纳兰性德 《金菊对芙蓉·上元》词:“狂游似梦,而今空记,密约烧鐙。” 清 洪亮吉 《吴上舍文桂倚梅图》诗:“纔过烧灯无几日,误书穀雨我心惊。”参见“ 烧灯节 ”。
修禊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 魏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世说新语·企羡》“ 王右军 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羲之 《临河叙》曰:“ 永和 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 会稽 山阴 之 兰亭 ,修禊事也。” 宋 张耒 《和周廉彦》诗:“修禊 洛 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緑浮堤。”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三月三日是古人修禊节,也便是我们绝好的野餐时期。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余韵,而且有趣。”按古人临水修禊不只行于春季三月,亦有行于秋季七月者,然以春禊为常。参阅《宋书·礼志二》。
迎面
对面;当面
迎面走过去同他们打招呼
韶华
韶光
迎得韶华入中禁,和风次第遍神州。——韩维《太后阁》
马首
(1) 马头
(2) 指作战时主将的马首所向
马首裂。——明· 魏禧《大铁椎传》
瞻余马首。——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何向
犹言如何,怎样。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执笔潸然,不知何向?” 宋 陈师道 《寄张大夫》诗:“一别今何向?三年信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