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

作者:卢纶 朝代:唐代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原文

盛德总群英,高标仰国桢。
独安巡狩日,曾掩赵张名。
业就难辞宠,朝回更授兵。
晓川分牧马,夜雪覆连营。
长策威殊俗,嘉谋翊圣明。
画图规阵势,梦笔纪山行。
绶拂池中影,珂摇竹外声。
赐欢征妓乐,陪醉问公卿。
却忆经前事,翻疑得此生。
分深存没感,恩在子孙荣。
览镜愁将老,扪心喜复惊。
岂言沈族重,但觉杀身轻。
有泪沾坟典,无家集弟兄。
东西遭世难,流浪识交情。
阅古宗文举,推才慕正平。
应怜守贫贱,又欲事躬耕。

诗词问答

问: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的作者是谁?答:卢纶
问: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卢纶的名句有哪些?答:卢纶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78_20

参考注释

盛德

(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高标

(1).高枝,高树。《文选·左思<蜀都赋>》:“ 羲和 假道於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 刘逵 注:“言山木之高也。” 吕延济 注:“高标,高枝也。驭日至此,碍於高树,故假道而行。”

(2).泛指高耸特立之物。 唐 李白 《蜀道难》诗:“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王琦 注:“高标,是指 蜀山 之最高而为一方之标识者言也。 吕延济 注以为高树之枝,恐非。”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 仇兆鳌 注:“首言塔不易登,领起全意。”

(3).高耸,矗立。 唐 韩愈 《新竹》诗:“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荆公 手种松在 定林庵 前,高标挺然,上侵霄汉。” 郭沫若 《星空·春潮》:“你请学着那森森的林木高标!自由地、刚毅地、稳慎地,高标出,向那无穷的苍昊!”

(4).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唐 卢照邻 《还京赠别》诗:“戏鳬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唐 张九龄 《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御批》:“卿学府高标,士林贞干。”

(5).比喻高深的造诣。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古气参《彖》《繫》,高标摧《太玄》。” 宋 刘克庄 《跋赵明翁诗稿》:“因读 明翁 絶句,有云‘留取葡萄浮大白,肯将容易博 凉州 ’,叹其高标卓识,为之爽然自失。”

(6).高名次;高榜。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再不説阶梯一句,作怎么道千圣会中无影跡,万人丛里夺高标。”

(7).指科举考试得中高榜,名列前茅。 明 吴承恩 《寿贾百松障词》:“中臺选俊,喜驥子之高标;上国抡才,谅龙光之可待。”《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这回书话表 安老爷 家报喜的一声报道:‘公子中了,并且高标第六!’闔家欢喜非常。”

(8).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后以“高标”指清高脱俗的风范。《旧唐书·外戚传·武攸绪》:“王( 武攸绪 )高标峻尚,雅操孤贞。” 明 刘基 《梅花绝句》之五:“借问高标谁得似?白头 苏武 在 天山 。”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假孤致於墨华,得高标於毫素。”

(9).古代杂技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玩戏·高竿》:“高标,《山堂肆考》,亦即上高竿也。”

国桢

国家的支柱,喻能负国家重任的人才。《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平生礼数絶,式瞻在国楨。” 李善 注:“国楨, 范云 也。”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观乎《舂陵》作,欻见俊哲情。復览《贼退》篇, 结 也实国楨。”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官无不材,则国楨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

巡狩

见“ 巡守 ”。

赵张

(1). 汉 赵广汉 与 张敞 的并称。二人都曾任京兆尹,治绩卓异。《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赞》:“自 孝武 置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而吏民为之语曰:‘前有 赵 张 ,后有三 王 。’” 唐 岑参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却笑 赵 张 辈,徒称今古稀。” 宋 陈傅良 《送谢希孟归黄岩》诗之二:“簿书积丘山, 赵 张 眼愈明。”

(2). 后汉 张让 与 赵忠 的并称。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下:“ 东汉 宦者 张让 、 赵忠 持国权,引用屠沽人登清贵。 灵帝 语左右曰:‘ 张常侍 是我父, 赵常侍 是我母。’故卒以灭 汉 者, 赵 张 是也。”

(3). 宋 相 赵鼎 和 张浚 的并称。 宋 杨万里 《初入淮河四绝句》之二:“ 刘 岳 张 韩 宣国威, 赵 张 二相策皇基。” 明 杨慎 《磨衲集》:“《磨衲集》, 王庭秀 作于 绍兴 壬子,考其论议……詆 赵 张 二相尤力。”

辞宠

(1).辞谢宠幸。 晋 陆机 《豪士赋》序:“祸积起於宠盛,而不知辞宠以招福。”

(2).指失宠。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主簿<怨情>》:“相逢咏《靡芜》,辞宠悲 班 扇。”

授兵

古代藏兵器于国,有战事经祭告后发给兵士。《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及授兵,从司马之法以颁之。及其受兵输,亦如之。” 孙诒让 正义引 惠士奇 曰:“古者兵器藏於国,有事而后授兵,既事復还兵。”《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伯 将伐 许 ,五月甲辰,授兵于大宫。” 杜预 注:“大宫, 郑 祖庙。”《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太傅 懿 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 洛水 浮桥。”

牧马

(1).牧放马匹。《庄子·徐无鬼》:“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暖日广川,牧马养习,以俟强大。”

(2).古代作战多用战马,故常以“牧马”指驻防、戍边或胡骑南侵。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偃师 张幕, 河阳 牧马,虽接战於 富平 ,已连营於 官渡 。” 唐 温庭筠 《送并州郭书记》诗:“塞城牧马去,烽火射鵰归。” 唐 无名氏 《胡笳曲》:“ 汉 家自失 李将军 ,单于公然来牧马。” 宋 杨万里 《国势》中:“是时虏之创痍未尽,而势力未全盛也。而今者狠然有窥吾 淮 甸,南下牧马之意。”

(3).放牧的马。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唐 李益 《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羣嘶边草緑。”

(4).引申指胡骑或征骑。 唐 杜甫 《近闻》诗:“近闻 犬戎 远遁逃,牧马不敢侵 临洮 。” 清 顾炎武 《哭杨主事廷枢》诗:“牧马饮 江 南,真龙起 芒碭 。”

连营

(1).扎营相连。《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帝闻 备 兵东下,与 权 交战,树栅连营七百餘里。”《北史·宇文护传》:“ 护 连营渐进,屯军 弘农 。”

(2).指连绵不绝的营寨。 唐 李白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诗:“ 函谷 絶飞鸟, 武关 护连营。” 清 王省山 《秣陵纪事》诗:“沿江数十里,连营高垒起。”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贯索九星在其前,贱人之牢也……一曰连营,一曰天牢,主法律,禁暴强也。”

长策

上策;万全之计;效用长久的方策

治国安邦之长策

殊俗

(1).风俗、习俗不同。《<诗>大序》:“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五方殊俗,同事异号。” 胡惠生 《南游吟》:“蛮语生乡感,殊俗惹客愁。”

(2).指风俗不同的远方。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始皇 既没,餘威振於殊俗。” 唐 岑参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诗:“坐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宋 陈与义 《舟行遣兴》诗:“殊俗问津言语异,长年为客路歧难。”

(3).异于流俗。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空语同知有达人而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宋书·郭启玄传》:“身死之日,妻子冻馁,志操殊俗,良可哀悼。”

嘉谋

高明的经国谋略。《书·君陈》:“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汉书·成帝纪》:“冀闻切言嘉谋,匡朕之不逮。”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郑观应 《盛世危言·建都》:“安土重迁,谁敢轻议及此,藉曰有之亦必枢密嘉谋,草野恶得而妄参耶?”

翊圣

谓辅佐天子。 唐 岑参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所献》诗:“成功云雷际,翊圣天地安。” 唐 刘禹锡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诗:“翊圣崇国本,保贤正朝伦。”

画图

图画(多用于比喻)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阵势

(1) 作战的阵容部署

用策略取得有利的阵势

(2) 情势;场面

梦笔

《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謚议,皆 珣 所草。”《南史·文学传·纪少瑜》:“ 少瑜 尝梦 陆倕 以一束青鏤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又《江淹传》:“ 淹 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又尝宿于 冶亭 ,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 ,谓 淹 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梦笔事类颇多,大抵用以指才思敏捷,文章华美。 唐 李商隐 《江上忆严五广休》诗:“征南幕下带长刀,梦笔深藏五色毫。” 明 吴承恩 《赏花钓鱼赋诗谢表》:“ 上林 欲赋,殊非梦笔之才;下泽虽逢,岂有钓璜之手。”

山行

在山中行走。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浄。” 元 刘迎 《车轣辘》诗:“马虺隤,牛觳觫,山行縈紆车轣轆。”

外声

音韵学术语。指开口呼和合口呼。 章炳麟 《国故论衡·音理论》:“闔口、开口皆外声,撮口、齐齿皆内声也。”

妓乐

(1).指妓人表演的音乐舞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及辅政,而修室第园馆,丽车服,虽朞功之惨,不废妓乐。”《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昼夜妓乐欢宴,指天画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妇女·南和伯妾》:“ 琇 至各家饮,俱设妓乐,比更衣,即与妓乱。”

(2).乐妓,舞妓。《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 庄宗 初闻 崇韜 欲留 蜀 ,心已不平,又闻全有 蜀 之妓乐珍玩,怒见颜色。”

(3).犹声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二胡暴贵不终》:“ 宗宪 在 江 南亦恣情妓乐,自负 嫪毐 之器。”

公卿

(1).三公九卿的简称。《仪礼·丧服》:“公卿大夫室老士贵臣。”《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刘师培 《悲佃篇》:“试徵之 周代 天子立官,自公卿至胥徒,约五万九千四百餘人。”

(2).泛指高官。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 始元 元年,春二月。黄鵠下 建章宫 太液池中,公卿上寿。” 唐 元稹 《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 严复 《和荆公<贾生>》诗:“赋鹏深情人不解,祇言未得作公卿。”

(3).指丈夫。《敦煌曲子词·凤归云》:“待公卿迴故日,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蒋礼鸿 曰:“‘公卿’指丈夫,这和阿曹婆词称丈夫为‘君王’相同。俗文学里的所谓‘官人’,实际和公卿的意义也相同。”见《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前事

过去的事情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纪》

此生

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存没

同“ 存殁 ”。 南朝 宋 颜延之 《登巴陵城楼作》诗:“存没竟何人,耿介在明淑。” 清 黄遵宪 《吴季清明府》诗:“闻今既半年,未悉子存没。” 唐 宋之问 《鲁忠王挽词》之二:“邦家锡宠光,存没贵忠良。”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北归》之一:“今託 少游 议其详,餘惟节哀自重。某不敢拜状郡君,惟千万俯为存没宽心自重。”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览镜

(1).照镜。 南朝 宋 谢灵运 《豫章行》:“览镜睨頽容,华颜岂久期。”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镜影成相字》:“ 宋璟 未第时,因於日中览镜,镜影忽成‘相’字, 璟 因此自负,遂脩相业,后如其志。” 清 赵翼 《偶得》诗之七:“清晨自览镜,苒苒老已至。”

(2).比喻借鉴。《后汉书·杨震传》:“陛下宜览镜既往,顺帝之则。”

扪心

抚 * 口。表示反省。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卢纶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诗:“览镜愁将老,捫心喜復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此事不以口舌争,君捫心清夜,先自问其何如。”滇剧《闯宫》:“你所做下的罪孽,扪心想想,也应拔剑 * !”

沈族

灭族。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全族受诛。语本《书·泰誓上》:“罪人以族。” 孔 传:“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唐 卢纶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诗:“岂言沉族重,却觉杀身轻。”

杀身

舍生;丧生。《墨子·兼爱中》:“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史记·楚世家》:“杀生以明君,臣之愿也。” 唐 卢纶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诗:“岂言沉族重,但觉杀生轻。”《水浒传》第四回:“提辖恩念,杀身难报。”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 明 末,真有被谣言弄得遭杀身之祸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李泌 的归隐是要避免杀身的灾难。”

坟典

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书>序》:“讨论坟典。”《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幼与同好鐫坟典於第庐。”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先生既穷观坟典,又兼综奇祕。”《新唐书·薛元超传》:“惟殿下罢驰射之劳,留情坟典,岂不美歟!” 宋 苏轼 《求婚启》:“稟粹德门,教成家庙。 中郎 坟典之付,岂在他人?” 章炳麟 《再与刘光汉书》:“自顷輈张,退息坟典,匈怀相契,独有 黄生 。”

家集

(1).家人的著作集。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宋 苏辙 《奉使契丹·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之三》:“谁将家集过 幽都 ,逢见胡人问 大苏 。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

(2).指私家之著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 燾 以 司马光 《百官表》未有继者,乃徧求正史、实録,旁采家集、野史,增广门类,起 建隆 ,迄 靖康 ,分新旧官制,踵而成书。”

(3).家人宴集聚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王厚萝卜》:“ 王厚 , 韶 之长子,位至节度使,为边帅,晚年归京师。一日家集,菜楪内萝卜数十茎,忽起立,须臾行於案上,众皆愕然, 厚 怒形於色,悉撮食之。”

弟兄

(1) 弟弟和哥哥

亲弟兄

(2) 也用作朋友之间的称呼

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世难

当世的灾难、祸乱。《三国志·蜀志·刘焉传》:“ 焉 内求 交阯 牧,欲避世难。”《周书·周惠达传》:“尝使至 洛 , 魏孝武 与 惠达 语及世难。” 唐 卢纶 《长安春望》诗:“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鬢客 秦 关。” 明 刘基 《次韵和刘彦箕<忆山中>篇》:“世难有身空自累,诗成无鴈倩谁将?”

流浪

生活没有着落,到处漂泊

流浪街头

交情

互相交往而产生的情谊

老交情

正平

(1).公正持平。《管子·心术下》:“凡民之生也,必以正平;所以失之者,必以喜哀怒乐。”《吕氏春秋·孟秋》:“决狱讼,必正平。”《新唐书·孔戣传》:“其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

(2).谓心境平静。《庄子·达生》:“夫欲免为形者,莫如弃世。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贫贱

穷困又没有社会地位

贫贱有此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欲事

男女 * 之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人间戏语儘多,何必专谈慾事?即谈慾事,亦有‘善戏謔兮,不为虐兮’之法。”

躬耕

古时天子亲自下田的礼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