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澹庵先生胡侍即新居落成二首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原文

眼高不肯住浦都,梦绕江南水竹居。
却入青原更青处,饱看黄本硬黄书。
翦裁风月聊堪醉,折洗乾坤正要渠。
赐宅不应公得免,未知北第似林庐。

诗词问答

问:《贺澹庵先生胡侍即新居落成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杨万里贺澹庵先生胡侍即新居落成二首书法作品欣赏
贺澹庵先生胡侍即新居落成二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眼高

眼光高。比喻藐视,看不起或要求高。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今日做了官,就眼高了。”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寿诗》:“舌在未应鳩计拙,眼高浑觉马羣空。” 鲁迅 《呐喊·故乡》:“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你是太眼高了,不是我说你,‘越挑越眼花!’”

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水竹

竹子的一种(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有披针形叶子,长在河、湖边或灌木丛中,可编制竹席、花篮等器物

青原

(1).山名。在 江西 庐山 东南。 唐 耿湋 《寄钱起》诗:“ 青原 高见水, 白社 静逢人。” 宋 戴复古 《汪见可约游青原》诗:“来访 青原 古钓磯,溪流衮衮濯龙奇。”参见“ 青洛 ”。

(2).绿色原野。 宋 杨万里 《永和遇风》诗:“未嫌春晚不多花,只爱青原緑似瓜。”

饱看

尽量看。 元 耶律楚材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之二:“掀髯坐语閒临水,仰面徐行饱看山。”《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吴衙内 指望帮过了船边,细细饱看。谁知纔傍过去,便掩上舱门。”

黄本

(1). 宋 时称用雌黄书写的国史。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太宗 时,史官 张洎 等撰 太祖 史,凡 太宗 圣諭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此国史有朱墨本之始也…… 绍兴 初, 赵相鼎 提举再撰,又或以雌黄书之,目为黄本,然世罕传。”

(2). 宋 时用黄纸印写的书籍。《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五年》:“辛丑,三馆、祕阁上所写黄本书六千四百九十六卷,补白本书二千九百五十四卷。”

黄书

(1).书籍。 宋 秦观 《赠刘使君景文》诗:“石渠病客君应笑,手校黄书两鬢蓬。”

(2).指黄色书刊。 刘心武 《班主任》:“这本《牛虻》可不能说成是黄书。”

翦裁

(1).原指裁制衣服,后常比喻大自然对景物的安排。 唐 曹松 《天台瀑布》诗:“休疑宝尺难量度,直恐金刀易翦裁。” 宋 柳永 《瑞鹧鸪》词:“暗想花神巧作 江 南信,鲜染燕脂细翦裁。” 宋 苏轼 《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诗:“今岁东风巧翦裁,含情只待使君来。”

(2).比喻写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诗教始二南,皆著圣贤跡,后世竟翦裁,破碎随刀尺。”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彦高 词集篇数虽不多,皆精微尽善,虽多用前人诗句,其翦裁点缀若天成,真奇作也。” 明 唐寅 《<作诗三法>序》:“为句之法,在模写,在煅炼,在翦裁。”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正要

(1).谓端正东西的方位。《文选·左思〈魏都赋〉》:“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 吕延济 注:“承二分之正要者,言取春分、秋分之日日影正时,以正东西之位。”一说谓端正南北的方位。 张铣 注:“言考度星日,以定南北也。”

(2).刚要;正预备。《水浒传》第十一回:“洒家正要捉你这厮们,倒来拔虎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俺正要访他,恰好到此。” 茅盾 《子夜》十三:“他跺了一脚,正要发作,那 阿珍 却软化了。”

不应

(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北第

靠近北阙的宅第。《汉书·夏侯婴传》:“ 孝惠帝 及 高后 德 婴 之脱 孝惠 、 鲁元 於下邑间也,乃赐 婴 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 颜师古 注:“北第者,近北闕之第, 婴 最第一也。故 张衡 《西京赋》云:‘北闕甲第,当道直启。’”后遂指功臣的宅第。 唐 刘长卿 《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呈元相公》:“功高开北第,机静灌中园。” 唐 刘禹锡 《和董中庶古散调词赠尹果毅》:“上将赐北第,门戟不可窥。”

林庐

林中茅屋。多指隐居之所。 唐 卢纶 《酬陈翃郎中冬至携柳郎窦郎归河中旧居见寄》诗:“三旬一休沐,清景满林庐。” 宋 朱熹 《感春赋》:“潜林庐以静处兮,蓬户闃其无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