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游兴

作者:释文珦 朝代:宋代

晚秋游兴原文

余英山中枫叶赤,龟溪溪上蘋花白。
野翁杖屨往来频,为爱溪山好色。
白叟虬髯眼深碧,邂逅相欢坐苔石。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斯人再见虽难期,忘机亦有渔樵席。
藉草班荆相尔汝,无主无宾心自适。
沙鸥飞度夕阳间,烟外遥闻一声笛。

诗词问答

问:晚秋游兴的作者是谁?答:释文珦
问:晚秋游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文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文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余英

残花。 唐 元稹 《春馀遣兴》诗:“餘英间初实,雪絮縈珠网。”

枫叶

枫树叶。亦泛指秋令变红的其他植物的叶子。诗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晓霜枫叶丹,夕曛嵐气阴。”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潯阳 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明 徐霖 《绣襦记·共宿邮亭》:“山远天高烟水寒,两岸楼臺枫叶丹。” 杨朔 《香山红叶》:“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花白

(1) 白色和黑色混杂的

花白头发

(2) 斑白的;夹杂有灰色的

在她的脸颊旁披散着花白的头发

野翁

犹野老。 唐 白居易 《偶吟》:“人生变改故无穷,昔是朝官今野翁。”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鳧鷖。”

往来

(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好色

贪爱女色

好色之徒

白叟

白发老人。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失喜噎欧。” 宋 苏辙 《代三省祭司马丞相文》:“白叟黄童,织妇耕夫,庶几休焉,日月以须。” 明 王錂 《寻亲记·惩恶》:“白叟休猜,黄童莫覩,违者断无轻恕。” 清 洪昇 《长生殿·改葬》:“黄童白叟共相扶,尽欢呼,天颜重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按部民保留地方官,例所不许。而贤有司善政所逮,黄童白叟,卧辙攀辕,亦实有出於至诚者。”

虬髯

亦作“虯髯”。1.拳曲的连鬓胡须。 唐 皇甫曾 《赠老将》诗:“轆轤剑折虯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 明 解缙 《送刘绣衣按交阯》诗:“虬髯白晳绣衣郎,驄马南巡古 越裳 。”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周易>之学》:“忽有道人,虬髯伟干,顾盼甚异。”

(2).见“ 虬髯客 ”。

邂逅

不期而遇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诗·唐风·绸缪》

邂逅发露,祸及知亲。——《后汉书·杜根传》

邂逅迷惑。——《三国志·管宁传》

相欢

亦作“ 相懽 ”。共欢乐;交欢。《西京杂记》卷四:“宛脩颈而顾步,啄沙磧而相懽。” 宋 王安石 《鱼儿》诗:“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再来时,君十八,妾十七,相欢有日,何忧为?”

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青壁

(1).青色的山壁。《晋书·隐逸传·宋纤》:“﹝ 马岌 ﹞铭诗於 石壁 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其上青壁斗絶,沉于渊源,莫究其极。” 清 厉鹗 《同张妙峰探梅西溪留宿永兴寺》诗:“扁舟掠云林,侧帽望青壁。”

(2).指青山。 前蜀 贯休 《上东林和尚》诗:“让紫归青壁,高名四海闻。”

(3).车壁涂以青色。《隋书·礼仪志五》:“三品已上通幰车则青壁。”

避秦客

指隐士或躲避战乱的人。 元 邓文原 《赵干<春山曲嵨图>》诗:“往来岂是避 秦 客,理乱不闻度岁华。” 清 黄景仁 《杂咏》:“ 渊明 有心人,归拟避 秦 客。”

斯人

(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再见

分别时最后说的话

忘机

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

陶然忘机

渔樵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

班荆

谓朋友相遇,共坐谈心。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五:“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復醉。” 唐 高正臣 《晦日重宴》诗:“班荆陪旧识,倾盖得新知。” 明 方孝孺 《借竹轩记》:“自旦至暮,班荆列坐,久之,乃各罢去。”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其在同党,虽无葭莩微末之亲,一见如故,班荆而与之食。”参见“ 班荆道旧 ”。

尔汝

彼此以尔和汝相称,表示亲昵,不分彼此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无主

(1).指国无君;军无将。《书·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 孔 传:“民无君主,则恣 * ,必致祸乱。”《管子·权修》:“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东观汉记·冯异传》:“ 更始 败亡,天下无主。” 唐 杜牧 《张保皋郑年传》:“大臣杀其王,国乱无主。”

(2).指无主祭人。《仪礼·丧服》:“无主者,谓其无祭主者也。”《礼记·丧大记》:“丧有无后,无无主。” 孔颖达 疏:“若无主则相对宾有闕,故四邻里尹主之,是无得无主也。”

(3).指宗庙无木主。《礼记·曾子问》:“ 曾子 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 孔子 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则失之矣。当七庙、五庙无虚主。虚主者,唯天子崩,诸侯薨,与去其国,与祫祭於祖,为无主耳。’”参见“ 七庙 ”、“ 五庙 ”。

(4).没有主人。《吕氏春秋·异用》:“ 周文王 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於 文王 。 文王 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 唐 许棠 《成纪书事》诗之一:“满野多成无主冢,防边半是异乡人。”《元史·许衡传》:“道有梨,众争取啖之。 衡 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此无主。’ 衡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5).谓不由己,无主张。 唐 聂夷中 《送友人归江南》诗:“上国身无主,下第诚可悲。”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古来忠臣孝子、义士悌弟,只是能自作主张。”

(6).指女尚无夫家。 唐 李翱 《数奇篇》:“亲戚之丧在野者, 数奇 皆往葬之;姑姊妹之无主失时者, 数奇 皆取而嫁之。”

自适

自我舒适

沙鸥

指栖息沙洲的鸥一类的水鸟

夕阳

傍晚的太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遥闻

(1).远远地听到。《吕氏春秋·长攻》:“因以 代君 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 南唐 张佖 《晚次湘源县》诗:“烟郭遥闻向晚鸡,水平舟静浪声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我遥闻北窗外吃吃有笑声,室中弗闻也。”

(2).在远处嗅。 唐 韩愈 《风折花枝》诗:“浮艷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