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作者:太学诸生 朝代:宋代

南乡子原文

洪迈被拘留。
稽首垂哀告彼酋。
七日忍饥犹不耐,堪羞。
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
厥子安能解国忧。
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
好摆头时便摆头。

诗词问答

问:南乡子的作者是谁?答:太学诸生
问:南乡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南乡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太学诸生的名句有哪些?答:太学诸生名句大全

太学诸生南乡子书法欣赏

太学诸生南乡子书法作品欣赏
南乡子书法作品

译文和注释

译文
洪迈出使金思被关押三日,就向敌屈跪拜乞哀。一天的饥饿都忍受不住,就屈服了,实在可耻!汉代的苏武在匈奴十九个春秋又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呢!
他的父亲当初被扣在金思一筹莫展,又怎能指望洪迈能为思解忧呢?可是他出使归来还要吹牛,夸耀自己的辩才,真是蠢钝如牛。他这种屈是一得到机会就喜欢摇头摆尾。

注释
拘留:关押。
稽首:古代跪拜礼。
垂哀:乞怜求饶。
敌仇:即仇敌,这里指金思。
争禁:即怎禁,如何经得起的意思。
厥父:指洪迈的父亲洪皓。
无谋:形容洪皓在金思束手无策的样子。
厥子:指洪迈。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颇具讽刺意味的小词。作者用犀利的笔触,活画出洪迈出使金国丧志辱节的丑态,宛然一幅绝妙的讽刺漫画。
宋高宗三十二年(1162)春,金主雍登位。三月,宋高宗拟遣使赴金 ,洪迈慨然请行。此次奉使金国,洪迈原想坚持宋室南逃之前宋朝对待金国的礼节,所以他在给金主所上的国书中决不自称为“陪臣”。(诸侯见天子自称“臣”,其随行大臣自称“陪臣” )到金都之后 ,金人说他所上的国书“不如式”,让他将国书中的自称改为“ 陪臣”,并让他按南宋以来宋金之间屈辱之礼来朝见金主 。“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 ,自旦至暮 ,水浆不进,三日乃得见。⋯⋯七月,迈回朝,则孝宗已即位矣。殿中侍御史张震以迈使金辱命 ,论罢之”(见《宋史·洪迈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曰:“景卢(洪迈字景卢)素有风疾,头常微掉 ,时人为之语曰:‘一日之饥禁不得,苏武当时十九秋。传与天朝洪奉使,好掉头时不掉头。’”
这就是此词的时代背景。
词的上片写洪迈使金辱命。开篇两句寥寥十二个字,便将洪迈在金主面前“稽首垂哀”的卑躬屈膝相勾画得形象兼备。接着又以汉朝出使匈奴被拘留十九年的苏轼与之作一鲜明的对比。苏武曾被匈奴单于逼降,“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窑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汉书·李广苏建传 》)。 苏武后被徙北海牧羊,杖节不屈,始终坚持民族气节。而洪迈呢,却是“一日忍饥犹不耐” !无怪乎作者对他嗤之以鼻“堪羞!”
下片描写洪迈南归后于当朝夸乔的丑态。首二句用类推法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这两句由洪迈使金受辱而联想到洪迈的父亲洪皓使金被扣之事。但是 ,洪皓使金被扣留十数年,仍忠贞不屈,还向南宋密送情报,并作为爱国词章为证。可惜,洪迈就没有乃父的骨气了。“万里归来奈舌辨”,洪迈万里归来,不为自己的丑行感到“堪羞”自愧,反而在南宋吏民面前摇头晃脑,趾高气扬,夸说自己在金国如何能言善辨。真是不知“羞耻”二字为何物也,自作聪明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作者斥之为“村牛”,竟即蠢货,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文学中运用讽刺手法,往往突出其讽刺对象的矛盾所在或可笑之处,使其无可隐蔽。这首词正是如此。
词的上片,洪迈是一副“稽首垂哀告敌仇”的卑躬曲膝相,下片却又是副“归来夸舌辨”、“好摆头时便摆头”的趾高气扬的样子。一个洪迈,两副面孔,自相矛盾,丑态毕露。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作者抓住他“好摆头”的毛病予以辛辣讽刺。本来,在“敌仇”面前 ,应该“摆头”,而洪迈却不“摆头”而是“稽首”;出使归来 ,洪迈本应低头认罪 ,但他却“摆”起“头”来。实乃可笑之至!再与其“夸舌辨”巧相配合,更使之欲盖弥彰,反成自我讽刺,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