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韵乡试题)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天地心生物,鸿钧化育多。

一元资有始,四季运无颇。

栽者率其性,培之听此歌。

惠施真普矣,恩受要酬么。

动植飞潜类,收藏长养科。

帡幪因自取,亭毒不差讹。

穰穰观群族,熙熙沐太和。

奉三惟是法,益慎在菁莪。

诗词问答

问:《赋得栽者培之(得和字八韵乡试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六

2. 得和字八韵乡试题

参考注释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动物、植物、微生物都是生物

森林生物

只有几只苍鹰在高空盘旋,看不见旁的生物。——《孟姜女》

鸿钧

(1).大钧。指天或大自然。《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鸿钧广运,嘉节良辰。” 元 吴澄 《咏雪》:“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明 张居正 《贺元旦表三》:“岁月更新于凤歷,气机初转于鸿钧。” 郭沫若 《湖心亭》:“明年鸿钧运转,四十六岁交大运。”

(2).比喻国柄;朝政。 宋 司马光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之十:“八十聪明强健身,况从壮岁秉鸿钧。” 宋 秦观 《代贺蔡相公启》:“ 姚元崇 入赞鸿钧,初闻远略; 霍子孟 建承顾命,益见忠谋。”亦指执掌国柄的大臣。 唐 李商隐 《为绛郡公上李相国启》:“仰台曜以瞻辉,望鸿钧而竚惠。”

(3).指鸿恩。 唐 苏颋 《代家君让左仆射表》:“非臣微命,能答鸿钧。” 宋 陆游 《上王宣抚启》:“伤弱植之易摇,悼鸿钧之难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臣等袜线才微,愧无裨於龙袞;涓埃念切,期仰答乎鸿钧。”

化育

(1).化生长育。《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孔子家语·本命解》:“羣生闭藏乎阴而为化育始,故圣人因时以合偶。” 宋 苏轼 《御试重巽申命论》:“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絪緼而出。” 郁达夫 《沉沦》四:“草木虫鱼都化育起来。他的从始祖结束的苦闷也一日一日的增长起来。”

(2).教化培育。 唐 欧阳詹 《二公亭记》:“ 席公 今日之化育,吾徒是以寧。” 宋 叶适 《谢皇太子笺》:“猥以凋残,蒙兹化育。” 明 宋濂 《琅琊山游记》:“非惟 濂 等获沾化育之恩,而山中一泉一石亦免震惊之患。”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我只望你的遗风长存,化育无数后继之英材。”

一元

(1).事物的开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谓一元者,大始也。”《汉书·董仲舒传》:“《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2). 汉 《三统历》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汉书·律历志上》:“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3). 宋 邵雍 把世界从开始到消灭的一个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见所著《皇极经世·观物篇一》。《朱子语类》卷二四:“到得一元尽时,天地又是一番开闢。”《西游记》第一回:“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

(4).一个中心或本原。参见“ 一元化 ”、“ 一元论 ”。

(5).指天下。《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夷一元之穷灾,拯六合之沉溺。”

(6).一头。参见“ 一元大武 ”。

(7). 清 代称元宝一枚为一元。 清 袁枚 《答孙补山相公书》:“捧到国宝一元,照人若雪。”

(8). 清 末以来的货币单位,银圆一枚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圆”。

四季

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

四季如春

无颇

谓持正不偏。《左传·昭公十二年》:“ 婼 将与 季氏 讼,书辞无颇。” 唐 张存则 《舞中成八卦赋》:“是以知舞以适道无颇;乐以审政同和。” 元 袁桷 《挽播州宣抚扬资德》诗:“幼成端有种,帝鉴的无颇。”

惠施

(1).犹恩惠。《吴子·料敌》:“上爱其下,惠施流布。” 汉 贾谊 《新书·傅职》:“或明惠施以道之忠,明长復以道之信,明度量以道之义。”

(2).布施;施恩。《百喻经·见他人涂舍喻》:“虚弃稻穀,都无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乾坤惠施万物遂,独於数子怀偏慳。”

动植

动物和植物。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禎被动植,信洎翔泳。” 明 归有光 《二石说》:“至仁之泽,洋洋乎被动植矣。” 鲁迅 《书信集·致罗清桢》:“ 广东 的山水、风俗、动植,知道的人并不多。”

飞潜

指鸟和鱼。 宋 沉括 《熙宁十年谢早出表》:“陛下德同天地,施及飞潜。” 明 刘基 《自都回至通州寄普达世理原理》诗之二:“飞潜各有适,分得无外徼。”

收藏

(1) 收集保藏

他的最大爱好是收藏古画

(2) 收起来保存

在冬季把游艇收藏起来

(3) 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唐· 杜牧《阿房宫赋》

长养

(1).抚育培养。《荀子·非十二子》:“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汉 仲长统 《理乱篇》:“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 清 薛福成 《顾贞女传》:“ 贞女 抚之,如抚 福基 ,长养教诲,以至成人。”

(2).长大;生成。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敦煌曲子词·叹五更》:“一更初,自恨长养枉生躯,耶孃小来不教授,如今争识文与书。” 李广田 《山水》:“他们猜想那块石头的来源,他们说那是从什末山岳里采来的,曾在什末深谷中长养,为几千万年的山水所冲洗,于是变得这末滑,这末圆,又这末好看。”

帡幪

1.本指帐幕。后亦引申为覆盖。

2.庇荫,庇护。

自取

(1).自己招致。《孟子·离娄上》:“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庄子·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二师覆败乃自取,岂是廊庙谋不臧。” 明 王守仁 《瘗旅文》:“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2).谓自己取代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先主 ﹞谓 亮 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自娶。《史记·伍子胥列传》:“ 秦 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亭毒

《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 高亨 正诂:“‘亭’当读为‘成’,‘毒’当读为‘熟’,皆音同通用。”后引申为养育,化育。《文选·刘孝标<辩命论>》:“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 李周翰 注:“亭、毒,均养也。” 前蜀 杜光庭 《贺雅川进白鹊表》:“亭毒万方,再树乾坤之本;照临下土,重悬日月之光。” 宋 王禹偁 《吊税人场文》:“虎之生兮,亦禀亭毒。” 梁启超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此(小説)四力者,可以卢牟一世,亭毒羣伦。”

差讹

错误,差错

穰穰

1.丰熟貌。

熙熙

(1) 温和欢乐的样子

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热闹的样子

天下熙熙。——《史记·货殖列传》

笑语熙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太和

见“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菁莪

(1).《诗·小雅》中《菁菁者莪》篇名的简称。 晋 孙楚 《故太傅羊祜碑》:“虽《泮宫》之咏 鲁侯 ,《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 宋 朱熹 《白鹿洞赋》:“乐《菁莪》之长育,拔隽髦而登进。”

(2).《诗·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因以“菁莪”指育材。 明 刘基 《送赵元举之奉化州学正》诗:“泮水紫芹香可揽,倚看待佩乐菁莪。”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