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杜老人龙门寺题宝界东柱

作者:刘黻 朝代:宋代

和杜老人龙门寺题宝界东柱原文

招提有宿缘,坐此豁心境。
风来松寄声,月过竹移影。
殿依鲤石古,井汲龟泉冷。
究竟定慧门,如何日三省。

诗词问答

问:和杜老人龙门寺题宝界东柱的作者是谁?答:刘黻
问:和杜老人龙门寺题宝界东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黻的名句有哪些?答:刘黻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招提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宿缘

佛教指前定的因缘(迷信)

汉朝共许 贾生贤,迁谪还应是宿缘。—— 唐· 姚合《寄主客刘郎中》

坐此

因此;由此。 宋 苏轼 《和顿教授见寄》诗:“一生溷尘垢,晚以道自盥。无成空得懒,坐此百事缓。”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张魁 ﹞钱财到手輒尽,坐此不名一钱,时人共非笑之。” 严复 《救亡决论》:“胜代之所以亡,与今之所以弱者,不皆坐此也耶!”

心境

佛教语。指清净之心;心情;心绪

寄声

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移影

亦作“ 移景 ”。1.指经过了一段时间。《魏书·王肃传》:“ 高祖 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清 唐甄 《潜书·除疾》:“闭户之时,不能移景而坐,必将变焉。” 清 唐甄 《潜书·利才》:“自贤而非人,自白而浊人,祸不移影。”

(2).移动映影。 元 杨维桢 《宫词》之八:“十二璚楼浸月华,桐花移影上窗纱。”

究竟

到底

他究竟想干什么?

在这方面,他究竟是行家

定慧

定学与慧学的并称。定,禅定;慧,智慧。《法华经·序品》:“佛子定慧具足。”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既将慕幽絶,兼欲看定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古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而乱?今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而定?”参见“ 三学 ”。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三省

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国历史上隋唐时代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实际上为三省长官共同负责中枢政务。这一制度对后代的官制影响很大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