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宪乙丑元夕韵

作者:何澹 朝代:宋代

和宋宪乙丑元夕韵原文

三神山中隔凡尘,箫鼓喧阗午夜声。
十里绮罗开翠幕,一天星斗不层城。
也知故国风光丽,尤喜新元谷价平。
衰朽尚容陪二妙,不妨欹侧到天明。

诗词问答

问:和宋宪乙丑元夕韵的作者是谁?答:何澹
问:和宋宪乙丑元夕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何澹的名句有哪些?答:何澹名句大全

何澹和宋宪乙丑元夕韵书法欣赏

何澹和宋宪乙丑元夕韵书法作品欣赏
和宋宪乙丑元夕韵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三神山

传说 东海 中仙人所居之山,即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巿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宋 晁补之 《次韵和赵令佥防御春感怀》:“上书自去千牛卫,掛席欲过三神山。”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风引三神山, 蓬莱 竟谁是?”

凡尘

人世间。 宋 谢翱 《送袁太初归剡》诗:“百年綺语堕凡尘, 刘公 不还 谢公 走。” 元 杨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你跟着我脱凡尘倒大清高。”《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莫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清心寡慾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红楼梦》第五一回:“名利何曾伴女身,无端被詔出凡尘。”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三章:“如今这矿山上真是二十八宿下凡尘,各个显神通。”

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喧阗

亦作“ 喧填 ”。亦作“ 喧嗔 ”。喧哗,热闹。 唐 杜甫 《盐井》诗:“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宋 苏轼 《竹枝歌》:“水滨击鼓何喧闐,相将扣水求 屈原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即今清明时候, 金明池 上,士女喧闐,游人如蚁。”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金山夜戏》:“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一本作“ 喧嗔 ”。 清 黄景仁 《入市》诗:“喧填騶从除道来,呼声直欲缘云上。” 李大钊 《上海的童工问题》:“有些小孩子,在喧阗的机器声中,被放在摇篮中,或睡或醒。”

喧哗拥挤。 唐 陆乔 引 沉青箱 《过台城感旧》诗:“繁华今寂寞,朝市昔諠闐。”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凡新婚者,却扇之夕,亲朋杂沓,呼笑諠闐,谓之闹房。”

午夜

指夜里十二点钟前后;半夜

绮罗

(1).泛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 汉 徐干 《情诗》:“綺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蓬门未识綺罗香,拟托良媒益由伤。”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引狎》:“谩话綺罗,休説珍羞,端不趁儂心苗。” 清 唐孙华 《戏为友人代忆》诗之四:“生小调丝竹,由来足綺罗。”

(2).指穿着绮罗的人。多为贵妇、美女之代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綺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 前蜀 韦庄 《江亭酒醒却寄维扬饯客》诗:“满坐綺罗皆不见,觉来红树背银屏。”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三》:“人主好声色,则 燕 赵 之粉黛, 吴 越 之綺罗,不问而进太子之前矣。”

(3).形容诗风华丽柔靡。 宋 吴坰 《五总志》:“﹝ 贾岛 ﹞尝於 宣城 謁 紫微 ,不遇,乃曰:‘我诗无綺罗铅粉,宜其不售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词至 东坡 ,一洗綺罗香泽之态,寄概无端,别有天地。”

(4).指华美的帷帐。 明 徐渭 《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先以三绝见遗癸丑冬检旧札见之因赋七绝》:“华堂日晏綺罗开,伐鼓吹簫一两迴。”

(5).指繁华的生活。 鲁迅 《无题》诗之二:“ 六代 綺罗成旧梦, 石头城 上月如钩。”

翠幕

(1).翠色的帷幕。 晋 潘岳 《藉田赋》:“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 宋 柳永 《望海潮》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报告戏情》:“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2).比喻苍翠浓荫的林木。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藉田》:“地广重畦浄,林芳翠幕悬。” 唐 苏颋 《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通。”《文汇报》1986.6.17:“略过了翠幕烟霞的 杭州 ,且舍下曲水流觞的 绍兴 ,休道行色匆匆,只为归心如箭。”

一天星斗

(1).满天星星。 唐 李中 《江行夜泊》诗:“半夜风雷过,一天星斗寒。” 宋 蔡伸 《蓦山溪》词:“散髮步闲亭,对荧荧,一天星斗。”《水浒传》第五二回:“少顷,雨过云收,復见一天星斗。”

(2).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后以“一天星斗”形容文章华美。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万里雷霆驱号令,一天星斗焕文章。”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问’。”

(3).方言。谓事情杂乱难理,见 清 范寅 《越谚》卷上。

(4).犹言满城风雨。 陈源 《西滢闲话·一天星斗》:“我们不能看见他批评政府说得痛快,便拍手佩服他的勇气,一朝批评学界有了几句过激的话,便闹出‘一天星斗’来。”

层城

(1).古代神话中 昆仑山 上的高城。《文选·张衡〈思玄赋〉》:“登 閬风 之层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善 注:“《淮南子》曰:‘ 崑崙 虚有三山, 閬风 、 桐版 、 玄圃 ,层城九重。’ 禹 云:‘ 崑崙 有此城,高一万一千里。’”一说, 昆仑山 最高峰之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 * :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风 ;上曰 层城 ,一名 天庭 ,是为太帝之居。”

(2).泛指仙乡。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悵望层城霞。”

(3).指京师;王宫。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六:“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层城匪迢越,广陌交驰骋。”

(4).重城;高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遥望层城,丹楼如霞。”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层城临暇景,絶域望餘春。” 元 杨云鹏 《登濮州北城》诗:“层城高絶一攀躋,岁杪临风客思凄。” 清 张文光 《登汴城角楼》诗:“落日下层城,苍然远树平。” 龚骞 《九秋诗·秋水》:“綺阁层城秋夜长,明朝问讯湖边路。”

(5).指高山之巅。 宋 文同 《盘云坞》诗:“几曲上层城,盘盘次文石。”

故国

(1) 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

(2) 祖国,本国

见故国之旗鼓,感乎生于畴日。——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生活习惯基本上保持故国的一套

(3) 故乡,家乡

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 杜甫《上白帝城诗》

(4) 旧都。南宋时指汴京

(5) 指旧地;古战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光丽

华美。《东观汉记·刘般传》:“时五校尉官显职閒,府寺宽敞,舆服光丽。”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第二》:“彩霞者,其色光丽,烂然如霞。”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观 武帝 贾公 女五不可之语,则其姊妹似非光丽艷逸,端美絶伦者。”

新元

(1).新年号。《后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以来,考之行度,密于《太初》,是又新元,效于今者也。” 宋 陆游 《春晴登小台》诗:“谁知老子痴顽甚,看改新元十一回。”

(2).新春元旦。农历正月初一。 宋 赵长卿 《探春令·寻春》词:“新元纔过,渐融和气。”

衰朽

衰落;老朽 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二妙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 卫瓘 、 索靖 。《晋书·卫瓘传》:“ 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2)指 唐 韦维 、 宋之问 。《新唐书·韦维传》:“﹝ 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 艾淑 、 陈容 。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卷四:“﹝ 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 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 克己 成己 均早以文章擅名, 金 尚书 赵秉文 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以是名。”

(2).称自己推重的二人。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二妙驰轩陛,三英咏袴襦。”原注:“ 庾三十二 杜十四 并居此省。” 明 何景明 《李川甫戴时亮过访》诗:“岂是高人室,能劳二妙来。” 清 赵翼 《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诗:“文章有神父有道,晚年乃见此二妙。”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欹侧

(1).倾斜;歪斜。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自此以西,山路欹侧,长坂千里,悬崖万仞,极天之阻,实在於斯。” 唐 杜甫 《阆水歌》:“ 巴 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2).歪倒摇晃貌。 唐 杜甫 《瘦马行》:“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驤。” 宋 王安石 《和王胜之雪霁借马入省》:“投韁马鬣任欹侧,欲出操箠手还抽。”

天明

天亮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