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留董景扬

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代

雪留董景扬原文

一色凝云合大和,定知宜瑞不宜多。
饥餐乌昧世皆是,饱进羊羔人几何。
抢地折腰纷岸篠,撑天强项独庭柯。
留君待放晴光出,同步春风十二窝。

诗词问答

问:雪留董景扬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问:雪留董景扬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咨夔的名句有哪些?答:洪咨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一色

(1).单色;一种颜色。《汉书·梅福传》:“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駮。”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宋 欧阳修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诗:“明月浄松林,千峰同一色。” 峻青 《烟墩》:“你站立墩上,凭堞远眺,俯瞰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沧海,遥瞻那峰峦千里岚气迷蒙的群山。”

(2).一种;一类。《唐六典·户部尚书·金部郎中》:“ 开元 二十年敕,以为﹝俸食﹞名目虽多,料数先定,既烦案牘,因此生姦,自今以后,合为一色,都以月俸为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望请命妇会於别殿;九部乐从东门入;散乐一色,伏望停省。”

(3).谓全部一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梔子》“粱米第一,粟米第二”原注:“必用一色纯米,勿使有杂。” 金 元好问 《雪岩》诗:“贞松劲柏四时春,霽月光风一色新。” 郁达夫 《迟桂花》:“这沉静清彻的声气,也和 翁则生 的一色而没有两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土改时,我分一幢地主的横屋,一色的青瓦。”

凝云

浓云;密云。 南朝 齐 朱孝廉 《白雪曲》:“凝云没霄汉,从风飞且散。” 隋 薛道衡 《出塞》诗:“凝云迷 代郡 ,流水冻 桑乾 。”

大和

(1).一种良弓。《周礼·考工记·弓人》:“大和无灂。” 郑玄 注:“大和,尤良者也。” 孔颖达 疏:“大和谓九和之弓。以其六材俱善尤良,故无漆灂也。”

(2).非常和协。《左传·襄公十三年》:“ 晋 国之民,是以大和。”

见“ 太和 ”。

不宜

不适合,不适宜

这种土壤不宜种花生

羊羔

小羊

几何

(1) 多少(用于反问)

年几何矣。——《战国策·赵策》

罗敷年几何。——《乐府诗集·陌上桑》

所杀几何。——唐· 李朝威《柳毅传》

相去能几何。——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价值几何。

(2) 几何学简称

抢地

触地,撞地。《战国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宋 范成大 《霜后纪园中草木》诗之八:“风倒酴醿架,长条头抢地。”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南镇祈梦》:“功名志急,欲搔首而问天;祈祷心坚,故举头以抢地。”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堂陛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小不霽,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

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强项

①东汉洛阳令董宣格杀湖阳公主的恶奴,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低头谢罪,董宣坚决不肯低头。光武帝称之为“强项令”。见《后汉书·董宣传》。后用“强项”形容刚强不屈: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据理力争,不负强项之名。 ②强横:强项之徒,啸聚山林。 ③有竞争力的项目:小林的强项是外语,而小杜的强项是数学|乒乓球是中国队传统的强项,有夺取奥运会金牌的实力。

庭柯

庭园中的树木。 晋 陶潜 《停云》诗:“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宋 范成大 《签厅夜归用前韵呈子文》:“炉篆无风香雾直,庭柯有月露光寒。”

待放

古谓人臣有罪辞职等待放逐。《公羊传·宣公元年》:“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 何休 注:“古者刑不上大夫……刑之则恐误刑贤者。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属,故有罪放之而已。所以尊贤者之类也。三年者,古者疑狱,三年而后断。” 汉 王逸 《楚辞·东方朔<七谏>序》:“古者,人臣三諫不从,退而待放。”《魏书·慕容契传》:“ 高祖 曰:‘古有待放之臣,亦有离俗之士,卿等自审不胜贪心者,听辞位归第。’”

晴光

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緑苹。” 清 林则徐 《中秋炮台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郁达夫 《采石矶》:“呆着向窗外的晴光一望,他又拿起笔来伏下身去,在诗的前面填了‘秋夜’两字,作了诗题。”

同步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随时间变化的量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

同步电动机

同步增长

各项改革要同步进行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