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园池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代

绛州园池原文

绛台使君府,亭阁参园圃。
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
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
怪柏锁蛟虬,丑石斗貙虎。
群花相倚笑,垂杨自由舞。
静境合通仙,清阴不如暑。
每与风月期,可无诗酒助。
登临问民俗,依旧陶唐古。

诗词问答

问:绛州园池的作者是谁?答:范仲淹
问:绛州园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仲淹的名句有哪些?答:范仲淹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绛台

(1). 春秋 晋平公 在国都 绛 所建之高台。一说 晋灵公 所造。《后汉书·冯衍传下》:“饁 女齐 於 絳臺 兮,饗 椒举 於 章华 。” 李贤 注:“ 絳 , 晋国 所都。《国语》曰:‘ 晋平公 为九层之臺。’” 唐 李商隐 《戏题赠稷山驿吏王会》诗:“ 絳臺 驛吏老风尘,躭酒成仙几十春。” 冯集梧 注:“《説苑》:‘ 晋灵公 造九层之臺。’《元和郡县志》:‘ 晋灵公 臺在 絳州 西北二十一里。《左传》 灵公 从臺上弹人即此。’”

(2).指灯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絳臺高,金荷小,银釭犹灿。”

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亭阁

亭台楼阁。《新唐书·长宁公主传》:“亭阁华诡埒 西京 。”

园圃

种植果木菜蔬的田地

西北

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池鱼

(1) 池中的鱼

(2) 比喻无辜受累遭殃。如:池鱼堂燕(比喻无辜受祸);池鱼幕燕(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

跃金

象金光跳动闪烁。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宋 范仲淹 《绛州园池》诗:“池鱼或跃金,水帘长布雨。”

水帘

下垂如帘的流水,指瀑布、密集的房檐流水等

蛟虬

亦作“ 蛟鰐 ”。1.蛟与虬。亦泛指水族。 唐 孟郊 《峡哀》诗之三:“石剑相劈斫,石波怒蛟虯。” 唐 韩愈 《刘生诗》:“青鲸高磨波山浮,怪魅炫曜堆蛟虬。” 金 赵秉文 《游华山寄元裕之》诗:“五鬣不朽之长松,流膏入地盘蛟虯。”

(2).比喻奸邪之臣。 沉宗畸 《题高丽闵王妃遗像编》诗:“驪龙睡熟蛟虬舞,宗祊不絶垂如缕。”

见“ 蛟虯 ”。

石斗

(1).石和斗。量器。借指数量。《史记·货殖列传》:“ 白圭 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欲长钱,取下穀;长石斗,取上种。”

(2).美石琢成的酒器。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 张以言 诗﹞如 甘州 石斗,色泽似玉,肤理粗漫。”

貙虎

(1).即貙。《尔雅·释兽》“貙,似貍” 晋 郭璞 注:“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貍。”

(2).貙和虎。亦泛指猛兽。《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 炎帝 战於 阪泉 之野。” 司马贞 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貙虎虣闞,不能威蚊虻。” 清 宋荦 《赠太仆卿高公挽诗》:“ 乌石峰 高穴貙虎,赤狐跳踉黄狨舞。”

(3).比喻勇猛的武士。 清 叶士宽 《上党》诗:“往恨经貙虎,清时絶鼓鼙。”

花相

古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宋 杨万里 《多稼亭前两槛芍药红白对开二百朵》诗:“好为花王作花相,不应只遣侍 甘泉 。”原注:“论花者以牡丹王,芍药近侍。”

垂杨

(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南朝 齐 谢朓 《隋王鼓吹曲·入朝曲》:“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唐 万齐融 《送陈七还广陵》诗:“落花馥河道,垂杨拂水窗。”《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 济南府 ,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 鲁迅 《送增田涉君归国》诗:“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2).词牌名。双调,一百字或九十八字。本咏垂杨,后为词牌名。参阅《词谱》卷二八。

自由

(1) 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汝岂得自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自由的国家和民族

认为过独身生活要比结婚的人生活自由得多

(2) 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

*

信仰自由

出版自由

(3) 哲学上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

静境

(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 郝经 《游灵岩寺》诗:“静境求初心,滞虑驱万端。”

(3).静态,静止的境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

通仙

见“ 通仙 ”。

亦作“ 通僊 ”。1.谓众仙。《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肆覲天宗,爰集通仙。” 李善 注:“通仙,谓众仙也。”

(2).谓非凡,不同一般。 明 沉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 庖牺 遗绪费钻研,赖有 君平 演后传,徵应妙通僊,休咎几微如见。”

(3).形容本领极大。 茅盾 《子夜》十一:“ 徐曼丽 就是通仙,也不能马上就知道我在这里。”

清阴

(1).清凉的树阴。 晋 陶潜 《归鸟诗》:“顾儔相鸣,景庇清阴。” 唐 薛能 《杨柳枝》词:“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阴却不如。”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你恋着那清阴半亩香千阵。”

(2).喻恩泽。 宋 苏轼 《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3).谓天气阴凉。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

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诗酒

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 宋 苏轼 《寄黎眉州》诗:“且待 渊明 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清 秋瑾 《清明怀友》诗:“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民俗

民众的习惯;民间风俗

依旧

依然像从前一样

书房的陈设依旧未变

陶唐

(1).古帝名。即 唐尧 。 帝喾 之子,姓 伊祁 ,名 放勋 。初封于 陶 ,后徙于 唐 。《书·五子之歌》:“惟彼 陶唐 ,有此 冀 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而亡。”《孔子家语·五帝德》:“ 宰我 曰:‘请问 帝尧 。’ 孔子 曰:‘ 高辛氏 之子,曰 陶唐 ,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 太宗 谓侍臣曰:‘昔 陶唐 大圣, 柳下惠 大贤,其子 丹朱 甚不肖,其弟 盗跖 为巨恶。’”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乃粒》:“ 神农 去 陶唐 ,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

(2).古部族名。《史记·夏本纪》:“ 陶唐 既衰,其后有 刘累 ,学扰龙于 豢龙氏 ,以事 孔甲 。”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与君 陶唐 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 朱鹤龄 注:“《唐·宰相世系表》: 杜 氏出 祁 姓, 帝尧 裔孙 刘累 之后,在 周 为 唐杜氏 。 成王 灭 唐 ,以封弟 叔圉 ,改封 唐氏 子孙於 杜城 , 京兆 杜陵 是也。然则 唐 与 杜 盖同族也。”参见“ 陶唐氏 ”。

(3). 陶唐 为古代传说中的圣主,后指称贤明的帝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久著仁贤声誉重,中外推戴 陶唐 。”

(4).指 陶唐 之世。 晋 左思 《魏都赋》:“鉴茅茨於 陶唐 ,察卑宫於 夏禹 。”

(5).借指开明盛世。 唐 鲍溶 《读李相心中乐》诗:“果闻丞相心中乐,上赞 陶唐 一万春。” 清 钱谦益 《山西布政使文翔凤授朝议大夫制》:“以 河汾 之学,教 陶唐 之人,士习之淳,文体之正,胥自 晋 始。”

(6).指《击壤歌》。 宋 陆游 《示儿子》诗:“父子扶携返故乡,欣然击壤咏《陶唐》。” 清 黄鷟来 《咏怀》之五:“枝榦虽不广,亦足蔽一乡。野人时就坐,鼓腹歌《陶唐》。”参见“ 陶唐歌 ”。

(7).借指 中国 。 清 吕履恒 《许由冢》诗:“青山顶上一孤邱,俯视 陶唐 十二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