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过石门观瀑

作者:丘丹 朝代:唐代

奉使过石门观瀑原文

溪上望悬泉,耿耿云中见。
披榛上岩岫,峭壁正东面。
千仞泻联珠,一潭喷飞霰。
嵯潆满山响,坐觉炎氛变。
照日类虹霓,从风似绡练。
灵奇既天造,惜处穷海甸。
吾祖昔登临,谢公亦游衍。
天程惧淹泊,下磴空延眷。
千里雷尚闻,峦回树葱蒨。
此来去贱役,探讨愧前彦。
永欲洗尘缨,终当惬此愿。

诗词问答

问:奉使过石门观瀑的作者是谁?答:丘丹
问:奉使过石门观瀑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奉使过石门观瀑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丘丹的名句有哪些?答:丘丹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07-10

参考注释

望悬

犹悬念。 清 洪昇 《长生殿·夜怨》:“君情何浅,不知人望悬。”

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中见

指中见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他每众人多是地方中见。”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喜得有个中见,老兄若不信,只问贵相知便了。”《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只是这里边也要有一个人做个中见,写一张切切实实的借券,交与你执着。”

披榛

砍去丛生之草木。多喻创业或前进中的艰难。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脱迹违难,披榛来洎。”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近无所依,退无所据,涉泽求蹊,披榛觅路。” 清 陶澂 《游香岩寺》诗之二:“披榛造幽微,转侧信险絶。”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难得 石林 老居士,氊椎到处爱披榛。”

岩岫

(1).山洞。《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松吟高山,虎啸巖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陁国下》:“石室西南隅有巖岫, 印度 谓之 阿素洛宫 也。”

(2).峰峦。 唐 戴叔伦 《听霜钟》诗:“髣髴烟嵐隔,依稀巖岫重。”岫,一本作“ 嶠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新安郡 黄山 有三十六峯,与 池阳 接境,在郡西,巖岫秀丽可爱,仙翁释子多隐其中,图经不著其名。”

峭壁

陡峭的山崖

东面

(1).面向东。《礼记·曲礼下》:“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宁,门与屏之间。《庄子·秋水》:“﹝ 河伯 ﹞顺流而东行,至於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新唐书·礼乐志六》:“使者升西阶上,东面。”

(2).东边,东侧。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诗:“ 渚宫 东面烟波冷, 浴殿 西头鐘漏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你就屈驾住了东面厢房;当中是个堂屋,我们常要来打吵的。”

(3).古代事师之礼,师坐东面向西,弟子面向东事之。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 信 令军中曰:‘生得 广武君 ,购千金。’ 信 得之,乃东面师事之。”参见“ 东嚮 ”。

千仞

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清 方文 《陈卧子子龙》诗:“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联珠

(1).连串的珍珠。喻诗词联缀之美。 唐 吕温 《联句诗序》:“属物合篇,联珠迭唱。” 唐宣宗 《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2).喻美好事物相连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未几,五魁报至,则四生已各冠其经,如联珠然。”

(3).文体名。即连珠。相传兴于 东汉 。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连珠’或作‘联珠’。”

山响

非常响

大鼓擂得山响

炎氛

热气;暑气。 汉 张衡 《七辨》:“桴 弱水 ,越炎氛。” 唐 储光羲 《行次田家隩梁作》诗:“田家俯长道,邀我避炎氛,当暑日方昼,高天无片云。” 宋 朱熹 《对雨》诗:“凉气袭轻裾,炎氛起秋思。”

照日

与日光相辉映。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隋珠照日,罗衣从风。” 北周 庾信 《杨柳歌》:“衔云酒盃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新唐书·马璘传》:“从 李光弼 攻 洛阳 , 史朝义 众十万阵 北邙山 ,旗鎧照日。”

虹霓

见“ 虹蜺 ”。

从风

(1).比喻迅即附和或响应。《文子·上仁》:“喜怒形於心,嗜欲见於外,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汉书·徐乐传》:“﹝ 陈涉 ﹞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天下从风。”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三王从风,五侯允集。”《旧唐书·郑畋传》:“九州相望,初犹豫以从风;百辟无归,半狐疑而委实。” 黄远庸 《新旧思想之冲突》:“宿儒大师崛起於前,社会从风於后。”

(2).随风。 汉 张衡 《南都赋》:“芙蓉含华,从风发荣。”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参旗九旒,从风飘扬。”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亚献终献》:“迎乾德,祈岁功,乘烟燎,儼从风。”

绡练

洁白的薄纱。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观瀑》诗:“照日类虹霓,从风似綃练。”

灵奇

(1).神异,神奇。《艺文类聚》卷八四引 汉 朱仲 《相贝经》:“ 皇帝 、 唐尧 、 夏禹 三代之贞瑞,灵奇之祕宝。”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 法显道人 ,至自 祇洹 ,具説佛影,偏为灵奇。” 唐 柳宗元 《与吕温论<非国语>书》:“甚者好怪而妄言,推天引神,以为灵奇,恍惚若化,而终不可逐。” 康有为 《大同书》癸部第二章:“况又有五胜三明之妙术,神通运用,更为灵奇。”

(2).特别灵巧。《天雨花》第二二回:“船中却又无货物,驾驶灵奇吃水轻。”

(3).奇异秀丽。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兹岳信灵奇,嘉木互纷糺。”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观瀑》诗:“灵奇既天造,惜处穷海甸。” 清 侯方域 《书黄之久画后》:“焉知其不常登蜃楼以观日,习潮音而听涛涌,而后以其灵奇恍惚之况,寓之于画耶?”

(4).指奇异秀丽之景色。 赵朴初 《鹧鸪天·游昆明西山》词:“登絶顶,揽灵奇,天光虹彩晃 滇池 。”

(5).卓越优异。 唐 高适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诗:“故交负灵奇,逸气包謇諤。” 郁达夫 《杂感诗》之一:“俊逸灵奇宰相才, 卞和 抱璞古今哀。”

天造

(1).谓天之创始。语出《易·屯》:“天造草昧”。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谅天造兮昧昧,嗟民生兮浑浑。”

(2).引申指开创。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当天造之初,凡所任人处置从便。”参见“ 天造草昧 ”。

(3).谓自然生成,对人为而言。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凝毫採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宋 张淏 《艮岳记》:“筑冈阜高十餘仞,增以 太湖 灵璧 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参见“ 天造地设 ”。

(4).指皇帝。《魏书·礼志二》:“但饮泽圣时,铭恩天造,是以妄尽区区,冀有尘露。”《新唐书·李峤传》:“今文武六十以上,而天造含容,皆矜恤之。”

海甸

近海地区。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张英风於海甸,驰妙誉於 浙 右。”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壤歌唯海甸,画角自山楼。”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伐越》:“主公初登宝位,新御黎民,海甸甫安,边烽乍息。” 陈毅 《驯鹰词》:“翱翔于太空,嬉游于海甸。”

吾祖

(1).我的祖先。《左传·昭公十七年》:“﹝ 昭子 问﹞曰:‘ 少皥氏 ,鸟名官,何故也?’ 郯子 曰:‘吾祖也,我知之。’”

(2).我的祖父。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3). 宋 时 西夏 主 元昊 自号。《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元昊 ﹞既袭封……自号 嵬名吾祖 。”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宝元 初, 元昊 创立文法,故名 吾祖 。慢书始闻,朝廷为之忿然。”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谢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游衍

(1).恣意游逛。《诗·大雅·板》:“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毛 传:“游,行;衍,溢也。” 孔颖达 疏:“游行衍溢,亦自恣之意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远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峯。” 明 宋濂 《湛渊先生白公墓铭》:“与韵朋胜友,曳杖游衍,衔杯赋诗。”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三:“也依林壑也凭虚,游衍人间兴独餘。”

(2).谓从容自如,不受拘束。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太白 力有餘閒,故游衍自得。 益 将矻矻以为之。”

(3).滋蔓。 清 恽敬 《光孝寺碑铭》:“ 宋 元 明 之言,往復变动,往復变动则生疑,而浮图之教乘得以游衍附託。”

(4).犹推演。衍,通“ 演 ”。 清 王耕心 《<白雨斋词话>序》:“故词之为体,诗以为禰,曲以为子,识者为之,莫不沿溯 汉 魏 ,游衍 屈 宋 ,以蘄上闚三百篇之恉。”

(1).犹畅游。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二:“ 王子 十五年,游衍 伊 洛 滨。”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观瀑》诗:“吾祖昔登临, 谢公 亦游衍。” 清 孙枝蔚 《客金陵一月将归维扬留别周雪客》诗:“ 林翁 与 方生 ,与我更游衍。”

(2).优游宽衍、从容不迫的样子。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 仇兆鳌 注:“游衍,从容貌。《诗》:‘及尔游衍。’游衍,优游宽衍也。”

(3).蜿蜒游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遂出一鉢,注水其中,宛一小白蛇游衍於内,袖鉢而去。”

(4).虚浮枝蔓的样子。 清 曾国藩 《朱慎甫遗书序》:“ 嘉道 之际……刺经典一二字,解説或至数千万言,繁称杂引,游衍而不得所归。”

淹泊

(1).停留;滞留。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推让》:“ 利 欲以让前人,发 濠州 ,所在故为淹泊,候过数日,然后到州,士子称焉。” 唐 白居易 《观稼》诗:“藜杖为淹泊,言动任天真。” 宋 张九成 《秋兴》诗:“嗟我游已倦,悵此久淹泊。”

(2).漂泊。 唐 皇甫冉 《江草歌送卢判官》:“问君行迈将何之,淹泊沿洄风日迟。” 宋 陆游 《除宝谟阁待制谢丞相启》:“半生淹泊,沉舟真閲於千帆。” 清 徐孚远 《晓入京口》诗:“乱离知未定,淹泊对孤云。”

延眷

依恋不舍。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观瀑》诗:“王程惧淹泊,下磴空延眷。”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葱蒨

亦作“葱蒨”。1.草木青翠茂盛貌。 南朝 梁 江淹 《池上酬刘记室》诗:“葱蒨亘华堂,葐蒀杂綺树。” 唐 刘禹锡 《史隐亭述》:“澂明峭絶,靃靡葱蒨。” 唐 李德裕 《金松赋》:“含春蔼而葱蒨,映夕阳而的皪。” 清 王滔 《记香港总督燕制军东游》:“﹝想其见﹞山川之秀淑,林木之葱蒨,必有畅然怡然,而惝然若失者。”

(2).青绿色。 南朝 梁 江淹 《颜特进延之侍宴》诗:“青林结冥濛,丹巘被葱蒨。”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 洛水 桥边春已回,柳条葱蒨眼初开。” 清 李滢 《望罗浮歌》:“葱蒨见怪竹,吚哑听碧鷄。”

(3).华美,艳丽。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 张协 ﹞词采葱蒨,音韵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宴群臣登歌》:“车旗煜爚,衣缨葱蒨。” 唐 殷寅 《铨试后徵山别业寄源侍御》诗:“朱紱何赫赫,綉衣復葱蒨。” 宋 周密 《台城路》词:“盈盈笑靨,映珠络玲瓏,翠綃葱蒨。”

(4).比喻才华横溢。 明 汤显祖 《龙沙宴作赠王翼清大宪》诗:“四明 山海 姿,公才发葱蒨。”

来去

(1) 来和去。指往来不断的样子

来去自由

(2) 差错;错误

不差分毫来去

贱役

卑贱的职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次皁牧舆马” 晋 杜预 注:“给其贱役,从皁至牧,凡八等之人。” 南朝 梁 沉约 《酬孔通直逷怀蓬居》诗:“伊邇事清途,纷吾供贱役。”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今 王体乾 既熟软巧媚,在 王瘸子 不过俳优贱役,自然因而化之,可嘆也。” 夏仁虎 《旧京琐记·事变》:“迨和议成,秩序定,百工贱役復归其职。”

探讨

(1) 探索;研讨;探索讲求

探讨一下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他们讨论了罪恶之后,便探讨如何消除它

(2) 探幽寻胜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唐· 孟浩然《登鹿门山》

前彦

前代的贤人。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 谷永 之笔,无慙古人; 盖延 之功,高视前彦。”

洗尘

宴请刚从远道来的人

凡公私值远人初至,或设饮,或馈物,谓之洗尘。——《通俗编·仪节》

在后堂安排筵席洗尘。——《水浒传》

秦老又备酒与他洗尘。——《儒林外史》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