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作者:赵希蓬 朝代:宋代

满江红原文

劲节刚姿,谁与比、岁寒松柏。
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
杜老爱君□谩苦,贾生流涕衣空湿。
为国家、子细计安危,渊然识。
英雄士,非全阙。
东南富,尤难匹。
却甘心修好,无心逐北。
螳怒空横林影臂,鹰扬不展秋空翼。
但只将、南北限藩篱,长江隔。

诗词问答

问:满江红的作者是谁?答:赵希蓬
问:满江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满江红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希蓬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希蓬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劲节

(1).谓坚贞的节操。 南朝 梁 范云 《咏寒松》:“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宋 王安石 《景福殿前柏》诗:“知君劲节无荣慕,宠辱纷纷一等看。” 朱光潜 《艺文杂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陶渊明 何以爱菊呢?因为他在傲霜残枝中见出孤臣的劲节。”

(2).竹木枝干分杈处称节。以其质地坚实,故称劲节。 唐 柳宗元 《植灵寿木》诗:“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

岁寒松柏

以岁寒时的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

岁寒,然后知桦柏之后周乡也。——《论语·子罕》

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唐·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昌辞李相公》

排云

排开云层。多形容高。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臺。” 南朝 梁 沉约 《咏孤桐》:“ 龙门 百尺时,排云少孤立。” 唐 羊滔 《游烂柯山》诗之二:“亙壑躡丹虹,排云弄清影。” 明 刘基 《戏为雪鸡篇寄詹文同》诗:“雪鹤排云舒六翮,长鸣远逐 浮丘伯 。” 郭小川 《战台风》诗:“红旗般的太阳,排云拨雾飞身大海间。”

叩头

磕头

流血

(1) 人或动物的血液从伤口流出

伤口大量地流血

(2) 特指负伤或牺牲

贾生

指 汉 贾谊 。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 贾生 有言曰:‘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诗:“去国哀 王粲 ,伤时哭 贾生 。” 吕志伊 《过黔楚界喜晴》诗:“既倒狂澜难遽挽,上书徒抱 贾生 忧。”

流涕

流泪。涕,古代一般指眼泪,用“泗”指鼻涕。如“涕泗交流”。后来“泪”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泗”一般不再使用

德威流涕,不能执刀。——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为国

治国。《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 邢昺 疏:“为,犹治也。”《战国策·秦策三》:“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管子·国蓄》:“凡将为国,不通於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顾 楚 之为国, 唐 之为天下,当其时皆何如?”

子细

(1).认真、细致;细心。《魏书·源怀传》:“ 怀 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斲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唐 李德裕 《续得高文端贼中事宜四状》:“昨日 高文端 到宅辞臣,因子细问得贼中事宜。” 宋 杨万里 《又题寺后竹亭》诗:“壁间题字知谁句,醉把残灯子细看。” 元 王仲元 《粉蝶儿·道情》套曲:“俺也曾子细评跋:譬似去丹墀内穿靴着袍,怎如俺草庵中丫髻环絛。” 梁启超 《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至其种种鬼蜮情形,请读者将各电原文子细熟观,当能想像八九。”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子细一想,他的话千真万确。”

(2).小心,留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相公且子细,秀才子口头言语,岂可便信?”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姐姐,到那里子细着。”

(3).清晰;分明。 唐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三:“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牀;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 唐 张鷟 《游仙窟》:“烟霞子细,泉石分明,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絶。”

(4).详情;底细。 宋 欧阳修 《论讨蛮贼任人不一札子》:“臣曾謫官 荆 楚 ,备知土丁子细。”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李裁 ﹞泛舟已到 桐卢 ,五鼓欲行,忽有人大呼,寻 李大府 船。 李 惊起视之,乃一老人衣布道袍云:‘ 睦州 贼发,吾家所存者三人而已。不可往彼,宜速回也!’ 李 欲登岸询其子细,则已不见。遂遽还 会稽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当时 潘成 知得子细,便乃而去。”

安危

平安和危险

奋勇抢救溺水儿童,不顾自己的安危

雄士

英雄人物。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来尔孟多夫 则专责 法 人,谓自陷其雄士。”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甘心

(1) 情愿

他是甘心受罚的

初,武帝感 张骞之言,甘心欲通 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余辈。——《汉书·西域传》

(2) 满意;满足

不达目的绝不甘心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修好

(1) 〈方〉∶行善事

(2) 两国之间关系融洽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逐北

追剿败兵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百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则阳》

追亡逐北。——贾谊《过秦论》

螳怒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后因以“螳怒”形容自不量力。《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若螳怒是逞,鹅骄不逊,天兵一下,千里流血。”参见“ 螳臂当车 ”。

鹰扬

(1).威武貌。《诗·大雅·大明》:“维师 尚父 ,时维鹰扬。” 毛 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后汉书·陈龟传》:“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 元 萨都剌 《威武曲》:“当年意气何鹰扬,手扶天子登龙牀。” 清 孙枝蔚 《苦雨杂诗》之四:“ 吕尚 钓 磻溪 竟展鹰扬志。”

(2).武事的代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

(3).逞威;大展雄才。《后汉书·刘陶传》:“羣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 唐 胡曾 《鸿门》诗:“ 项籍 鹰扬六合晨, 鸿门 开宴贺亡 秦 。” 明 沉鲸 《双珠记·并拜荣陛》:“虎奋三军,鹰扬千里,可信是青云器。”

(4).古代武官名号。《北史·隋纪下·炀帝》:“壬辰, 雁门 贼帅 尉文通 ,聚众三千,保於 莫壁谷 ,遣鹰扬 杨伯泉 击破之。” 唐 刘禹锡 《武夫词》:“借问胡为尔?列校在鹰扬。”参见“ 鹰扬府 ”。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藩篱

篱笆

羝羊触藩。——《易·大壮》。疏:“藩,藩篱也。”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流入东海

诗文赏析


这首词是用以和华岳的。华岳是宋宁宗时的武学生,有志恢复中原,曾作了一首《满江红》:庙社如今,谁复问 、夏松殷柏 ?最苦是、二江涂脑,两淮流血。壮士气虹箕斗贯,征夫汗马兜鍪湿。问孙吴、黄石几编书,何曾识!青玉锁,黄金阙。车万乘,骓□匹。看长驱万里,直冲燕北。禹地悉归龙虎掌,尧天更展鲲鹏翼。指凌烟去路复何忧,关山隔。最后一句应当读作“指凌烟去路,复何忧关山隔,”雄心壮志,气魄极大。表示恢复必成,功业必立,无可阻挡之意。当时韩侂胃掌权,兴兵北伐,这本是义举,但韩目的不纯 ,北伐乃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又准备不足,仓促出兵。极具眼光和经验的华岳看出了北伐的不妥,大胆上书反对,指出此时北伐时机不佳,且所用非人。因此惹怒了韩,将其逮捕下狱。但后来的事态证明了华岳的正确,北伐很快以失败结束,韩被杀,南宋人民陷入了更深的苦难中。
华岳的词大约是写于北伐的前夕,词中没有反映出战时战后的事。赵希蓬和词当是写于北伐失败以后、韩侂胃被杀之前。词的上片高度赞扬了华岳的爱国热忱与谋国识见。“岁寒,然后知松之后调也。”华岳因直言劝谏而遭祸,战争失败证明了他是正确的。华岳在上书的结尾写道 :“事之未然,难以取信。臣愿以身属之廷尉(掌刑狱之官),待其军行用师,劳还奏凯,则枭臣之首,风递四方,以为天下欺君罔上者之戒;倘或干戈相寻,败亡相继,强敌外攻,奸臣内畔,与臣所言尽相符契,然后令臣归老田里,永为不齿之民写的慷慨激昂”。“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说华岳不止一次想向皇帝披肝沥胆,贡献意见。但是却横遭迫害,一腔忠忱无人能解。这是何等的孤独和寂寞啊!但是纵观中国历史 ,会发现华岳并不孤独,从屈原开始,“信面见疑,忠而被谤 ”的事屡见。作者将华岳比作忧国忧民的贾谊是颇为切合的。年轻的贾谊在上给皇帝的奏疏中痛切地说 :“臣窃惟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 ,可为流涕者二 ,可为长太息者六。”(《治安策 》)条分缕析 ,慷慨激昂 。“杜老爱君”,终生流落;“ 贾生流涕”,反被放逐;为国家仔细计安危、识见渊深的华岳竟身陷缧绁。这是爱国者的悲剧。亦是时代的悲剧。“ □(似可补‘心’字)谩苦”、“衣空湿”,作者深深为之痛惜。
下片由华岳的遭际联想时局 ,深感愤慨。“英雄士,非全阙。东南富,尤难区。却甘心修好,无心逐北。”象华岳这样识见渊博的人南宋还有不少 ,东南财富更是甲于天下 ,而朝廷却视而不见,覥颜媚金。南宋朝廷有一个论调 :“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辛弃疾《美芹十论·自治第四》引)。实际上脆弱的并不是南宋的国力,而是一帮苟且偷安的统治者的心理!“英雄士”诸语就是对这种论调的正面驳斥,这正好利用了《满江红》词过片的短句排偶,声情显得异常激烈。“鹰扬 ”谓如鹰之奋扬,本于《诗·大雅·大明》,辛弃疾曾用之激励韩侂胃北伐:“维师尚父鹰扬,熊罴百万堂堂。”(《清平乐》)而韩侂胃之辈简直将战争当作儿戏,一触即溃,而又一蹶不振。就在这种情况下,南北议和,金人竟至要胁割两淮之地,以长江为界。自古以来南北对峙的政权都没有将长江作为分界线的,南宋有识之士也都知道守江必须守淮,淮河不守,江防难保,国家就岌岌可危了。“ 但只将⋯⋯”一句,将作者的忧虑、愤慨浓缩起来,发人深省 。赵希蓬此词和南宋的很多爱国词人的作品一样,现实性很强,感情激烈慷慨,且有丰富的内容,既赞扬了华岳的高风亮节,又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忧虑。因此颇值得一读。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