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新喻丞章季亨

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寄新喻丞章季亨原文

忆昨寄声因鲍子,阙然已复四终星。
向来相期台阁者,薄宦乃淹松竹厅。
颇愿近诗见新述,旧好尚意能忘形。
临风三叹不知罢,梅花落尽兰未馨。

诗词问答

问:寄新喻丞章季亨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寄新喻丞章季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赵蕃寄新喻丞章季亨书法欣赏

赵蕃寄新喻丞章季亨书法作品欣赏
寄新喻丞章季亨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寄声

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阙然

(1).间断貌;延搁貌。《庄子·盗跖》:“﹝ 孔子 ﹞归到 鲁 东门外,适遇 柳下季 。 柳下季 曰:‘今者闕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 跖 邪?’”《汉书·司马迁传》:“闕然不报,幸勿过。” 颜师古 注:“谓中间久不报也。”

(2).缺少的样子;不完备的样子。《荀子·礼论》:“其於礼节者闕然不具。”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二:“所当设张之具,犹若闕然。” 明 方孝孺 《与采苓先生书》之二:“还家以来,道里脩隔,人事多故,庆弔之意,闕然不举。”

(3).指(才力)不足的样子。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特蒙优渥,猥被方州,自惟闕然,何以称此?”

(4).若有所失的样子;缺憾的样子。《后汉书·鲁恭传》:“百姓闕然,三时不闻警蹕之音,莫不怀思皇皇。” 清 吴敏树 《与筱岑论文派书》:“今遗稿无几,而多没之,则使人不尽见其所用心,宜兄之有闕然也。”

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相期

期待;相约。 唐 李白 《赠郭季鹰》诗:“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宋 王安石 《送孙立之赴广西》诗:“相期鼻目倾肝胆,谁伴溪山避网罗。”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人臣之进説於其君者,有以王者之治相期者矣,有以霸者之治相期者矣。” 郭沫若 《井冈山巡礼·登郁孤台》诗注:“ 赣江 一带绿化颇佳,相期十年,可以战胜洪水。”

台阁

官府。本指尚书台,此指大官府

仕宦于台阁。——《广东军务记》

薄宦

卑微的官职。有时用为谦辞。 晋 陶潜 《尚长禽庆赞》:“ 尚子 昔薄宦,妻孥共早晚。” 逯钦立 注:“薄宦,作下吏。” 唐 高适 《鉅鹿赠李少府》诗:“ 李侯 虽薄宦,时誉何籍籍。” 宋 王安石 《和君叔怀灊楼读书之乐》:“聊为薄宦容身者,能免高人笑我不?” 清 邵长蘅 《沛县官舍留别杨简庵表兄》诗:“我昔弱龄今有鬚,君亦蹉跎四十餘。薄宦千里不快意,一官仍拥青氊居。”

松竹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见新

〈方〉∶修理装饰旧房屋、器物,使之像新的一样

把门面油漆见新

好尚

喜好;崇尚

忘形

忘掉言行的分寸

得意忘形

临风

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唐 杜甫 《与严二郎奉礼别》诗:“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水浒传》第三九回:“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偷尝仙女脣中露,几度临风拭泪痕。” 冰心 《寄小读者》五:“我想起我的母亲,不觉凭在甬道的窗边,临风偷洒了几点酸泪。”

三叹

亦作“ 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梅花落

汉 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梅花落》 郭茂倩 题解:“《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按 唐 大角曲,亦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隋 江总 《梅花落》诗:“ 长安 少年多轻薄,两两常唱《梅花落》。”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