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原文

泰伯封疆四望宽,胜将吴越旧书观。
苧罗山下春才到,麋鹿台边沼已寒。
不有采香专怙宠,可能尝胆便除残。
今年木德临心宿,重见家家衽席安。

诗词问答

问: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封疆

(1) 分封土地的疆界;分封的疆界,界域的标记,聚土而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孙丑下》

(2) 将某一地区全权交给官吏管理

封疆大元帅

执掌封疆之印

四望

四顾

四望无人

吴越

(1). 春秋 吴国 与 越国 的并称。《国语·吴语》:“不修 方城 之内,踰诸夏而图东国,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2). 吴 越 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当初指望做夫妻,谁知变成 吴 越 。” 元 关汉卿 《碧玉箫》曲:“休谎説,不索寻 吴 越 。喒,负心的教天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我与你恩爱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将讎报,反成 吴 越 ?”

(3).指 春秋 吴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带)。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甘赴 江 湘 ,奋戈 吴 越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 吴 越 ,一夜飞度 镜湖 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龚圣予开》:“往来 吴 越 间,伤心旧宗社。”

(4). 五代 十国之一。始祖 钱镠 ,据有今 江苏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东北部,后降于 北宋 。《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为尚父、 吴越 国王。”

旧书

(1) 残破的书

(2) 古书

鹿台

(1).古台名。别称 南单之台 。 殷纣王 贮藏珠玉钱帛的地方。故址在今 河南省 汤阴县 朝歌镇 南。《书·武成》:“散 鹿臺 之财,发 鉅桥 之粟。” 孔颖达 疏:“《新序》云: 鹿臺 ,其大三里,其高千尺。”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倒戈之败, 鹿臺 之祸,不始甲子之朝。”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此后又时时听到运来了 鹿台 的宝贝, 巨桥 的白米。”

(2).山名。传说中的山名。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境。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序:“ 丹丘 家於 潁阳 ,新卜别业,其地北倚 马岭 ,连峰 嵩丘 ,南瞻 鹿臺 ,极目 汝海 。” 王琦 注:“《一统志》: 鹿臺山 ,在 南阳府 汝州 北二十里,有臺状若蹲鹿。”

有采

有运道,幸运。《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那廝立在面前道:‘今日 夏德 有采,遭际这一会员外。’”

怙宠

倚仗恩宠。《后汉书·朱晖传》:“恃势怙宠之辈,渔食百姓。” 唐 康骈 《剧谈录·刘相国宅》:“其有冒官爵,叨货贿,怙宠专权,身存名灭者一何谬哉!”《明史·李贤传》:“ 达 ( 门达 )怙宠益骄, 贤 乘间復具陈 达 罪。”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御史 王奂曾 劾其怙宠非忠,忘本非孝。”

可能

可能性

不相信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尝胆

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唐 王维 《燕支行》:“报讎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郑观应 《盛世危言·传教》:“朝廷大度优容,小忿必忍;百姓天良尚在,尝胆知仇。” 李云夔 《赠阮鼎南》诗:“沼 吴 有志频尝胆,兴 楚 无人敢息肩。”参见“ 尝胆卧薪 ”。

除残

(1).除去凶残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但自欲除残去贼,夷险平暴。”《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餘业,据有 江 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

(2). 吴中 风俗。农历年底扫除屋尘。 明 袁宏道 《岁时纪异》:“﹝十二月﹞二十七日扫屋尘,曰除残。” 清 顾禄 《清嘉录·打埃尘》:“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俗呼‘打埃尘’。 蔡云 《吴歈》云:‘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木德

(1). 秦 汉 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胜,附会王朝的命运,以木胜者为木德。《史记·封禅书》:“ 夏 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 三国 魏 曹植 《帝喾赞》:“祖自 轩辕 , 玄嚣 之裔。生言其名,木德帝世。”《周书·明帝纪》:“自火行至今,木德应其运矣。” 唐 窦常 《奉送职方崔员外摄中丞新罗册使》诗:“辨方知木德,开国有金家。”

(2).谓上天生育草木之德。亦特指春天之德,谓其能化育万物。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孔颖达 疏:“盛德在木者,天以覆盖生民为德,四时各有盛时,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 晋 傅玄 《柳赋》:“美允灵之鑠气兮,嘉木德之在春。”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诗:“春野变木德,夏天临火星。”

心宿

二十八宿之一。苍龙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颗。其主星亦称商星、鹑火、大火、大辰。《宋史·天文志三》:“心宿三星,天之正位也。”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二:“是冬,日食心宿。”

家家

每户

衽席

亦作“袵席”。1.床褥与莞簟。《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衽席,单席也。” 贾公彦 疏:“衽席者,亦燕寝中卧席…… 司农 云‘单席’,则卧之簟席。” 钱玄 《三礼名物通释·衣服·韨舄》:“衽席之制,牀上版曰笫,亦曰簀。笫上之席曰莞,亦曰簟。簟上加衽,衽即褥。”

(2).泛指卧席。《韩诗外传》卷二:“ 姬 ( 樊姬 )曰:‘妾得侍於王,执巾櫛,振衽席,十有一年矣。’” 唐 李德裕 《蚍蜉赋》序:“此郡多蚍蜉,余所居临流,实繁其类,或聚於袵席,或入於盘盂,终日厌苦,而不知可御之术。”

(3).引申为寝处之所。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视万里有如咫尺,经沧波有同袵席。”

(4).宴席;座席。《礼记·坊记》:“衽席之上,让而坐下,民犹犯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

(5).借指男女 * 之事。《庄子·达生》:“人之所取畏者,袵席之上,饮食之閒;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 郭象 注:“至於 * 之害,动皆之死地而莫不冒之。” 成玄英 疏:“况饮食之间,不能将节;袵席之上,恣其 * ,动之死地,万无一全。”《新唐书·高宗纪赞》:“ 高宗 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明 陆树声 《病榻寤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而大戒存焉,故以肥甘为酖毒,袵席为畏途者,戒於所易溺也。”

(6).借指太平安居的生活。语出《大戴礼记·主言》:“是故明主之守也,必折衝乎千里之外;其征也,袵席之上还师。” 唐 陈子昂 《为河内王等论军功表》:“臣等不能折衝虏庭,还师袵席。” 清 秋瑾 《失题》:“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具大才,立大业,拯斯民於衽席,奠国运如磐石,非大英雄无以任之。” 叶圣陶 《穷愁》:“ 阿松 所识,不出里巷鄙夫,豪富阶除,平生所未履,寧復有为之解艰难而登衽席者耶?”

(7).谓使得平安。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骆文忠公遗爱》:“ 蜀 民见 骆公 用兵如此之神速,以为 诸葛 復生,且出水火而袵席之,皆曰:‘ 骆公 活我。’”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